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对独联体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政策比较

2015-01-09卢海清

战略决策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乌克兰上海俄罗斯

卢海清

俄罗斯对独联体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政策比较

卢海清

独联体和上海合作组织是活跃在欧亚大陆的两个国际组织。俄罗斯是这两个组织的主要推动力。俄罗斯作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没有俄罗斯的参与,这两个组织也就无从谈起。俄罗斯是独联体和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连结点,作为在独联体和上海合作组织的主导国家,俄罗斯针对独联体外交倾尽全力,效果差强人意。对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是半心半意,但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却渐入佳境。俄罗斯有必要检讨自身的外交政策,重新调整对独联体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外交政策。

独联体;上海合作组织;外交政策

独立国家联合体 (简称独联体,俄语:СодружествоНезависимых Государств, 缩写: СНГ), 和上海合作组织 (俄语: Шанхайска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缩写:ШОС)是活跃在欧亚大陆的两个国际组织。

独联体是在俄罗斯的主导下,于1991年12月8日,由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宣布建立的。根据《独联体章程》,独联体不是国家,也不拥有凌驾于成员国之上的权力。它以所有成员国的主权平等为基础,为各成员国加强友好与合作服务。成立时,除波罗的海三国外,其它12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均为独联体正式成员国。

上海合作组织前身是 “上海五国”会晤机制。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会晤, “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正式建立。2001年6月14日至15日,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 “上海五国”,15日,六国元首举行首次会议,并签署了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是首个在中国境内成立的国际性组织。

追溯根源,独联体和上海合作组织的产生,都与前苏联解体密不可分。为解决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 “分家”问题,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牵头成立了独联体。上海合作组织则起源于中俄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一起组成的关于加强边境地区信任和裁军谈判进程的组织。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主要政治遗产,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作为在独联体和上海合作组织的 “主导国家”,是独联体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俄罗斯对独联体和上海合作组织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政策,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下面,通过对比俄罗斯对这两个国际性组织外交策略的得失,看大国地缘政治的利益选择。

一、俄罗斯对独联体与上海合作组织外交政策的不同

(一)政治上的意图不同

苏联解体后在前苏地区留下巨大的地缘政治权力真空。虽然俄罗斯是苏联解体的始作蛹者,但是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主体地位,在独联体的12个主权国家中处于地缘政治中心。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政治上的企图就是填补苏联解体后的政治权力空间,俄罗斯没有恢复苏联的野心,但却有把独联体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防止外来势力填补真空的政治追求。

对于上海合作组织,俄罗斯在政治方面,将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目标定位为地区领导人对话机制,防范中国独家主导上海合作组织。同时借助上海合作组织抵御美国对中亚和俄罗斯的渗透,维护俄罗斯在中亚的利益。因此,俄罗斯对上合组织的各种会晤磋商、军演、防恐比较积极,但对于落实上合的各项协议尤其是经济方面不甚积极。

(二)安全上的政策考量定位不同

俄罗斯在独联体地区的安全政策考量,主要定位于构建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拒北约东扩。自从1995年9月,俄罗斯通过了 《俄罗斯联邦对独联体国家战略方针》,把独联体国家确定为外交的优先方向以来,俄罗斯一直致力于后苏联空间的整合。俄罗斯对独联体地区冲突的积极介入、保持在独联体地区广泛的军事存在以及对独联体边界的安全保障等方面。俄罗斯在独联体框架内,努力建立军事政治同盟集安组织,①2002年5月14日,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理事会将“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改为“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1992年5月15日,独联体国家首脑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会晤时签署了集体安全条约。在条约上签字的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1993年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白俄罗斯加入此条约。条约于1994年正式生效,有效期5年。1999年,条约第一个5年期限刚满,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宣布退出。2006年12月,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参议院(上院)批准了有关乌重返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法律草案,2012年又停止集安组织成员国资格。目前集安组织成员国包括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俄罗斯、塔吉克斯坦6国。在集体安全体系框架内建立统一的军事力量和防空系统,积极推动集安组织框架内的军事集群和集体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

