基于SEM的土地整理项目“三农”效益评价——以陕西省揉谷镇347份农户调查为例
2015-01-12王云霞
王云霞, 南 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基于SEM的土地整理项目“三农”效益评价
——以陕西省揉谷镇347份农户调查为例
王云霞, 南 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研究目的:从农户视角出发,以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揉谷镇347份农户调查为基础,定量评价土地整理项目的“三农”效益,为提高土地整理效益提供相关建议。研究方法:选取农业效益、农村效益和农民效益共3个潜变量和15个观测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结果:(1)揉谷镇土地整理项目“三农”效益处于中等水平,农村效益较好,农业效益次之,农民效益最低;(2)农村效益和农业效益均对农民效益产生了一定的显著影响,但农业效益对农民效益的影响较低,农业效益每增加1单位,农民效益仅增加0.18单位。研究结论:在今后的土地整理过程中,要努力提高“三农”效益,特别是农民效益的提升,更要确保农民分享到农村效益、农业效益,推动“三农”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土地整理;农户视角;结构方程模型(SEM);“三农”效益
1 引言
从农户视角出发,充分考虑农民的意愿与需求,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地整理项目的效益,分析土地整理对农村、农业及农民的影响,对于发展农村经济、破解“三农”瓶颈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土地整理效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土地整理项目经济效益[1]、生态环境效益[2-3]和社会效益[4-8]等的概念、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研究,以及对综合效益评价[9-15]的分析。而对于“三农”效应的研究则没有涉及。因此,本文从农户视角出发,通过农户问卷调查,建立测量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土地整理项目的农村效益、农业效益及农民效益,探讨农村效益和农业效益对农民效益的影响,为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提供一个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
2 土地整理项目各效益评价数据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3年10月份进行的347份农户问卷调查。农户调查对象选择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揉谷镇(2009年实施农地综合土地整理项目,包括村庄、农田道路修建,农田规整,增添水利灌溉设施等内容)陵东村、揉谷村、光明村和陵湾村4个村的村民。调查问卷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即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对当地农村、农业及农民的影响。根据农民满意程度对所选观测指标进行打分,分值为1—5分,满意程度依次增强,1表示很不满意,5表示非常满意,从而得到各指标数据。通过SPSS 19.0对所得数据进行数据可靠性检验,得出各指标数据的信度系数Alpha为0.928,表明本次调查问卷完全有效。
2.2 结构方程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作为一种新型的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具有将因子分析与路径分析相结合、可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同时估计因子间结构及因子间的关系、允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存在测量误差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各学科领域[16-19]。该模型的联立方程组主要包括两部分[20]:一是测量模型,表示观测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构成验证性因子分析数学模型;二是结构模型,反映潜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该两组方程,加上模型的设定,通过迭代求解,估算出模型中各参数值。
3 土地整理各效益评价的概念模型设计
概念模型即结构方程的假设模型,主要是指根据研究的主题和已掌握的经验及理论知识,确定相应的潜变量及观测变量,并对各潜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概念模型的设计是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的首要步骤,然后将该模型应用于具体的样本数据,通过每次的计算结果和对研究主题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及经验去验证模型关系设定的合理性,不断地进行修改,直至得到最优模型。
3.1 潜变量的选择
各变量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本文变量包括农村、农业和农民效益等潜变量和各观测变量,各变量应具有综合性和完整性。(2)科学性和客观性。从实际出发,客观评价“三农”效益状况,各变量的结构要合理,变量内涵要清晰、具有可测性,数据来源要准确,还要注重变量的可得性和可比性。(3)可操作性原则。结合研究区域现状,确定评价内容和重点,尽量选取具有代表性、易获取的变量。(4)独立性原则。各变量间要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构成有机整体。
