缚身的“面口袋”
2015-01-10伍梦尧
文/ 本刊记者 伍梦尧
米歇尔参观北师大二附中时“捧红”的蓝白校服,使我国沿袭多年的校服样式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你穿过的校服是什么样子?若拿这个问题去问一个出生于20世纪末的中国年轻人,他的回答多半是“宽宽大大,和运动服一样的款式”。如果再问得细一些,也许你还会知道,衣服大多是穿起来很闷的化纤质地,白底儿,上面没准儿还有着蓝、黑、红或者绿色的条纹作为装饰。
多年来,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常常抱怨这样的衣服完全没有时尚感,不过大家依旧习惯了每天穿着这种“面口袋”似的衣服上学下学。而在2014年3月24日,当美国总统夫人米歇尔带着她的两个女儿到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进行参观时,关于校服样式的话题被再次引爆:我们身上穿的校服怎么这么丑!
为何校服选择了运动款
在我国,校服最早的雏形大概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作为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对礼教颇为重视。在授学时,他要求所有学生需青衣青帽,穿戴整齐。这一要求,与学校为了规范管理而要求学生统一穿着校服的意义大概类似。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校服,大概起源于辛亥革命之后。作为一场推翻了封建政权的伟大革命,辛亥革命虽没有完全改变中国的阶级性质,却为我国打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大门。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近年来,各省学堂衣冠一端,率皆仿效西式,短衣皮靴,文物无别。”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大批青年走出国门,看到了西方与我国相迥异的文化环境。回国后,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在生活中延续,使彼时的中国社会呈现出一种中西交融的变幻之景。
在此时,许多西式学堂都会向学生发放统一的衣服、帽子等服饰,制服式的校服首次出现在了国人的眼前,这可看作是我国近代校服的萌芽。男生的服装类似于中山装,翻领、有袋、较为修身,这种笔挺、干练、近似于军装的服饰,让这些小伙子比之以往更加英气,朝气蓬勃。女生多上着中式盘扣上衣,下着过膝长裙,一种经过改良的中式旗袍也在此时悄悄得到了女学生的宠爱——它比普通旗袍更为宽松,长度上也有所减短,更适宜行动,在校园、甚至街旁巷弄中都颇为盛行。
建国初期,为了响应号召,长袍马褂基本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学生的穿着也较为随意,并无定论。直到60、70年代,接连不断的“运动”击碎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绿色的军装成为了所有学生、乃至全国人民的统一服装。至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号召,人们又开始了对于美的追求。但此时学生穿的服装还比较散乱,并无统一样式。
1993年4月,原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城市中小学要穿校服,校服要求“朴素、大方、明快、实用”。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校服管理工作的文件,自此,运动装似的校服开始迅速席卷我国。直至今日,这种肥大、拖沓,以白、蓝、黑、红为主要颜色的服装依然在我国的校服市场占有统治性地位。
在近十几年来,很多一线城市的学生在穿着普通校服的同时还会拥有一套制服式的校服,用以在升旗仪式、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时穿着。但就笔者亲身体验而言,这些同样是流水线制作的校服,不合身的紧绷款式并不利于行动,为节省成本采用的质料也让活泼好动的小孩子穿起来不算舒服。
“面口袋”终结路漫漫
在我国的服装产业发展飞速、时尚品味迅速与国际接轨的当下,为何我们学生所身穿的校服还维持了近30年前的服装风格呢?抛开其他而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要算是学校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学生在服装上进行攀比的可能。
时至今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贫富差距正在逐渐增大。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即使一个成年人都很难抵住诱惑,更不要说一个还没有完全具备判断能力的少年。为了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于学习,学校选择了这种外观朴素、样式统一的服装作为学校校服。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的一句话似乎更能说明过了这么多年,我们的学校拒绝与时俱进、依然坚持这种“面口袋”校服的原因——这种过分肥大、穿上后可以模糊男女生在性别上差异的校服,可以帮助减少这些正值韶华的青年男女“少年维特的烦恼”。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2013年,全国共有中小学生约2.08亿人。学生校服一般可分为春秋、夏季、冬季3类,假设平均每个学生拥有1个三件套的标准制式校服,每套校服以平均价格180元计算,则2013年市场的整体容量约在374亿元左右。若以每人两套计算,则会产生749亿元的潜在市场。
在巨大利润的诱惑下,看似一成不变的校服市场其实已在悄然发生变化。《商业周刊·中文版》曾以“校服经济学”为封面主题,深入探讨了我国校服市场的发展现状。拥有“世界校服工厂”之称的伊顿纪德销售额和产量在我国校服行业排名第一,该公司主打品质较高的英伦风校服。在对未来市场看好的同时,其营销负责人依然承认,那些凭借低廉的材料成本、盘根错节的地方关系驰骋于地方的校服制造企业,使得他们的推广行动较为辛苦。而有时,社会对于“高价校服”的议论也会对他们校服的推广造成阻碍。
4月8日,微博“英国那些事儿”发布的关于国内中学校服成为伦敦V&A博物馆展品的消息在网络引起轩然大波。
据介绍,作为深港双城双年展的参展机构,位于伦敦的英国V&A博物馆开设了一间单独的房间来收藏能代表深圳过去的物品,中学校服作为几代人共同的回忆被推荐入选。在戏谑着“面口袋”居然进了博物馆的同时,只希望,在5年、10年、50年后,它只属于博物馆,而学生们的校服能够也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