对于上海合作组织,俄罗斯将上海合作组织作为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有益补充,立足于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安全威胁,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 “三股势力”,维护俄罗斯在地区的合作和安全中的主导地位。因此俄罗斯在上海合作组织内的合作反恐和军演方面比较积极。随着国际反恐形势的发展和俄罗斯国内恐怖袭击的不断出现,俄罗斯越来越重视上海合作组织在反恐和安全方面的合作。

(三)在经济目标追求上的不同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前苏地区的主要经济目标在于促使独联体国家的经济稳定,建立统一经济空间,增强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建立经济关系中的主导作用,保住俄在独联体国家的市场。具体体现在打通俄罗斯的能源通道和市场,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建立欧亚联盟两个方面。第一,打通能源通道和市场。苏联解体使俄罗斯失去了波罗的海和黑海的优良海港,能源出口也因此遭遇困境。由于退回到欧亚大陆深处的俄罗斯现阶段还没有能力建立绕过近邻国家的新港口和交通枢纽,因而其能源出口更多地采取了管道运输的形式。正因为如此,独联体国家的地缘优势对于俄罗斯能源出口乃至能源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外交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解决能源过境问题,把石油和天然气运到作为其主要能源消费市场的欧盟国家。在独联体国家中,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对于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意义最为重要。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外交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集合独联体区域丰富的能源,扩大控制能源数量并提高自己在世界能源市场的份额。第二,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建立欧亚联盟。俄罗斯一直希望通过欧亚经济共同体实现与独联体国家的一体化。目前,由俄罗斯主导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有4个,即俄白联盟国家、关税同盟、独联体自由贸易区、欧亚经济共同体。1999年底俄白签署 “成立俄白联盟国家条约”,2000年初该条约生效,俄白联盟国家成立。2009年11月27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3国元首签署了包括 《关税同盟海关法典》在内的9个文件,俄白哈关税同盟正式成立。2011年10月,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在俄罗斯 “消息报”撰文倡议在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3国关税同盟基础上由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组建 “欧亚联盟”。 2011年11月1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3国总统在莫斯科共同签署了 《欧亚经济一体化宣言》、 《欧亚经济委员会条约》,批准了 《欧亚经济委员会章程》, 《欧亚经济一体化宣言》明确提出,2012年1月1日三国将由 “关税同盟”向 “统一经济空间” 过渡,致力于在2015年前建立 “欧亚联盟”。②张冰:《欧亚联盟——独联体一体化的新尝试》,载《中国经贸》2012年第3期。目前,欧亚经济共同体 (Eurasian Economic Community)是后苏联空间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俄罗斯主要通过该共同体协调成员国之间能源、基础设施等,建立统一的运输空间和能源市场,占领独联体大部分能源消费市场,扩大俄罗斯控制的能源数量和在国际能源市场的份额,迫使中亚以俄罗斯经济为取向。

对于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目标方面,俄罗斯侧重于减少中国主导上海合作组织对俄中亚经济的主导作用的冲击,防止中国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亚进行所谓 “经济扩张”,尤其对中国在中亚推行丝绸之路经济带抱有一定的疑虑。另一个经济目的是通过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发展俄罗斯的边疆地区、特别是远东地区的经济,来维持俄罗斯国内的经济安全稳定的秩序。

