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阴溪畔诗意栖居地

2015-01-10丘勤

旅游 2015年11期
关键词:松阳县松阳古村落

文·图丘勤

松阴溪畔诗意栖居地

吟着唐代诗人王维「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的动人诗句,小长假前后终于凑假一周,泡在了浙西南的山区小县松阳。龙舟雨一直没有断过,每日寻访山溪古村,双脚俱是泥泞,心却似那飘来荡去的云雾,湿沉沉,温润润的,溢满了感怀与欣喜。

文·图丘勤

宋徽宗时的状元、著名才子沈晦有诗赞此处:“寒流穿曲岸,支径入翠微。山深古木合,林静珍禽飞。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这个瓯江支流松阴溪上游的小小县境,气势恢宏、保存完好的古村落竟如此众多,镶嵌在山涧溪畔,衬着暧暧云雾、层层梯田、森森翠竹、清清溪水,那种人居与自然的充分和谐,带着心灵家园的无比可亲,流淌着无边的诗意。一处处饱含古老智慧的村落规划、奇思妙想的建筑细节、巧夺天工的木雕石雕,被笼罩四野的濛濛烟雨和绵延千年耕读文化深深渗透,民风那么淳朴热诚……即便用尽这世上最华美的语言,也难以形容我的惊喜与感动。

大山皱褶中的折叠式、阶梯式古村落群

松阳县地处浙西南,属瓯江上游的松阴溪和小港溪蜿蜒而下,流灌着被称为“浙南粮仓”的松古盆地。因山环水绕,群山隔绝,自宋金战乱以来,偏居一隅的松阴溪两岸,曾被称为中原文化的避难所和福建客家人北迁的家园。数百个保存完好的古村落,黄墙黛瓦,马头墙高跷,竹树环绕,恬美散布于青山秀水间。

“八山一水一分田”,因仙霞岭山脉逶迤入松阳全境,地形起伏,缺少平地,这的村落多是背靠青山,沿着山势不断向上延伸,在古树掩映的山坡上疏密有致地错落开去,青石板和卵石巷道间有台阶一级级地相接,建筑群像折叠着排列,或鳞次栉比地层叠而上。这种被称为“折叠式”和“阶梯式”的古村落,在松阴溪上游山乡比比皆是。

三都乡的杨家堂村,清一色的泥黄土夯鸳瓦马头墙的古村屋沿着山坡层叠排开,在古樟参天的村口居高临下,视野里是森森古树环抱着的建筑格局紧凑、清一色乌瓦黄土墙的乡村,色调极其和谐,透着一种建筑的庄严。这个只有300人的小山村,却聚集了象征古代最高建筑等级的庑殿顶以及规制很高的歇山顶,还有民居常见的悬山顶、硬山顶等四种屋顶样式。

村人告诉我,先祖是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的后代,因孙子宋慎涉及要案,宋濂全家被谪四川北部的茂州,当时有一子孙逃到这大山中,“割茅凿井,以番其家”,开辟了杨家堂村。因这位先祖见多识广,小小村子孔庙、宫殿、官衙建筑俱全。民国十五年(1926年)这里曾创办了松阳县首座初级中学,校址是一座寺庙,即今浙江省重点中学松阳一中的前身。两座巧然建于半山的廊桥,遥遥相对,既给村人遮风避雨,又是俯瞰全村景致的最好地点,雨中令我久久流连。

从杨家堂村往山下走,半山一个镶嵌在梯田山坳间的古村映入眼帘。这个叫酉田的村子,茶园环绕,古树参天,云雾笼远山,疏竹掩柴扉,一派原生风土。

古老的村舍从高往低散布,溪流哗哗穿过,祭祀观音娘娘的感应堂坐落在横跨溪流的廊桥上,背景是乳白云雾飘渺的茶山竹林——蔡宅村,真真一处世外桃源。这个有300多年历史的客家古村落,祖上明末清初从福建长汀迁来,至今还保留着祖辈传下来的民俗——办庙会打清醮。每三年举办一次,在春节后挑一个吉日,热闹两天两夜,最后是放水灯,上千盏水灯顺溪水漂流而下,带着客家人的心愿与祝福。我们在五进的清代院落里避雨,听老人讲述蔡氏五兄弟从商进仕发迹又没落的故事,这五进大屋处处雕梁画栋,哗哗大雨从雕刻繁复、栩栩如生的雀替前浇注而下,庭院深深,那些久远的故事在老人带着浓重客家口音的讲述里飘然入耳。

