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部儿童片都驻扎有一个核心家庭
2015-01-12聂伟
文/ 聂伟
每部儿童片都驻扎有一个核心家庭
文/ 聂伟
著名学者
专业影迷与批评家、上海大学教授
代表著作:《华语电影与泛亚实践》《文学都市与影像民间》 等
万众期待的迪士尼上海旗舰店终于开张了。开业当天便频频限流,大太阳之下人潮涌动,拖儿带女的父母通过移动互联网大肆吐槽商家的饥饿营销,却仍然义无反顾地挪动在几千米长龙中,一步不愿离开。虚拟世界蓬发的理性批判精神为何在现实世界的非理性冲动面前节节败退?原因很简单,身为父母者永远都抵挡不住孩子热切而期盼的眼神。
无独有偶,今年的戛纳电影节,迪士尼与皮克斯联合出品的年度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赢得了一片赞美。“快乐”“愤怒”“厌恶”“恐惧”和“悲伤”五个情绪小人共同主宰着小女孩茉莉的情感认知。当他们相处得其乐融融,茉莉的生活就明朗而快乐;当他们同室操戈,茉莉的世界就暗无天日。她是这个家庭的核心,情感的引擎。几乎每部儿童片里都驻扎有一个核心家庭,在共度的电影休闲时光中推行“爱”的教育。于父母而言,是成长怀旧与爱的给予;于子女而言,是生命游历与爱的回馈。我们不妨将目光返回到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长动画《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它彻底洗脱了《格林童话》原始版本的暴力与欺诈,单纯可爱的白雪公主用做家务征服了七个小矮人,俨然森林里的女主人,而王子的深情一吻悉数兑现了他们的家庭愿景。
离家,返回家庭,重建家园,是合家欢儿童动画片的常规叙事套路。《冰河世纪》第一部里雄猛犸象曼尼时时哀叹自己的单身汉命运,忧心忡忡于族类灭绝;第二部偶遇雌猛犸象艾丽,点燃了爱情之光;第三部他们在冒险旅途中生下了孩子;到第四部,这个名为桃子的小宝宝见风就长,变成了青春期问题少女。从单身、恋爱、生子到家庭教育,多么迅速而清晰的线性逻辑!对核心家庭的企望构成了故事的原动力,其中的是非曲直无一不折射出美国主流家庭日常生活必须直面的问题与挑战。《冰河世纪》第四部重新唤醒叛逆子女对于父母的情感与依恋,猛犸象爸爸教训小猛犸象“不要到瀑布那边闲逛”,俨然一位中产阶级父亲试图禁止十来岁的孩子接触游手好闲的诱惑。至此,北美大陆的新教家庭伦理与道德召唤呼之欲出。
无论老牌动画迪士尼,还是梦工厂、漫威动画或皮克斯,都对银幕上的核心家庭建设念兹在兹,而这种构建往往通过“缺席、补充”的叙事逻辑得以完成,恰恰印证了现代社会核心家庭在多方压力下的困境。《飞屋环游记》中出场不多但颜值超高的小胖娃罗素一路嘟囔着要找爸爸。老少携手冒险的征途上,倔强而坏脾气的老人卡尔替补了父亲的职责。故事对家庭成员角色缺失的设定不仅有爸爸,有时还会有母亲。《海底总动员》中的鱼妈妈被大鱼无情地吞噬,在鱼爸爸寻找尼莫的深海行程里,出现了一条名为多莉的热带鱼。她善良热情、温柔外向,不经意间塑造起一个再婚家庭中的好继母形象。《超能特攻队》干脆把父亲和母亲形象合二为一。超萌大白兼具父亲保护孩子的高效能战斗值,以及母亲呵护孩子的温柔无私,这个超越性别和家庭身份的全能守护者,让技术极客小宏在智能化语境中获得了幸福家庭的荫蔽。
好莱坞动画片的合家欢主题,更像一条由共识铺垫而成的道路。片中人物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抵达大团圆结局。不仅孩子们发生了石破天惊的变化,其他家庭成员也都获得了提升。正像《头脑特工队》的宣传语“Meet the little voices inside your head”,不要轻易否认任何力量的存在意义,只有共融才能求得平衡。成长很纠结,也很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