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娑罗树传奇

2015-01-09冯芳菊

新西部 2014年6期
关键词:古树小树黑板

冯芳菊

陕西彬县塬上有一棵神奇的千年古树。

“公元1992年,美国专家通过卫星摄影观测地球表面的植被时,发现在中国西北部浩瀚的黄土高坡上,生长着一棵与周围树种截然不同的大树。他们初步认为是世界上快要绝迹的一个树种。此发现引起专家们的重视与极大的兴趣。于是美国专家漂洋过海,几经周折来到中国北京。经过卫星测定方位的数据与中国地图地区经纬度的定位后,确定出这棵树在陕西的准确位置。专家们很快就找到了这棵树,认为是娑罗树。他们采集了各种标本后便打道回府……”

邴俊先老师《跨越生命》散文集里的《漂洋过海来看树》这篇文章吸引了我。

于是,冬天就和邴老师商量,专等娑罗树开花的时候去一探究竟。老师与当地的朋友取得联系,还专门请人去打探了树的情形。今年5月8日,一行四人驱车前往。

然而,天公不作美,半路上就下起了大雨。三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车停在路边。大概离公路几十米的地方有一条与之平行的深沟。

树就长在沟里。这里不是什么风景旅游区,很普通的农家房屋的侧面,有一面黑板,据介绍就是该树的简介了。要是没人说,过路的车辆是绝不会多看这块黑板一眼的,还以为是偏僻山区村头的宣传栏什么的。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块黑板上所记载的是怎样一棵珍贵神奇、伫立千年的古树。他们错过的是一处令人惊叹的风景!

“娑罗树”三个大字占了黑板的一半,另一半写着:“唐代稀有古树,常绿乔木。紫褐色,距今一千三百多年。传说世上只有两棵,一棵在印度,一棵位于中国陕西彬县韩家乡韩家村韩鹅路下西南佛爷寺遗址内,是唐僧取经归来所植。树通高十六米,冠高二点六米,胸围三点六米。树的顶部蓄一汪水,清澈见底,甘甜可口,传称神水。树分五大枝,一枝中立,其余四枝环绕四周。冠盖面积三百九十四米。一九八三年被县政府定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

没走几步,土路上的烂泥转眼间就把我的平底鞋变成“高跟鞋”了。风高雨急,好不容易跋涉到沟边。向下看去,一条黄泥坡弯曲延伸,坡的拐弯处,矗立着一台钻探井架。影影绰绰好像还有几个人的样子。向导说,树就在那里。顿时,我们都傻眼了。根本就别想下到沟里去。我试着踩了一脚下去,滑得像溜溜梯。好心的向导小陈为了减少我们的遗憾,又踩着稀泥沿着沟边带我们到直线距离大树最近的地方。

顺着小陈所指的方位向下望去。雨幕中依稀可见两团绿色泛褐红的云雾,与周围的绿有明显不同。那就是传说中的娑罗树了。老师也认出了他很多年没见的老朋友,兴奋地喊起来,又是帮助举伞,又是张罗拍片。离的太远,树的大部分都被一道土塬遮挡。虽然只是看到娑罗树的树梢,但也算是见到它了。又听小陈爆料,在离古树不远的另一道沟坎又发现了一棵小的娑罗树。这消息又为我们增添了不少欣慰。然而更多的还是遗憾!

心里盘算,知道了方位,找个好天气,再来。

回到公路,没法上车。跺了满地的泥,一片狼藉。

5月18日,晴。我们再次来到韩家村。一下车,就碰到一个村民,简单说明来意,村民爽快地答应带我们去看神树。

顺着斜坡下到沟的半中腰,很快就找到娑罗树了。

古树比想象的大许多,树干沧桑毕现,树姿遒劲古朴,然而已经不是村头黑板简介所介绍的“一枝中立,四枝环绕”。树的中间已无主干,足足有七八十公分直径的位置被水泥封住。东西两枝已经枯萎,东边这枝还很明显地把已经腐朽脱离的树枝用水泥硬粘在原处,装样子摆造型而已。每枝树干下还支着做成树干样的水泥支架以保护日渐衰败的古树。

娑罗树,就像一个架着拐杖的伤残老人。树的周围用极不结实的空心铁管做成的护栏,多处已经被人扳断,扔在地上,树上还有闲人刻划的痕迹。

上次小陈也说了,这些年自然破坏也很严重,五个枝只剩南北两枝,弯曲向上,直至顶端才绿叶纷披,在蓝天的映衬下苍翠欲滴,展示着古树顽强的生命力。树叶七片一组,呈手掌形,绿叶丛中还残留着十几朵即将开败的褐红色的花,像是在专等我们不辞劳苦的造访。花儿随风摆动,又像是在小声地为我们诉说着怎么也听不明白的千百年来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村民老杨说,每年清明节前后,大树开满红花,远远望去,非常好看。

古树前面立着一块石碑,正面刻着“娑罗树”字样。然而,陕西咸阳彬县绿化委员会给古树颁发的钉在树上的身份证上却写着“梭椤树”, 学名“七叶树”。

娑罗树与梭椤树,音同树不同。这究竟是什么树呢?

距离大树南约六七十米的地方,就是那棵小树的位置了。由于勘探队正在钻探,把去往小树的惟一小路填埋封死,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走近。不过,隔着一二十米的距离,可以看到小树翠绿的树冠,还可清楚地辨认出小娑罗树七个叶片的特征。

老杨说,小树已有七八年的树龄了,有碗口粗细,是大树上结的娑罗果掉下来发出来的。过去,树的周围沟沟坎坎到处发的都是小娑罗树,但现在也只有这一棵存活,其它都死了。老树近年来也不结果了。老杨还说, 小时候他们还多次移栽小树到沟上面,存活两三年就都死了。

村里的佛爷寺是凿在崖壁上的窑洞,古树就长在窑前的平地。据老杨讲,“文革”中窑里供的佛爷被砸碎,参加破坏的兄弟俩不久就突然双双得病,没送到县医院就都咽了气。

邴老师在他的文章中也叙述到:古树五枝分叉处有一树洞蓄有“神水”。曾经在大旱年间,井里的水都枯竭了,村民都来树洞取水,令人惊叹的是树洞中的水位始终不见下降,救活了全村人。于是人们就在树旁的土崖上,打了孔窑,祭奠供奉这棵“神树”,洞内长年香火缭绕,供品不断。

这棵树后来被列为县级保护文物。立碑时,由于石碑太重,村民们便从土崖上面向下推落,石碑在土坡上一阵翻滚,不偏不倚,端端正正地立在了树前最合适的位置。

但向导小陈说,沟下面可能已经探到煤矿了,用不了多久,大小娑罗树或许都将随着隆隆的采煤声永远消失。

我讨厌立在离古树不远的那台贪婪的钻探井架。

当然,树和人一样,生命总是要走到尽头的。说不定哪天又会从其它地方冒出一棵小娑罗树或者小梭椤树也未可知。

据说煤也是由树变成的。

猜你喜欢

古树小树黑板
《古树》
黑板和粉笔
黑板
油画《马六甲古树》
村子的古树挖走了
送你一棵小树
会发光的充气式黑板
我们的小树屋
一棵古树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