溯小竹溪深处蜿蜒的山路而上,一弯又一弯,山道曲折艰深,几乎要晕车了,眼前云雾茫茫的山腰,忽现一个典型的折叠式村落。这个叫后畲的村子,不知是否与畲族先民有关,村子被古老参天的红豆杉和茂盛修竹覆盖着,那些红豆杉起码有近千岁了,那么村子的由来是否也这样久远?暮色渐起,炊烟飘升,在的士司机山路夜雨难行的催促中来不及采访村民问个究竟,只得频频回首,依依惜别。

1黛瓦马头墙的杨家堂村各种式样的屋顶。2 有300多年历史的客家古村落——蔡宅村,蔡氏兄弟的五进宅院保存完好。3折叠式村落的代表——建筑格局紧凑统一、清一色黄土夯墙、黛瓦马头墙的杨家堂村。4杨梅成熟的时节。 5质朴的乡民,诚邀我进屋喝茶吃粽子,送我新鲜的蔬菜和端午茶。6古意悠悠的村舍巷道。

云雾飘升处、梯田翻卷间的诗意家园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这首音韵美若诗经的《山之高》,作者宋四大才女之一的张玉娘,是松阴溪的水滋养的。近千年后,漫步清流缓缓的松阴溪畔,濛濛烟雨笼着竹树青青的乡村,这古雅的诗句袅袅于心,此时我深深感知,什么叫地灵人杰——真是好山好水好诗性呀。

众多山坑小溪在崇山峻岭中弯曲迂回,汇聚而下,松阴溪到了松阳县城后,往东南逐渐汇成了一条大河。在这有滂沱之势的雨季,仍是碧清如绿绿的绸缎,溪岸有庞大的村落,古树笼罩着乌压压大片鸳瓦白墙。

在早餐店邂逅了象溪乡文化站长叶伟大叔,他热心带我打的士迢迢东行,到靖居古村,寻访元明清三代并存的老房子,造访祖辈相传手工艺做红泥小火炉的作坊。因地处松阳—丽水古道中唯一不用渡船的水陆要冲,航运便捷,1395年南宋朝廷在此设置巡检司,很快发展成为人丁兴旺的大村。攀上村子高处俯瞰,密匝匝的古民居井然有序,横七竖八的青石板巷道两边还保留着一溜溜那种通长门板的老店铺,松阴溪远远地绕村而过,的确好风水。

松阴溪上游,三都源、四都源、六都源等地名,想见都是青山夹岸、云雾飘渺的支流吧,引我前往。雨雾里包辆的士,随便去往出产著名的松阳萝卜的四都乡,离开县城沿通往金华的S44省道盘山而上,只见云海飘升在层峦叠嶂间,浓荫密布、白云飘飘的半山,竟然错落着一个画一般的村子西坑村,仿佛仙境里幻变出来的。走近这个巧妙建在陡峭山崖上的小村,竟然寂静无人,只听得雨落屋檐的滴答声。我沿临崖的卵石巷道高高低低地走着,仿佛在云端漫步,只见茫茫云海从远远群山逶迤的天边流动过来,漫过深阔壮丽的峡谷,漫过层层梯田和蜿蜒而上的茶山,一幅辽阔壮丽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如此大气磅礴,扣人心弦,直令人屏住呼吸,激情满怀……

巧夺天工的建筑细节 淳厚悠远的质朴乡风

松阳县山谷溪畔的古村落众多,先祖出于防火防盗,或地形所限,或《易经》八卦风水,费尽匠心规划,有的整村造型如大船起锚,有的层叠相就,有的散布翻飞在梯田上。巷道深深,台阶错落,七拐八弯,不少建筑群如迷宫一样。但从第一天下午游走的山下阳村开始,我就再没担心过会迷路——因为每到一个村子,都会有热心的乡人自告奋勇来带路,有老者,有村干部,有年轻的小媳妇,他们给雨里扛着摄影器材的我打着伞,帮我背过包,缓缓援引着,如数家珍般讲解着村子的由来,讲述每一处老屋的故事。

山下阳村的杨书记,带着对保护家乡古建筑深沉的责任感,热情介绍着古村落保护规划,打开老祖宗留下的清朝手绘松阳县地图,逐一指引周边古村的路径;吴弄村的老婆婆,泡上热腾腾的端午茶留我歇息,这种茶以多种草药晒干冲制,清香怡人,老婆婆还将刚从菜园摘回的鲜嫩青菜韭菜全数塞给我,让带回城去尝鲜;横樟村里,村委员张大哥带我走街串巷,打开包氏宗祠大门讲述包拯后裔故事,在丽水工作回乡探亲的包华斌开着小车迢迢送我回县城,带我一路拍摄。

