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力量
2015-01-12常娟
常娟
小朋友,你眼中的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呢?
记得小时候,老师让我画太阳,你知道我当时画的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吗?我画的太阳是长着一对翅膀的绿太阳,像一个可爱的小天使。
小朋友,也许你会感到疑惑:“太阳是红色的,你怎么把它画成绿色的呢?”
其实,我们画太阳,不一定要画现实中的太阳,它可以是我们心中的太阳:红太阳、绿太阳、长胡子的太阳、扎辫子的太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颜色不同、形状各异的太阳呢?这是因为大家有丰富的想象,想象让我们心中有了多姿多彩的太阳!同样,想象也可以让我们作文中的形象更鲜活,让我们的文章变得更加生动。
写文章和画画一样,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能使我们笔下的形象鲜活起来,感染读者。
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形象思维。在记忆的基础上,它既可以在头脑中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又可以创造出全新的形象。想象是星星之火,有的熄灭了,有的会引起席卷山林的熊熊烈焰;想象是大海中的滚滚波涛,没有它,海洋就会是一潭死水。
想象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可以把时间缩短,把空间缩小,或者反之,把它们延长、放大。晋朝的陆机在《文赋》中说,“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文学中的想象往往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例如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诗句之所以动人,就在于它有丰富的想象,而且这想象是有现实基础的。
学习中如何想象
想象是利用我们头脑仓库中所存储的已有的信息,构筑新形象的心理活动。比如,你被科幻小说中的惊险情节所吸引,仿佛自己也乘坐宇宙飞船来到了茫茫宇宙中和外星人交谈。再比如,当你听到一首优美的乐曲时,你会想到美丽的草原、蓝蓝的天空。这时你头脑中的形象,就是你想象的结果。
在语文教学中,想象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张祖庆老师执教漫画作文《神奇的云朵面包》时,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漫画,然后质疑,“云朵怎么会变成面包?云朵面包与普通面包有什么不同……”这些疑问就是孩子们想象的生长点,但孩子们的思路没打开,多数人只能想到“吃了面包,长出了翅膀”这个层面。于是,张老师引导孩子们:“吃了面包后,长出了翅膀会发生哪些故事呢?”他一下就把孩子的思路打开了,给了孩子广阔的想象空间。
通过创设情境,同学们集中想象写出了精彩的作文。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思维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怎样表达想象
表达想象,可以采取分散的形式,随写随“想”,随“想”随写。比如,有个小朋友写了一篇题为《我心爱的“青蛙”》的作文,写作的对象是一只电动青蛙。他先写青蛙的外貌:“你瞧,它有着鲜绿的颜色,上面还涂着几条黑色的斑纹,腹部呈乳白色,显得很漂亮。”后来,小作者觉得这样写太平淡,就作了修改:“电动青蛙穿着绿底黑纹的花衣裳,围着乳白色的肚兜,真是漂亮极了。”小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了。
接着,小作者又对电动青蛙的神态作了修改。他将“一双圆圆的大眼睛特别有神”这个句子改成“一双圆圆的大眼睛注视着前方,仿佛发现了害虫,要扑上去把它消灭似的”。改后的句子变静态为动态,电动青蛙的形象就比原先生动多了。
小作者是这样写电动青蛙的动作的:“当我打开电钮开关,青蛙就张开大嘴‘呱呱地叫起来,接着向前一跳,跳了约半米,然后伸出红红的三角舌,一伸一卷,真好玩儿!”小作者用了摹声的修辞手法,将青蛙的形象写得很逼真,但他并不满足,还想写得更传神些。他把“叫起来”改成了“歌唱”,又在“一伸一卷”的后面加上了“好像正在捕捉一只只害虫”,这样一改,文章就更加生动形象了。
文章结尾处,小作者又展开想象的翅膀,由玩具青蛙联想到真正的青蛙——“青蛙从春忙到秋,一天也不停歇,一只青蛙每年要消灭一万多只害虫,真是庄稼的保护神啊!”小作者采用拟人、比喻等形象化的描写,想象合情合理,字里行间洋溢着小作者对青蛙的喜爱之情,这就是想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