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工业集聚与东盟共同体贸易合作可行性研究——以机电产品为例
2015-01-11广西财经学院黄炬猷
广西财经学院 黄炬猷
一、广西工业集聚的研究背景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这表明如今以WTO为首的全球贸易谈判机制以地域为基础在特定范围形成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相互联系并且相互影响。经济全球化基于多边合作的机制,使得生产要素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形成一个跨国界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有机经济整体。
广西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产业和工业建设,工业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以机电产品、纺织、制糖和有色金属采炼等一系列主导产业的产品,在与东盟的贸易往来中发挥着巨大的优势,在贸易总量中占据了巨大的份额。2006年3月,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加快北部湾开放开发的举措。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积极融入和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大举措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加快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的发展,与推进泛北部湾合作结合起来,大有文章可做并且前景广阔,广西沿海发展将成为我国新的一极。
二、广西机电工业集聚与东盟贸易现状分析
(一)广西与东盟贸易中机电产品占据主导
2012年1-11月,广西仅与东盟十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就达到了105.5亿美元,同比增长29.4%,对东盟贸易位居西部十二省市第一位,全国第九位。进出口贸易当中,机电产品总额达23.6亿美元,增长8.8%;农产品加工贸易总额7.1亿美元,增长31.9%。
2013上半年南宁海关的数据显示,广西边境贸易中,私营企业是边贸的主力军,2013年上半年出口额达35.5亿美元,增长31.2%,占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的81.2%。国有企业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也飞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8.2亿美元,猛增2.1倍。在进出口中,纺织服装和机电产品依然是外贸出口的主要增长动力。机电产品出口达到12.1亿美元,增长50.5%。纺织服装和机电产品占到广西边境贸易出口总额的86%。
在金边和其他省市,随处可见广西生产的柴油机、粉碎机、碾米机、磅秤和柳州产的双力电表等,广西机电工业产品在金边几乎占领了市场的半壁江山。
(二)西江带逐渐成为广西最大产业集聚区
2013年《广西工人报》发表头条文章指出,2012年,西江经济带7城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利润总额等主要指标均占全区60%以上。7市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610亿元、工业增加值1994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20%,且占全区一半以上。西江经济带建设依托于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经过3年的努力,亿吨西江黄金水道已初步建成。资料还显示,西江经济带沿江产业聚集呈雏形,平台效应初步显现,在不久的将来,西江经济带或成广西最大产业集聚区。
根据《广西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西江依靠巨大的水运能力和低廉的成本优势,依托西江沿岸丰富的水源、土地以及矿产、农产品等自然资源,优化沿江产业布局,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建设桂东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在西江黄金水道临江产业发展中,最早受益7个沿江城市包括南宁、贵港、崇左、百色、梧州、柳州、来宾等,沿江布局的各类工业园区成为7个城市发展的驱动器及其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
(三)亚洲各国贸易依存度逐渐增加
2004-2011年部分亚洲经济体贸易依存度
《亚洲经济一体化2013年度报告》中显示了2004-2011年部分经济体对亚洲的贸易依存度。从表中可以看到,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对亚洲贸易依存度逐步上涨。这些数据表明了亚洲经济一体化趋势正在加强。纵观发现所有数据的数值都围绕55%,表明亚洲各个经济体的出口贸易平均55%都是在亚洲内进行。据2011年一体化指数测算的经济体中对亚洲贸易依存度大于50%的国家有15个,所有这一切说明亚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日趋增长。
同时,东盟的贸易依存度在2004-2011年间在稳步上升。东盟几个重要经济体对亚洲贸易依存度逐年攀升,其中,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泰国的贸易依存度于2011年都突破了65%,这表明东盟这些重要的经济体主要在亚洲进行贸易。但是新加坡对亚洲贸易依存度浮动较大、下降速度较快,从2004年的67.25%下降到53.12%。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亚洲各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量增加,关系越来越密切,亚洲内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特别是东盟共同体的初步建成对于广西来说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寻求机遇,在亚洲经济体之间日益往来密切的大背景下,利用自身优势打开东盟市场,对广西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三、广西机电产业集聚存在问题分析
(一)工业产业结构集聚水平低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统计,截止至2012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700多家,达到5300家,其中小型企业占到87.8%,中型企业占11.4%。从中可以看出,广西的大型工业企业相对较少,而小型工业企业较多。小型工业企业大多以轻工业为主,轻工业多而重工业少导致产业结构不平衡,使得广西难以形成工业集聚。
