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氢弹之父获奖引热议

2015-01-10

环球时报 2015-01-10
关键词:科技奖于敏氢弹

本报驻俄罗斯、韩国、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谢亚宏 王刚 青木 本报记者 王跃西 ●刘皓然

“中国氢弹之父获得最高科技奖”,9日,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了氢弹功勋于敏的消息迅速引起国际媒体关注。曾“隐身”近30年、创造中国氢弹传奇的于敏有怎样的贡献?中国此时为他颁发最高科技奖项意味着什么?种种解读显示了媒体的浓厚兴趣。

据德国全球新闻网9日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88岁高龄的核物理学家、“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为于敏颁奖。报道称,这一奖项奖金高达500万元人民币,接近诺贝尔奖的奖金。韩联社称,中国授予氢弹开发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奖,以奖励他对中国核武发展、尖端武器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去年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授予另一名核武开发元老程开甲和中科院元老、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张存浩院士。韩国《东亚日报》在此前的报道中感叹,韩国也有“韩国科学奖”,2013年开始这一奖项的奖金从5000万韩元(1000韩元约合5.6元人民币)削减为3000万韩元,与科学界新兴强者中国的最高科技奖奖金相差甚远。法新社9日称,氢弹高度涉密,于敏虽功勋卓著,却不得不隐姓埋名30年,直到1988年他的名字才“解密”。

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杨承军教授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于敏院士是我国核技术、核武器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在氢弹武器的技术突破和实现武器化的科研中,于敏院士提出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在核武器小型化的科研中,于敏院士突破了多个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第二代核武器研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我国中子弹的研究中,于敏院士提出总体设计指标和主攻方向。在确定我国核武器发展战略的论证中,他向党中央提出的“加快核试验进程”建议得到积极采纳,为我国争取到在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前的战略主动。杨承军表示,中国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与我们拥有核武器息息相关,离不开像钱学森、于敏这些科学泰斗的毕生奉献。

就媒体上广为流传的“世界上只有两种氢弹,一种是美国氢弹,一种是于敏构型的氢弹”,杨承军认为,中国的氢弹和美国的氢弹在杀伤破坏机理上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在研制方法、制造工艺和管理及使用上有所不同。德国中国问题学者夫罗里扬9日对《环球时报》表示,核弹、GDP世界排名第二等硬指标,显示出中国的强大国力。对“氢弹之父”授予最高科技奖,是中国“科技兴国”战略的体现。中国正从“制造大国”提升为“创新大国”,需要更多卓越的科技人才。

事实上,许多拥核国家都以极高礼遇对待核武功勋。如苏联核物理领军人物库尔恰托夫曾3次获“苏联劳动英雄”称号和列宁奖章、斯大林奖章。1960年,库尔恰托夫去世后,苏联将国家原子能研究所以他的名字命名。现在,库尔恰托夫奖章用于奖励俄核物理领域的杰出人士,他的雕像和以他命名的街道、学校遍布全俄各地。美国“氢弹之父”特勒生前也极受美国政府优待。美国“斯坦福新闻”网站称,特勒本是匈牙利人,在德国接受教育,于1935年移居美国。他早在1958年就曾获得爱因斯坦奖,获得1.5万美元奖金,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2003年临终前,时任总统的小布什授予特勒美国公民的最高奖项总统自由奖章。▲

猜你喜欢

科技奖于敏氢弹
于敏与邓稼先的生死之交
飞行员杨国祥投掷氢弹失败,放弃逃生机会与氢弹共存亡
“国产的土专家一号”
回答问题有“三不”
金正恩视察“可搭载在洲际弹道导弹上的氢弹”
于敏的“暗语”
氢弹,不过如此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