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
2015-01-10
人类
与尼安德特人混血的欧洲早期现代人祖先
2002年,古人类学家在罗马尼亚的Pet era cu Oase洞穴中发现了一现代人下颌骨Oase 1,碳14直接测年的校正年代为距今约3.7万-4. 2万年,是目前欧洲最早的有直接测年的早期现代人。近期,研究者通过有目的性的大区域核DNA富集实验,发现这个约4万年前的欧洲现代人大约含有6-9%的尼安德特人基因,超出了目前任何已知的早期现代人基因组和现存欧亚大陆人基因组含有的尼安德特人的含量(1-4%)。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个个体4-6代的祖先中存在尼安德特人,也就是说他的曾曾曾祖父母中有一个是尼安德特人。如此以来,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发生的基因交流的年代可追溯到这个欧洲个体存在前的不到200年内,意味着现代人祖先与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交流可能不仅仅局限于中东,很可能在之后的欧洲也同样发生了。与现代人人群的关系表明,相较于非洲人,这个欧洲个体所代表的群体更接近欧亚大陆群体,但看不出与亚洲、欧洲或北亚哪一具体古群体更接近。换而言之,其所属群体与欧亚大陆的共同祖先同祖。在一定程度上,现在欧洲似乎没有这个欧洲个体的直接后裔,他很可能是与尼安德特人互动的早期现代人移民的一部分,但最终灭绝了。这一研究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古DNA对于了解人类演化大树的重要性。(Nature 2015,524:216-219)
兼具猿和人特征的古人类
得益于新化石的不断发现,人们对于人类进化历史的认识日益深入。中上新世是古人类极度繁盛的一个时期,至今已命名的就有羚羊河南方古猿(Austra1opithecus bahre1ghaza1i)、平脸肯尼亚人(Kenyanthropus p1atyops)和阿尔法南方古猿(A.afarensis)。进一步的分析令研究者们相信,当时应该存在更多的古人类。近期,研究者在埃塞俄比亚330万-350万年前的地层中又发现了一种新古人类,并将之命名为近亲南方古猿(A.deyiremeda)。这一发现表明,在那一时期至少有两种古人类同时生活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尔地区,也证实了在中上新世非洲东部的早期人类多样性很高。新发现的化石包括颌骨和牙齿,属于4个个体。经仔细检查其牙齿以及上、下颌骨的形态和解剖细节,发现它们与其他古人种有很大不同。这一新人种的颌骨非常强壮,但牙齿较小,且犬齿非常小,比我们已知的所有人种都要小。(Nature 2015,521:483-488)
头骨进化增强人类横向视域
研究者在比较了100个人类头骨的眼眶和120个猿类头骨的眼眶后发现,与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和红毛猩猩的眼眶相比,人类和长臂猿的眼眶向前突出得较少,而且人类的眼眶宽度大于高度,且宽高比比任何类人猿都大。眼眶的最外围,即眶外侧缘,在人类头骨的位置与其他类人猿相比更加靠后。再加上人类眼球的位置更靠前,减少了对于视觉的阻碍,增强了眼球巡视环境的能力。这些特征有助于人类获得比其他猿类更宽广的横向视野。究其缘由,研究者认为,人类祖先离开森林可能推动眶外侧缘向后演化,因为住在森林里的类人猿需要更靠前的眶外侧缘保护眼球不受树枝伤害。此外,更靠前的眼球让人类更容易遭受和紫外线相关的眼科疾病,例如翼状胬肉和白内障,但换来的好处就是视野更大。(Scientific Reports 2015,5: 11528)
人手的进化
人手的拇指与食指的比例(拇指相对于食指的长度)较大。这是人类与猿类相比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也通常被认为是人类成功的原因之一。然而,关于人手是怎样随时间推移而演化的却存在一些不同观点。近期,研究者对人类、现存猿类和猿类化石的手以及包括始祖地猿和南方古猿在内的人类祖先的手掌化石的比例进行了测定,以了解手的逐步演化。结果显示,在黑猩猩和红毛猩猩中发生了较晚的手指延长趋同演化,而人类、人类祖先和大猩猩相对而言则没什么变化。这表明,现代人手掌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很早以前形成的,并不是石器制造背景下因为选择性压力造成的结果。(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6:7717)
并论证了寒武纪一类骨骼化的栉水母,建立了该门的一个新纲——硬骨纲(Sc1eroctenophora)。作为该门类一个重要分支,该纲的骨骼系统不但可有效支撑躯体,还有利于防御天敌,推测为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巨大生存压力的演化产物。该纲在寒武纪早期曾辉煌一时,然而,骨骼系统所带来的不利因素最终导致这一分支类群在演化道路上走向灭绝。虽然可能只代表了一次失败的“演化试验“,该门类的骨骼化创新事件还是使我们得以看到寒武纪早期生命大爆发更为真实的全景。(Science Advances 2015,1:e15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