大雨里,每过一处,都有村民相邀家中,请茶留饭,递上过端午的咸鸭蛋、粽子和山上采回的乌炭般的杨梅,亲热地要我品尝,门前红彤彤的杨梅果、石榴花任我采摘。

从松阳—龙泉的青石古道贴着横樟岭而出,像一条龙的脊梁。包氏后裔聚居的横樟村就嵌在这条龙脊上,两条溪流在村中心交汇,古屋沿溪岸排开,家家挂满端午的粽子。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的包氏宗祠,分上下两堂,气势恢弘,墙上画满从包拯第五代孙、官至南宋大理寺右评事的包仁开始,一代代赫赫有名的先祖画像。虽然横樟村只有800多人,但全国80%的包公后裔都是这里衍生出去的,这一支发散出去的有4万多人。每年春节,至少有200多位包氏子孙会回来祭祖,正月初五到十五舞龙灯,从祠堂舞遍全村,再舞上龙脊古道,要热闹十天半月。至今,村子还完好保留着明万历年间修建的民居和宋代古匾。

先祖来自福建客家的阙姓为主的石仓古村落群,还保留着闽地的生产生活和祭祖习俗。一组组马头墙高挑、院墙阔大的深宅大院,气势雄浑,高高悬挂着“福善堂”、“怀德堂”、“善继堂”等清代遗留的堂号,“德为福基”、“义方教子”、“儒林曾宿”、“勤俭可风”等古老匾额,透出重耕崇学的淳朴民风。因交通方便,这里已开发旅游,屋舍粉饰一新,少了在松阳县所见多数古村落那种原生拙朴的美感,但外门、内门、厅门数重递进的门楼,门楼上嵌的缀满人物、花鸟、鱼虫的砖雕,着实耐人寻味。

县城西北2公里的乌井村,一组高低错落的马头墙翘首耸立,气宇轩昂。被称为木雕艺术殿堂的黄家大院,清同治年间开始兴建“梅兰轩”和“竹菊轩”两座楼房,光绪年间再建“武扶技楼”,民国七年投资55000块银元又建豪华的“百寿厅”。 前院“百寿厅”俗称“七间”,为三进七开间,厅中172根巨大的楠木柱子井然并列,从横梁、斗拱到雀替,每一处建筑构件无不精雕细琢,尤其是那200个雕刻在雀替上的“寿”字,笔法无一雷同;后院的梅兰竹菊厅,门额、柱础、斜撑、窗棂上均布满蝠、蝶、鱼、石榴及雀、鹿、蜂、猴等等吉祥图案的木雕,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巨大的雀替上那些精美的渔樵耕读劳动场景,那么生动,呼之欲出。一个越剧戏班正在廊下妆扮,准备唱戏,水袖飘飘的小姐、高中后喜气盈然的公子,缓缓踱过雕花满目的楼廊下,恍惚间,时空穿越,回到了千百年前。

1 戏班子在古宅缓缓踱过幽深的回廊,时空仿佛穿越回到了千年百年。2松阳古村落随处可见如此精雕细琢、呼之欲出的木雕构件。3乌井村气宇轩昂的黄家大院里精雕细琢的“百寿厅”。4古老静谧的宅院。

TIPS

简介:松阳县位于浙江丽水西北部,县城西屏镇距丽水市73公里,建县始于东汉建安四年(199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 人杰地灵,底蕴深厚,曾先后涌现过百名进士,是唐道教名家越国公叶法善、宋著名女词人张玉娘、南宋左丞相叶梦得、明《永乐大典》总编撰王景等名人故里。有建于北宋咸平五年的延庆寺塔、建于明弘治九年的詹宝兄弟进士牌坊、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石仓古民居群,以及汤兰公所、城隍庙、青云塔、三济桥等文化古迹。

交通:松阴溪畔的古村落均通乡际公路,有绿色乡际小巴士前往,只是班次很少。可包车寻访,以县城为中心,包的士,一天可寻访3-4个村落,300元左右车费。除大东坝镇的石仓古民居群、与遂昌县交界的船形古村界首村开发了旅游外,其余村落均为纯粹的原生古村。

特产美食:松阳是中国绿茶集散地,特产“松阳银猴”茶、端午茶、苦丁茶,以及晒红烟、大红袍赤豆、卤笋咸、仙草豆腐等。松阳饮食,多以田园土产山珍为原料,以当地特产的红泥小火炉咕嘟着端上桌,有汤有味又滋养,湿沉沉的雨里享受这样的菜肴,更添了一种家园的亲切。

猜你喜欢

松阳县松阳古村落
妈妈的“双减”
我国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初探
何处是松阳
松阳:民生实事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
古村落“活化石”里的东昌府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楼上楼下
培中古村落文化
松阳县关工委走访慰问贫困学生
浙江松阳县茶叶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