潜变量是指不能被直接精确观测或虽能被观测但尚需通过其他方法加以综合的指标。为了研究土地整理项目对当地“三农”的影响程度及各影响间的作用大小,根据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基本理论,本文选取农村效益、农业效益和农民效益作为潜变量。众所周知,农村、农业最终服务于农民,因此,为了分析农业、农村效益对农民效益的影响,将农业效益和农村效益两变量作为外生潜变量,农民效益作为内生潜变量。农业效益,即土地整理对粮食产量、农田基础设施及农业科技进步状况等的影响。农村效益,指项目实施后,农村道路、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农村景观面貌的变化。农民效益是项目对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如:人均耕地面积的增加,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就业方式和收入的改变等。
3.2 观测变量的选择
结构方程模型(SEM)中,观测变量是间接测量潜变量的重要依据,观测变量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整个模型的分析结果。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12-16,21-22],结合揉谷镇土地整理项目的实际情况,共选取15个观测变量。揉谷镇土地整理项目重点在于改善村庄与田间道路、规整土地、完善水利灌溉设施等。因此,农村效益选取村庄景观与面貌改善度、村庄道路、环境和排水设施改善程度4个观测指标;农业效益由每亩农产品产量提高程度、田块规整度、耕作条件、农田水利设施和道路的完善程度5个指标来测量;农民效益由项目参与程度、农产品净收入提高程度、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程度、闲暇时间增加程度6个指标来反映。
3.3 概念模型的建立
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农业、农村、农民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田块规整、水利设施、田块和村庄道路的建设等对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规模化经营带来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居住舒适度,即:农村效益和农业效益影响着农民效益的高低。由此,可建立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的概念模型(图1)。
图1 土地整理项目各效益评价概念模型Fig.1 Concept model of benefts assessment of the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根据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的概念模型(图1)建立本文的结构方程模型方程式(式1—式3)。式1表示外生潜变量农村效益(ξ1)和农业效益(ξ2)的测量模型,式2表示内生潜变量农民效益(η)的测量模型,式3表示各潜变量间关系的结构模型。通过软件LISREL 8.70,运用最大似然估计法,估计出模型各个参数。为了设定各潜变量的度量单位,在每个潜变量测量指标中各选择一个变量将其负荷固定为1。
4 实证结果分析
4.1 模型整体拟合分析
检验结构方程拟合优劣的指标主要有卡方与自由度比值χ2/df(介于2—5之间为佳)[23]、比较拟合指数CFI、非范拟合指数NNFI、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等[24]。 本文运用LISREL 8.70对式1—式3各参数进行估计,得出模型拟合优劣指标及参数标准化估计值(表1和表2)。本模型中,χ2为189.02(df = 87),χ2/df约为2.173,处于2—5之间,可以接受;CFI = 0.99>0.9,NNFI=0.98>0.9,拟合效果很好;RMSEA=0.058<0.8,拟合效果较好。总体来看,该模型拟合较好,可以接受。
4.2 “三农”效益评价
根据测量模型各参数估计值(因子负荷),计算出农村效益、农业效益及农民效益各指标的权重[25](表1)。通过对各指标的均值进行加权平均,即可算出相应的效益大小。经计算,揉谷镇土地整理项目的农村效益较高(3.12),农业效益次之(3.02),农民效益最低(2.81)。表明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对当地农村、农业均产生了较好效益,但农民效益一般。实地调查也发现大部分农村居民并不支持土地整理。原因在于揉谷镇土地整理项目与一般土地整理项目不同。项目实施后,大部分农地被收回,用于种植苗圃、花卉和蔬菜、瓜果等大棚经济作物,每年对被收农地农户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然而,被调查中69%的农村居民并没有承包大棚,而是选择外出打工。承包大棚的居民中也有部分居民因为大棚作物收入不稳定、劳累过度等原因不支持此次土地整理项目。揉谷镇土地整理项目仅对被收耕地道路、水利设施等进行了完善,对于未收回耕地并没有太大的改善,且部分居民反映被征地存在补偿费用低等问题,最终导致农民效益较低。
4.3 结构方程模型估计
表1中因子负荷是测量模型式1和式2的各参数估计值,反映了各观测变量在潜变量上的因子负荷。可以看出,除村庄景观面貌改善程度和田块规整度的因子负荷略小于0.5以外,其他各标准化负荷系数均在0.50以上,复相关系数平方R2大部分在0.6以上(即:复相关系数R>0.77,复相关系数越大,表明变量间相关程度越密切),且均通过了0.01显著水平的检验,说明各观测指标均能很好的反映各效益的优劣。
表1 测量模型标准化系数Tab.1 Standardized coeffcients of measurement models
表2 结构模型标准化系数Tab.2 Standardized coeffcients of the structural model
