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实施境外电力项目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

2015-01-11王思童

电器工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装备企业

/本刊记者 王思童/

大力实施境外电力项目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

/本刊记者 王思童/

从引进技术、模仿学习,到消化吸收、二次创新,到自主创新、行业领先,再到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我国电力设备30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行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都跃上了一个新阶段。

近日,为加快推动我国装备制造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扩大装备制造的产业规模、大幅提升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明确推动能源装备出口路线

当前,全球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为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为抓住有利时机,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现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是保持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大举措。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出了新要求。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利于促进优势产能对外合作,形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企业不断提升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产品输出向产业输出的提升。

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是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对外开放已经进入新阶段,加快铁路、电力等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利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实施“一带一路”、中非“三网一化”合作等重大战略。

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是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抓手。当前,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掀起新热潮,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积极开展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投资合作,有利于深化我国与有关国家的互利合作,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着眼全球经济发展新格局,把握国际经济合作新方向,将我国产业优势和资金优势与国外需求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府统筹协调,创新对外合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力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打造经济增长新动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坚持企业主导、政府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按照国际惯例和商业原则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企业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政府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发展规划,改革管理方式,提高便利化水平,完善支持政策,营造良好环境,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有利条件。

坚持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要选择制造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国际竞争优势明显、国际市场有需求的领域为重点,近期以亚洲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为主要方向,根据不同国家和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贸易、承包工程、投资等多种方式有序推进。

坚持注重实效、互利共赢。推动我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践行正确义利观,充分考虑所在国国情和实际需求,注重与当地政府和企业互利合作,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坚持积极稳妥、防控风险。根据国家经济外交整体战略,进一步强化我国比较优势,在充分掌握和论证相关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基础上,积极谋划、合理布局,有力有序有效地向前推进,防止一哄而起、盲目而上、恶性竞争,切实防控风险,提高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效用和水平。

《意见》指出,力争到2020年,与重点国家产能合作机制基本建立,一批重点产能合作项目取得明显进展,形成若干境外产能合作示范基地。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更加有效,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骨干企业。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对国内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意见》明确,大力开发和实施境外电力项目,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大电力“走出去”力度,积极开拓有关国家火电和水电市场,鼓励以多种方式参与重大电力项目合作,扩大国产火电、水电装备和技术出口规模。积极与有关国家开展核电领域交流与磋商,推进重点项目合作,带动核电成套装备和技术出口。积极参与有关国家风电、太阳能光伏项目的投资和建设,带动风电、光伏发电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积极开展境外电网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带动输变电设备出口。

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各类企业包括民营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和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商业原则和国际惯例,明确工作重点,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为我拓展国际发展新空间做出积极贡献。

《意见》倡导创新商业运作模式。积极参与境外产业集聚区、经贸合作区、工业园区、经济特区等合作园区建设,营造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法律政策配套的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良好区域投资环境,引导国内企业抱团出海、集群式“走出去”。通过互联网借船出海,借助互联网企业境外市场、营销网络平台,开辟新的商业渠道。通过以大带小合作出海,鼓励大企业率先走向国际市场,带动一批中小配套企业“走出去”,构建全产业链战略联盟,形成综合竞争优势。

此次《意见》还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发挥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通过银团贷款、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融资支持力度。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可持续和风险可控原则,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展PPP项目贷款业务,提升我国高铁、核电等重大装备和产能“走出去”的综合竞争力。鼓励国内金融机构提高对境外资产或权益的处置能力,支持“走出去”企业以境外资产和股权、矿权等权益为抵押获得贷款,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加强与相关国家的监管协调,降低和消除准入壁垒,支持中资金融机构加快境外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布局,提高融资服务能力。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对接与协调,共同开展境外重大项目合作。

《意见》强烈要求加强风险防范和安全保障。建立健全支持“走出去”的风险评估和防控机制,定期发布重大国别风险评估报告,及时警示和通报有关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重大风险,提出应对预案和防范措施,妥善应对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重大风险。综合运用外交、经济、法律等手段,切实维护我国企业境外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完善境外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妥善解决和处置各类安全问题,切实保障公民和企业的境外安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引进技术、模仿学习,到消化吸收、二次创新,到自主创新、行业领先,再到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我国电力设备30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行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都跃上了一个新阶段。我国已经是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也是电力装机和电网规模世界第一。从规模上来说,从“十一五”以来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 ,我国发电设备年产量占同期世界产量50%以上,2014年全国发电设备生产完成13270.55万千瓦,同比增长5.2%,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国。从发电设备制造技术水平来讲,一些重大装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产品结构逐步优化,高技术产品比重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我国重大能源装备国产化大步迈进,百万千瓦核电、重型燃气轮机、特高压输变电、大型压缩机、大型LNG、大型空分、高端阀门等关键设备实现国产“首台套”突破,重大能源装备自主化水平稳步提升,国产化率显著提高。在发电领域,60万千瓦及以上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和70万千瓦水电机组等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常规岛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0%,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5兆瓦的海上风电机组。

从装备制造业来说,发展初期我国从制造技术、制造工艺以及实验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缺陷,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在新产品的产值或者产量方面大幅增加。发电、输电设备等主要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先进甚至国际领先的水平。一方面表现在产品进出口贸易增长迅速,出口产品的项目和技术及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另一方面表现在行业整体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和资源整合及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骨干企业发展较快,综合竞争实力增强。上海电气、哈电集团等作为我国发电制造企业的中坚力量,已经跻身为国际发电设备制造强势企业。

政府推动国产装备出海的目标非常明确,也在积极为装备企业出海搭桥梁建平台。“设备制造和安装水平已达到世界标准,设备加工能力全球一流,性价比高,可成为中东欧国家的理想选择。”李克强总理在中东欧国家媒体发表的题为 《跨越千山万水的问候——写在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即将举行之际》的署名文章中亲自当起了推销员,高度赞扬我国电力装备技术水平,为我国电力装备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开路架桥。

当然,在出口热的背后一些问题也接踵而来。“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有限,企业产能需要释放,加上政策力推出口,国内企业一拥而上,最后在国际市场上基本是国内企业相互间的竞争,形成无序低价竞争的局面。”一位业内企业家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

要想真正实现“走出去”战略,质量是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因为作为重大能源工程项目的设备供应链一员,在国际市场上不会一荣俱荣,但是肯定会一损俱损。一位机械行业协会专家告诉记者,“能源装备产品出口增速回调,说明我国在品牌、技术、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国际认同感越来越高,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与优势逐步提升。”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也指出,目前国内企业“走出去”面临四大风险:一是资源丰富、社会安定、法律健全地区的市场已被西方国家抢占,不少发展中国家存在政治、社会动荡高风险;二是跨国并购和投资可能遭到他国严格审查;三是对海外目标企业调查研究比较困难,项目融资存在信用、操作及汇率利率风险;四是跨国并购后,中外两套运行体系文化、心理状态不同,处理不好影响重大。

“政府要继续加大力度清理出口环节不合理、不必要的税费,减轻企业负担;也要完善有利于进出口发展的投资、融资、信贷、汇率、保险政策体系;对于国内企业在国际上的恶性竞争行为,政府要有所作为,在符合国际贸易准则的前提下进行管控和约束。”业内专家建议。

猜你喜欢

装备企业
看,秦军的炫酷装备
企业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企业
企业
港警新装备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