二、俄罗斯的独联体、上海合作组织政策效果

(一)政治上的效果不同

俄罗斯苦心经营独联体的20年,效果差强人意。独联体从成立开始就举步维艰,先是波罗的海3国拒不加入,加入独联体的12国又分化严重。进入独联体一体化核心圈子的国家只有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亚美尼亚6国。核心圈子里,俄白国家联盟,按叶利钦的说法,是独联体一体化的最高形式,但迄今为止,能与俄罗斯达这一层次关系的只有俄白。除了核心圈子6个国家外,其余6国乌克兰、乌兹别克、摩尔多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土库曼与俄罗斯保持距离,去俄罗斯化倾向明显。其中土库曼斯坦2005年8月退出独联体、格鲁吉亚在2008年8月退出独联体,2014年由于克里米亚等问题,乌克兰也退出了独联体。留在独联体内的摩尔多瓦、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塞拜疆与俄貌合神离,1997年,在西方的支持下,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塞拜疆和摩尔多瓦4国总统决定成立一个非正式地区联盟,自行成立了 “古阿姆”组织。1998年,乌兹别克斯坦加入 “古阿姆”,使这一组织的成员增至5个国家,但乌兹别克斯坦在2002年后又退出了该组织。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正是在退出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之后加入 “古阿姆”的。 “古阿姆”成员国与俄罗斯都有矛盾:格对俄在阿布哈兹问题上的立场不满意;乌克兰与俄在边界划分、俄黑海舰队驻乌基地等问题上分歧较大;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地区与俄矛盾比较大的国家;阿塞拜疆不满俄对亚美尼亚的军事支持;德涅斯特河左岸领土归属及俄驻摩尔多瓦军队撤离等问题,也严重影响摩俄关系的正常发展。事实上,独联体在 “颜色革命”后已步入解体之路。格鲁吉亚和乌克兰早已公开质疑独联体的发展前景,并一直在推动 “古阿姆”向脱离俄罗斯、融入西方的轨道发展。

2005年,乌克兰、摩尔多瓦、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罗马尼亚、马其顿、斯洛文尼亚和格鲁吉亚等9国12月初在基辅宣告成立 “民主选择共同体”。这一组织的倡导者承诺,共同体将迅速成长为 “波罗的海-黑海-里海地区的民主轴心”。这些国家指望通过支持华盛顿来换取对其加入北约的支持。虽然参与者坚称,该组织并不针对第三国 (俄罗斯),但这显然是美为扩大影响力对俄构成包围之势的新计划。然而欧盟对民主选择共同体的成立保持缄默,这挑起了美欧之间的新隔阂。③新华社莫斯科2005年12月12日俄文电:俄罗斯《独立报》刊登塔季扬娜伊夫任科发自基辅的一篇文章,正题为《布什赞同,欧洲沉默》,副题为《亲美的民主选择共同体对俄罗斯构成包围之势》,童师群译。原文来自:http://www.cetin.net.cn/cetin2/servlet/cetin/action/Htm lDocumentAction?baseid=1&docno=257282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共同倡导的 “民主选择共同体”,其摆脱俄罗斯的意图明显。俄罗斯在独联体政治空间上的图谋大半落空。地缘政治上,独联体内部离心离德,美欧步步进逼。直到俄罗斯出兵格鲁吉亚,才遏制住美国、北约在前苏联地区的渗透。尤其是独联体第二大国乌克兰,与俄罗斯不在一条心上,2014年乌克兰危机导致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乌克兰与俄罗斯彻底决裂,独联体的两个大国分道扬镳,独联体名存实亡。

独联体发展二十多年来,现状是已经签署了数千份文件,但基本上发挥不了现实作用,多数文件均束之高阁。目前来看,独联体的分化已不可避免,没有了乌克兰的独联体, “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俄罗斯的主导作用日渐削弱。④王树春,王洪波“《独联体对中国的多元战略价值——兼论中国对独联体应采取的政策》,载《战略决策研究》,2010年第4期。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多年来,已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形成了包括中国、俄罗斯和中亚跨区域开放性的政治经济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目前的成员国有: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观察员国家有: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蒙古和印度;对话伙伴国家有:斯里兰卡、白俄罗斯和土耳其;参会客人有:土库曼斯坦、独联体和东盟。其中,蒙古国、伊朗、巴基斯坦正申请成为正式会员。白俄罗斯申请成为观察员,但俄罗斯认为其是 “纯粹的欧洲国家”而反对。美国也申请成为观察员,不过遭拒绝。相比较独联体,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对周边国家吸引力增加,上海合作组织宣称以 “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种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 “上海精神”作为相互关系的原则,以及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的原则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通过10年辛勤耕耘,上海合作组织取得了巨大进步,已发展成为一个强大和有影响力的组织,没有其直接参与,这一广大地区面临的任何重大问题都不可能得到有效和相应的解决。”⑤哈萨克斯坦总统 努.纳扎尔巴耶夫,《上合组织:过去与未来》,载《人民日报》2011年6月13日第 003版要闻。