根据表1可知,对于农村效益来说,相对于村庄景观面貌改善程度(标准化系数和R2均最小),村庄的环境、道路和排水设施的完善程度更能反映项目区农村效益的高低,但村庄环境改善程度对农村效益的影响最大。同理,农业效益中,耕作条件改善程度和农田水利设施完善程度比较能反映农业效益的优劣,其标准化因子负荷系数分别达到0.67和0.66(R2分别为0.77、0.78),说明当地村民更加注重耕地的耕作条件和水利灌溉设施。对于农民效益,闲暇时间增加程度指标因子负荷的绝对值最大,其次为出售农产品净收入增加程度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另外不难发现,闲暇时间增加程度的负荷系数为负,说明随着农民效益的提升,闲暇时间却减少了,原因在于承包大棚的大部分村民几乎所有时间都在经营与管理大棚,即便是外出打工的村民,闲暇时间也有所降低,最终导致闲暇时间增加程度指标的回归系数为负。而且,闲暇时间增加程度的回归系数绝对值相对最大,说明当地居民很注重闲暇时间,谷晓坤等人在进行都市观光农业型土地整治项目的社会效应评价时,也得出大都市郊区居民更加关注丰富闲暇时间、提高当地知名度等方面[26]。
表2表示结构模型(式3)的各参数标准化估计值,即:各外生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的影响大小,系数越大,则表明变量间的影响关系越强。与概念模型中的假设相同,农村效益及农业效益均对农民效益产生了一定的正向影响。虽然二者对农民效益的影响程度相对较低,但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农业效益对农民效益的影响系数为0.18,即:若农业效益增加1单位,则农民效益仅增加0.18单位。由此说明,揉谷镇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相对于农村效益来看,当地村民并没有很好地分享到项目所带来的农业效益,这与当地居民大部分选择外出打工的实际情况是相符的。他们虽然居住在农村,但主要不是经营农业,而是靠进城打工维持生活,农民与农业几乎割裂开来。经实地调查发现,揉谷镇土地整理后,土地产出较之前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与李子联根据江苏省徐州市下辖各县市土地整理项目的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的规模化经营和经济作物的种植能够显著地增加农民收入的结论[27]是一致的。然而,对于揉谷镇的大部分农户来说,这种农业效益的提升并没有对农民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土地整理后,大部分当地农民并没有在整理后的耕地上从事相关农业种植。
今后在土地整理项目中既要注重农村效益、农业效益,也要注重农民效益,更要注重三个效益之间的关系,发挥农业效益对农民效益的作用,防止一味的追求农业效益,而忽略了让农民分享农业效益。这就要求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时,要尊重农民的意见,不仅要做好实施前的宣传工作,更要规划好项目实施后土地的利用方向和土地分配工作,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协调发展。
5 结论及建议
杨凌示范区揉谷镇土地整理项目的“三农”效益处于中等水平,“三农”效益的实现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等问题。其中,农村效益和农业效益较好,农民效益较低。虽然农业效益和农村效益较明显,但农业效益对农民效益的影响却很低(仅为0.18),即:揉谷镇大部分村民并没有很好地分享到土地整理所带来的农业效益的提升,最终导致农民效益偏低。在今后的土地整理项目中,不仅要确保“三农”效益间的协调发展,而且要更多的考虑农民的意愿,不能一味地追求与发展先进农业,更要让农民享受到先进农业的效益,从而促进农民效益的提升,推进“三农”事业协调发展。“三农”政策的制定也要更加关注农民的幸福,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在今后整理项目中,在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实施整个过程中均要考虑农民的意愿,提高农民的参与度;要努力改善村庄的环境、道路和排水设施,提高农村效益;重点完善耕地的耕作条件和水利灌溉设施,提升农业效益;对于农民效益的提高,不仅要增加农产品的收入水平及改善生活质量,更要关注农民闲暇时间的增加及相应文化娱乐场所的完善。
土地整理在促进城镇化的同时,必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27]。为了让当地农民更好地分享到土地整理所带来的农业、农村效益的提高,揉谷镇应该通过大量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当地农民培育各种经济作物的能力,从而带动他们从事相关作物种植。可通过组织相关高级技术人员定期到当地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定期实地考察、指导等方式,增强农民对先进农业的耕种能力,吸引当地农民留在农村、发展农业。
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之际,通过实施农村、农田等土地整理项目,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相结合,促进二者协调推进。但要更加注重土地整理的“三农”效益,做到受益于农民,让农民满意,才能吸引和培育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 从而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间差距。
将结构方程模型应用于土地整理项目“三农”效益评价,综合定量评价所选区域整体的效益状况,分析结构方程内部各变量间的作用机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结构方程对样本数据要求严格,科学合理地界定评价区域、选择调查样本和观测指标变量至关重要。同时,土地整理项目涉及的社会因素较多,不同区域对不同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同,这就需要根据评价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各观测指标。只有这样,评价结果才能真实地反映土地整理项目区域的“三农”效益。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张正峰,赵伟.土地整理的资源与经济效益评估方法[J] .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3):295 - 299.
[2] 王军,邱扬,杨磊. 基于GIS的土地整理景观效应分析[J] . 地理研究,2007,26(2):258 - 264.
