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指标应用于围手术期医疗质量评价的比较分析

2015-01-09边永娜邹余粮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5年4期
关键词:负性医疗发生率

◆边永娜 石 建 邹余粮

责任编辑:吴小红

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的客观性、科学性是评价医疗质量的关键。我国于20 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医院分级管理,建立了医院标准管理体系[1]。随着医疗管理水平的提高,医疗管理研究和实践的深入,现行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缺陷突显[2]。2011年印发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列举了36 条监测指标,用于三级综合医院的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监测与追踪评价,其中负性事件指标为重点之一。本研究搜集整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2012年围手术期相关数据,评价围手术期医疗质量,并比较传统指标和负性事件指标的评价效果。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医院信息系统,调取2010年~2012年3年间所有病案首页电子数据。

传统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3 个方面,即效率指标、效益指标和质量指标[3]。其中,手术质量指标主要有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治愈率、死亡率、抢救成功率等。

负性事件是指由医疗服务造成的非故意损伤或并发症,导致病人失能、死亡或住院时间延长。负性事件发生与医疗服务管理密切相关。负性事件指标中,与围手术期相关的指标包括压疮发生率、择期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

采用SPSS 17.0 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传统指标

表1 显示,2010年~2012年医院出院人次逐年增多;出院患者治愈好转率为98.52%,2011年有所下降,2012年较前两年均提高(χ2=500.22,P=0.000);抢救成功率和住院死亡率分别为80.07%和0.76%,呈逐年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 100.63、17.77,P 均为0.000)。

表1 2010年~2012年围手术期医疗质量传统指标比较

2010年~2012年手术人次逐年增多。3年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接近,均超过99%(χ2=22.04,P=0.001);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0.33% 和0.13%,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58、2.39,P分别为0.28、0.30)。2010年~2012年择期手术患者人次逐年增多,死亡率为0.07%,呈逐年下降趋势,且降低明 显(χ2=7.72,P=0.03)。

2.2 负性事件指标

表2 显示,2010年~2012年3年出院患者压疮发生率为0.09%,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χ2=1.19,P=0.55);择期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0.95%,逐年升高(χ2=7.08,P=0.03);择期手术患者肺栓塞发生率为0.18%,逐年升高(χ2=12.95,P=0.002)。

3 分析与讨论

3.1 采用不同指标评价得到不同结果

采用传统指标和负性事件指标评价围手术期医疗质量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采用传统指标分析发现,2010年~2012年医院围手术期医疗效率提高,医疗质量情况较好。采用负性事件指标分析发现,医院围手术期医疗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压疮、择期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和肺栓塞发生率均逐年增高,医疗质量有所下降。

传统指标往往只能掌握医疗质量大体情况,如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等是对医疗质量横断面的评价;负性事件指标则是对医疗质量控制点的评价,更为具体。传统指标中,抢救成功率和治愈好转率等需要进行主观判断,难以客观评定,降低了评价准确性。从持续改进医疗质量角度看,使用负性事件指标要比使用治愈好转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等反映正性事件的指标客观得 多[4]。比如,医 院2010年~2012年抢救成功率逐年下降,据此推断住院死亡率可能会有所升高,但结果恰恰相反,这可能是抢救成功率判断不准确导致。2011年印发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这些需要主观判断的部分传统指标已经被淘汰,取代的是可以客观判断的数量指标,负性事件指标正是这类指标。国内医院应加大对负性事件指标的关注,并将其应用于围手术期医疗质量评价中。

3.2 根据不同结果制定不同质控措施

医疗质量管理以往是根据医院质量评价结果制定质量控制计划,管理手段多为落实核心制度、加强培训、提高病历书写质量等。这在医疗质量管理初期能提高医院质量水平,但由于该方式对科室针对性不强,故医疗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效果不显著。采用负性事件指标进行分析,实质上是利用结果数据进行医疗过程评价[5]。评价中发现医院手术患者管理为薄弱环节,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指标制定质控措施。以降低肺部感染为例,术后不但要给予良好、有效的护理,而且要根据不同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详细分析,以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6]。质量控制部门可以据此制定措施改善手术患者细节管理,如加强护理培训,加强术前教育,规范术后护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这些措施较传统质量管理措施更具体、精细,并且可以在存在问题的科室进行重点落实,并了解管理效果。因此,医疗质量管理应增加负性事件指标,进行目标控制,以便对医疗质量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

表2 2010年~2012年围手术期医疗质量部分负性事件指标比较

[1]赵明钢,焦亚辉,陈 虎,等.国际医疗质量管理现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6):1-4.

[2]李 军,于亚滨,谢苗荣,等.现行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问题刍议[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4):249-253.

[3]辛有清,张桂林,潘习龙,等.综合医院医疗质量关键评价指标的系统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10):731-733.

[4]梁铭会,舒 婷,焦亚辉.美国的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J].中国医院,2009,13(4):14-47.

[5]梁铭会,焦亚辉,赵明钢,等.五家医院负性事件发生率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1):2-4.

[6]肖 娴,牛慧军,李 真.预防心胸外科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措施研究[J].中华医药感染学杂志,2013,23(21):5196-5197.

猜你喜欢

负性医疗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