(二)安全上的效果不同

安全上,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军事一体化基础不牢。最早于1992年建立的独联体9国军事一体化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质,对一些成员国来说,当时加入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是一种被迫的权宜之计。1999年5月该条约期满,乌兹别克、格鲁吉亚、阿塞拜疆3国拒绝续签,使独联体军事一体化受到沉重打击。以是否加入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为界,独联体各国的安全互动表现出亲俄罗斯和去俄罗斯两极化的安全战略取向。⑥王彦:《独联体地区安全结构分析》,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第 3期。作为集安组织成员国的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和中亚4国对俄罗斯有较为强烈的安全依赖性,是独联体安全结构中的亲俄罗斯化倾向较为强烈的国家。其中,白俄罗斯与俄罗斯是安全领域合作最紧密的国家。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国家中离心倾向较强的国家,为争夺在中亚的主导权,反对俄罗斯对中亚的安全干涉,曾于1999年宣布退出集安组织,但在安集延事件后,乌美关系恶化,乌兹别克斯坦2006年又重新加入到集安组织,其国家安全战略向亲俄罗斯化方向发展。但2012年又重新退出集安组织。游离在集安组织之外的乌克兰、摩尔多瓦、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在安全战略上去俄罗斯化倾向比较强烈。这些国家均对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地区安全机制持反对态度,这4个在安全上处于灰色地带的国家成立了 “古阿姆”组织。中亚各国在军事方面寻求俄罗斯的保护,但又通过发展与北约、中国、土耳其等国的关系,对俄罗斯构成一定的制衡。从目前独联体国家对待俄罗斯和北约的不同态度来看,俄罗斯在独联体的安全外交目标只达成了一部分,从北约东扩的步伐逐步逼近和 “古阿姆”组织的游离这个角度来讲,俄罗斯的独联体安全政策是不成功的,在美国和北约的挤压下,俄罗斯勉强维持弱势局面。

对于上海合作组织安全方面,俄罗斯将维护大国地位和国家安全的主要砝码放在强化与美国的伙伴关系方面,对中国的战略倚重并不很大,发展对华关系的主要动力在于维护其东部边界的安全与稳定、打击 “三股势力”和在国际事务领域开展协作。因此,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中俄进行安全战略协作平台的作用并不突出。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成果体现在定期举行反恐军事演习、反恐信息交流、情报部门协调行动等,因此俄中两国情报部门开展了史无前例的紧密合作。此外,上合成员国还计划通过增设禁毒分支机构使地区反恐机构进一步壮大。由于上海合作组织本身定位于和平与经济发展,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中俄也无缔结军事同盟的外在压力和内在需要。因此,上海合作组织对于俄罗斯而言,经济安全的考虑大于军事安全的考虑。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和美国欧洲对俄罗斯的制裁使得俄罗斯在战略上不得不转而依靠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以对抗美欧的制裁。2014年9月12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各方还就乌克兰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各方支持通过谈判寻求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尽快在乌克兰恢复和平。中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的行为,对俄罗斯乌克兰之争采取了客观务实的态度,没有跟随美国指责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半岛,实际上加强与俄的合作,对俄罗斯形成了事实上的支持,避免了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上被孤立的局面。

(三)经济目标的效果不同

俄罗斯倡导的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并不顺利,2005年加入欧亚经济共同体的乌兹别克斯坦于2008年以该组织没有效率为由退出。2010年1月启动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3国关税同盟也没能就如何分配关税收入达成协议,石油出口关税税率成为3国建立统一经济空间的绊脚石,发展前景还有待于观察。带有政治色彩的经济博弈也将部分国家推向了西方,由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塞拜疆和摩尔多瓦组成的 “古阿姆”(GUAM)就是为了抗衡俄罗斯在独联体地区的影响而成立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建立起来的多边协议大多因没有相应的监督、仲裁和惩罚机制而流于形式,很少真正付诸实施。面对种种挑战,俄罗斯尽管在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离独联体国家的一体化尚有很长的路要走。⑦陈效卫,谢亚宏:《独联体:合作强调务实》,载《人民日报》2013年8月3日第 011版。