[3] 王军,严慎纯,白中科,等.土地整理的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研究综述[J] . 中国土地科学,2012,26(9):87 - 94.
[4] 梁敏.农村土地整治社会效益评价研究[D] .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5] 杨庆媛,张占录,杨华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方法探讨[J] . 中国土地科学,2006,20(3):44 - 49.
[6] 吴冠岑,刘友兆,付光辉.基于熵权可拓物元模型的土地整理项目社会效益评价[J] . 中国土地科学,2008,22(5):40 - 46.
[7] 邓胜华,梅昀,胡伟艳.基于模糊模型识别的石碑坪镇土地整理社会生态效益评价[J] . 中国土地科学,2009,23(3):72 - 75.
[8] 刘元芳,郑艳东,赵娇娇,等.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农村土地整治效益评价[J] .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2):191 - 195.
[9] 金晓斌,周寅康,李学瑞,等. 中部土地整理区土地整理投入产出效率评价[J] . 地理研究,2011,30(7):1198 - 1206.
[10] 付光辉,刘友兆,祖跃升,等.区域土地整理综合效益测算——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J] . 资源科学,2007,29(3):25 - 30.
[11] 张正峰,杨红,郭碧云,等.农地整治综合效应诊断指标体系及方法[J] . 中国土地科学,2012,26(11):80 - 85.
[12] 王珊,张安录,张叶生.湖北省农用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基于灰色关联方法[J] . 资源科学,2013,35(4):749 - 757.
[13] Rafael C, Carlos A, Urbano F. Economic,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Galicia[J] . Land Use Policy,2002,(19):135 - 147.
[14] Klare K.,Roggendorf W., Tietz A.,et al. Benefits and impact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Lower Saxony[J] . Berichte Uber Landwirtschaft,2005, 83(2):225 - 251.
[15] Petr S. Applying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the land consolidation effect to three contrasting study areas in the Czech Republic[J] . Land Use Policy,2006,23(4):502 - 510.
[16] 林嵩,姜彦福.结构方程模型理论及其在管理研究中的应用[J] . 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38 - 41.
[17] 赵建军.结构方程模型在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中的应用[D] . 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9.
[18] 王建民.高速公路后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J] .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12 - 15.
[19] 薛景丽,郑新奇,刘润润.结构方程模型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述评[J] .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3):222 - 226.
[20] 吴兵福.结构方程模型初步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06.
[21] 王炜,杨晓东,曾辉,等.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与方法[J] .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0):70 - 73.
[22] 李岩,赵庚星,王瑷玲,等.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其应用[J] .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0):98 - 101.
[23] 李仁德,黄国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J] .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31(4):451 - 454.
[24] 温忠麟,侯杰泰,马什赫伯特.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拟合指数与卡方准则[J] . 心理学报,2004,36(2):186 - 194.
[25] 五海东.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J] . 情报科学,2011,29(2):227 - 230.
[26] 谷晓坤,刘娟.都市观光农业型土地整治项目的社会效应评价——以上海市合庆镇项目为例[J] . 资源科学,2013,35(8):1549 -1554.
[27] 李子联.江苏省土地整理与农民增收实证研究[J] . 经济地理,2012,32(11):120 - 125.
(本文责编:郎海鸥)
Benefts Evaluation of the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based on SEM in the Context of the “Three Agricultural Issues”: A Case Study of 347 Farmers in the Rougu Town in Shaanxi Province
WANG Yun-xia, NAN L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 )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benefits of the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based on 347 household surveys in Rougu Town of Demonstrative area of Yangling of Shaanxi Province from the farmers' perspective in the context of the Three Agricultural Issues, i.e., agriculture production, farmers' living strategy and rural area development. It further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benefits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The method employed is establishing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using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rural benefits and benefits of farmers as three latent variables and 15 observed variab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benefits of Rougu Town are assessed as the middle level, rural benefits are better, followed by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and benefits of farmers are minimum; 2) Both rural benefits and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benefits of farmers, but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has the lowerimpact on farmers' benefits. When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increases by 1 unit, farmers' benefits only increase 0.18 units.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the future course of land consolid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farmers, ensure farmers to be able to share rural and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common progress of solving the Three Agricultural Issues.
land consolidation; farmers' perspectiv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hree Agricultural Issues Benefits
F301.2
A
1001-8158(2015)03-0075-07
10.13708/j.cnki.cn11-2640.2015.03.010
2014-03-07
2014-12-15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项目“陕西省土地整治战略研究”(K332021306)。
王云霞(1990-),女,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与管理。E-mail: wangyx6863691@126.com
南灵(1963-),女,陕西泾阳人,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E-mail: nanling6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