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势聚力推动红色建阳绿色崛起
2015-01-09中共建阳市委书记袁仁旺
中共建阳市委书记袁仁旺
凝势聚力推动红色建阳绿色崛起
中共建阳市委书记袁仁旺
近年来,建阳市以“融入新区谋发展、立足全省找位置”为指针,以更高的起点和站位,持续打好“五大战役”,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快速、健康发展。201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8亿元,比增10.2%,财政总收入15.2亿元,比增2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1.2亿元,比增27.8%;固定资产投资237.7亿元,增长29%。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建阳干群抢抓机遇、齐心协力、凝势聚力,蓄势腾飞,进一步推动红色建阳的绿色崛起。
一、以“敢为天下先”之志,汲取自信奋发的勇气
“敢为天下先”的“敢”字,不仅指要有面对问题的勇气,还饱含着要有解决问题的智慧。建阳充分认识自身优势特点和外在环境的有利因素,以“敢为天下先”的志向,抓住机遇,审时度势,汲取发展突破的自信和勇气。
一是解放思想。在全面深化改革、高速发展的今天,建阳跳出传统思维定式,坚定“敢为天下先”、开拓进取的信念,让思想观念先飞先行,用好用活各项政策,主动积极作为,把优势做足,把特色做强,把短板补上。
二是抢抓机遇。建阳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作为武夷新区的核心区,将成为闽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量基础设施、产业项目落地,为建阳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浦南、武邵、宁武高速公路贯穿境内,横南铁路、京福高铁和浦建龙梅快速铁路在此交汇,武夷山新机场将迁至建阳麻沙交溪,“铁、公、机”三位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中央对老区苏区发展高度重视,进一步在政策扶持上加力。这些千载难逢的机遇,加上秀美山水的生态优势及古代先贤、革命先烈留下的文化优势,都是需要铭记和挖掘的“建阳之光”,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还要传播开去,以吸引更多的能人志士参与到建阳的建设大潮中。
三是比学赶超。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曲折和复杂,深切感受到机遇和挑战带来的压力,并把这种“时不我待”的压力转化为“比学赶超”的动力,知难而进,找准建阳在闽北的位次,放眼全省找位置、找差距,不甘中流,奋起直追。
二、以“经济大合唱”之势,迈开绿色发展的步伐
建阳紧紧围绕“绿色”主题,在打造绿色城乡、发展绿色经济、保护绿色生态上下功夫、做文章,充分唱响“经济大合唱”的绿色主旋律。
一是融入新区,打造绿色城乡。与武夷新区在理念、规划、交通上无缝对接,营造“四季常青、四季变化”的山水园林城市景观;以崇阳溪、麻阳溪、建溪为载体,建设亲水平台、休闲步道和环湖栈道等,提升水域景观;以麻沙、黄坑、水吉、小湖为代表,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历史人文和产业鲜明的新型小城镇;突出武夷风貌,将宜居农村、现代农业和观光体验相结合,培育考亭村、溪源村、葛墩村、水南村、饶坝村等“美丽乡村”品牌,实现“美丽建阳”全面升级。
二是突出特色,做强绿色产业。做优现代农业,重点扶持桔柚、葡萄、白茶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做大绿色工业,加紧扶持和泉生物、三爱制药、青松化工、亚亨动力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打造产值超十亿元的企业群;加快特色旅游发展,构建“印象·考亭”卧龙湾等生态养生、文化休闲、农业体验三大旅游项目群;加快商贸物流发展,实现“游玩在武夷,购住在建阳”的发展构想。
三是保护生态,积蓄绿色能量。“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不断扩大生态公益林的管护范围,按年10%逐步递减林木砍伐指标,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加快建设中小河流域治理工程;全面推进千亩绿化苗木基地、千亩珍稀树种基地、千亩苗木花卉基地等“三个千亩”林业新兴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人家,促进林农增产增收,真正实现不砍树也致富。
三、以“滴水穿石”之态,打造实干过硬的作风
发展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和锲而不舍的韧劲。建阳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曲折,需要全体党员干部具备“滴水穿石”的韧劲,实干过硬的作风,并一以贯之,坚持不懈。
一是在重点工作中锤炼作风。在征地拆迁中锤炼吃苦耐劳的作风,熟悉政策、守住底线、做细群众工作;在招商引资中锤炼敢想敢拼的作风,敢于策划、积极争取、做好沟通工作;在项目建设中锤炼务实肯干的作风,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做实协调工作。
五光十色的魅力建阳(彭鸣汉摄)
二是在优化环境中展示作风。全面开启以“政务围着民意转,干部围着群众转,机关围着基层转”为核心的联系群众“直通车”,实施“一站式”、“马上就办”、“事不过夜”等服务机制,为创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家庭农场贷款管理办法,为中小企业设立转贷基金,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三是在清正廉洁中转变作风。以“三严三实”为要求,既要全力干事,更要干净为官,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和权力观,自觉做到守住底线,远离红线。要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真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控制“三公”经费,大力发扬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勤俭办事,不搞虚荣作秀的“形象工程”,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干事创业上,形成艰苦创业的浓厚氛围。
四、以“四下基层”之姿,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
一是创新工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充分结合“六要”群众工作法、“我与百姓拉家常”活动,进一步深化提升具有建阳特色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深化创新“四民活动”、“民情夜访”、“三三归一”等符合建阳实际、富有建阳特色的为民服务活动。
二是强化服务载体,践行为民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充分结合“四下基层”和“三级联动,重心下移”工作机制,建立多元化服务载体。充分利用下派村支书及干部驻村蹲点制度,第一时间收集整理基层群众反映的问题,并着力畅通群众反映问题传导机制,不断拓宽问题解决思路,进一步规范加强市行政服务中心、乡级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的建设。
三是夯实基层基础,激发农村活力。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工程,加大农村基层党建的财政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龙头引领作用;持续深化“牵手联创、互动发展”、“百个支部联百村”志愿帮扶活动和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将“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帮助联系村理清发展思路,争取项目资金,创新“支部+合作社+农民”、“支部+基地+农民”的农村基层党建模式,挖掘农村产业特色,激发农村活力,最终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目标。
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负着艰巨发展使命的建阳,将持续深化“1239”发展战略,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局面,弘扬主旋律,谱写新篇章,加快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