重工业企业所占比重比轻工业企业少,但是从广西工业总体GDP上来看,重工业的产值比轻工业大的多。不难发现,广西需要建设大型龙头企业和重点发展重工业来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实现工业集聚。
(二)机电工业技术水平低、能耗大
工业高新技术的应用是工业机电产业经济增长的核心。目前,广西机电产业产值的增长依旧靠的是物质投入,只是单纯地买入机器设备和租赁,这对真正的高新技术发展来说远远不够。从整体来看,广西机电产业在设计水平、产品研发技术和生产技术是比较落后的。许多落后的传统工艺流程和机器设备仍然在大多数企业中使用。即使是出口的机电产品大多数仍然属于加工程度低、价格低、技术含量低的一般工业制成品。
全行业整体制造水平仍处于以机械化为主。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少数企业中使用。广西机电产品研究开发能力薄弱、产品自主开发率低、产品开发周期长、更新缓慢,产品技术水平仅仅达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17.83%,达到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的26.87%。同时,有60.47%的企业科研开发设施、研究经费和技术人员不能满足需要。
(三)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广西机电工业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海内外机电工业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总体实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由于广西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工业机电产业固有资产投资的方向主要是电力、水利等方面,这些占到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的84%。体现企业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的更新改造投资为142.74亿元,占14.5%(低于全国15.5%的水平),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987.3亿元,占投资总额的17.2%,占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其中机电行业占到14.7%)来源的20.8%,资金缺口达到了170亿元。因此,增加机电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是机电工业生产规模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建议和对策
(一)完善机电制造业企业集聚结构
相当多的一部分机电制造业产品,加工环节较多。例如:有色的金属开采、冶炼、初级制成品和深加工等。还有一部分机电制造业所使用零配件较多,因此可以通过企业的精细分工来完成。生产要素相关的机电企业每家只专注于一两个加工环节或者一两个零部件的制作,这样类似于流水线的加工模式,从而使机电产品的每个细节都做到质量精细,且规模效应又可以带来大批量,低成本。大量具有互补性的产业集聚在一起,从而可以在广西形成庞大的机电制造业集群。
广西应继续以机电产业的产业链为基础,在制造业往中西部扩散的趋势中抓住机遇,吸引上游企业和中游的机电制造企业,从而形成具有纵向联系的机电企业簇群。
(二)具有区域优势的机电产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广西地区的区位条件不如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那么有利,不能模仿他们可以用自身有利条件吸引国外投资商来华发展当地的机电产业;同时广西还不具有北上广地区的规模经济效益,不能学习他们先确定产业再确定产品的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因此我们可以依靠本地企业以及本地产品来促进机电产业的发展。
广西应当围绕当地特有的优势产品吸引各方的投资开发,分门别类的进行培育并形成机电产业的规模化生产。例如以本地名牌产品为核心和龙头,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这样能逐步形成富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品和系列机电产品,以机电产业中的优势产业为导向的基础上将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发扬光大,形成以优势产品为核心的区域机电产业体系。
(三)拓宽招商引资的空间
广西地区要根据区位条件和优势,在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机电产业招商引资目标群体。目前情况来说可以发展血缘关系进行招商,运用亲缘、地缘、物缘关系招商。机电产业逐渐聚集具有吸引力之后可以大力发展当地外出机电企业反哺性的投资,以及东南亚地区、福建广州有潜力机电企业投资商的迁入投资,并且突破周边国家,吸引日韩发达国家的招商引资项目。从长期来看,例如广西区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机电中科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区位条件较好的地区,应积极与国内资本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欧美跨国公司寻求合作,带动区内机电产业集聚和产业链的上移。
(四)加强优势互补
广西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门类相对丰富,同时近年来一直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速。而东盟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各国的经济水平差距悬殊,东盟新四国仍然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双方经济发展的差异,必然会产生经济的互补,使得双方合作不断深化。
广西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电产品逐渐成为同东盟进行贸易的主导产品。据不完全统计,机械运输设备等产业具有较高产业内贸易指数。东盟出口工业电子产品具有相对优势,而中国出口机电产品到东盟则占优势。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深化和东盟共同体的建成,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将会逐渐减少,这一有利条件将会使得中方出口机电产品的贸易量猛增,由机电产业互补促进产业结构的深化。
[1]万兴伟.广西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8
[2]陈康海.对振兴和发展贵州机械工业的战略思考[EB/OL].工业经济管理.2012
[3]叶永生.广西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与对策[J].兴桂方略,2005,17(0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