后苏联空间经济迟缓的一体化进程和外部势力的介入令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的多边能源外交前景堪忧,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间还难以形成一个富有成效的、建设性的多边合作框架。但考虑到独联体国家大多是内陆国家,受限的交通条件和贸易障碍会对他们的贸易伙伴选择构成限制,即使有外部势力介入,俄罗斯在地缘上和传统的能源合作关系上的优势也仍然无可取代,独联体国家的 “离心”程度也会受到限制。因此,俄罗斯如果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外交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双边外交,其对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外交仍大有可为。影响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外交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俄罗斯以盟主自居,再加上俄罗斯想借助能源外交争夺在世界上的话语权,重振大国雄风,常将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混在一起,甚至在某些时候将政治目的作为经济外交的最重要内容,因此政治形势的变化直接影响经济能源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变化,这造成了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经济外交的不稳定性。

上海合作组织在俄罗斯心目中并不是不可替代的,俄罗斯在中亚有自己主导的协调机构和经济主张,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政策是既乐于坐享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合作成就,又防范中国独自主导中亚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并不是俄罗斯在上海合作组织的首要任务,俄罗斯看到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巨大潜力,将中国同中亚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合作视为带有政治目的的经济行为。俄罗斯不甘心放弃在中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害怕经济影响力的降低会导致政治影响力的衰弱,担心上海合作组织迅速加强多边经济合作功能后成为中国进行经济扩张的有力工具。但由于中亚和中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上海合作组织的经贸发展迅速,中国成为中亚各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从2001年到2013年,12年间,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经济联系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数据显示,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贸易额从2001年121亿美元增至2012年1237亿美元。⑧数据来源: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6/01/content_418824.htm.俄罗斯如果继续采取消极态度,将进一步降低其在中亚的经济影响力。

三、俄罗斯对独联体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态度与选择

(一)俄罗斯对待独联体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态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在俄罗斯学者及政客看来,独联体是苏联留下的问题,是苏联的 “内部问题”, 俄罗斯是苏联主体的继承者,所以提到独联体时常用的词是“Группровка(集团)”、⑨这个词是指“小组化、集团化、群体化”,往往用在俄罗斯一体化进程中,俄罗斯与原苏联成员国之间的结盟。对上海合作组织而言,俄学者和政客通常用到的词是 “мировое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这个词是指 “世界合作、国际合作”。)”,不同的词语,显示出俄罗斯对待独联体和上海合作组织的不同态度。另一个比较能说明问题的词是 “Бли'жнеезарубе'жье(近邻)”,⑩俄罗斯的近邻(俄语:Бли'жнеезарубе'жье,直译:“近海外”、“近国外”)是俄罗斯的特有词汇,指前苏联解体后,除俄罗斯联邦以外的新兴独立的14个共和国。因这14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都是俄罗斯联邦的近邻国家,且在多方面与俄罗斯有着紧密的关系,俄罗斯以半国外、半国内的眼光,统称这些国家为俄罗斯的“近海外”。这些国家除了波罗的海三国、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土库曼斯坦以外都是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员国。另外与俄联邦临近的非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日本、朝鲜、中国、蒙古、波兰、芬兰、挪威和隔海相望的美国及加拿大虽是近邻,但因其政治与社会文化的差异和对俄罗斯公民出入来往的限制,并不算作俄罗斯的“近海外”,而称呼为“远海外”(Да'льнеезарубе'жье)。俄罗斯外交部长安德烈.弗.科济列夫 (АндрейВ.Козырев)以及俄罗斯政府的其他官员都曾使用过 “Бли'жнеезарубе'жье(近海外)”11资料来源:zh.wikipedia.org,Ближнеезарубежье… Китая《近海外…中国》.Явлинский новости.2005年04月20日(俄文)。这个名词。普京曾声称这些国家在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之内。12资料来源:zh.w ikipedia.org,Steven Erlanger.The W orld;Learning to Fear Putin′s Gaze《世界开始学着恐畏普京的视线》,《纽约时报》2001年2月25日(英文)。

(二)俄罗斯的选择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面积占欧亚大陆的3/5,人口占世界的1/4,在上海合作组织内部,核心成员国是中国与俄罗斯,俄罗斯不甘心位居中国之后,对多边合作忧虑颇多。中亚4国是俄罗斯的传统利益区,随着中国与4国的能源合作逐步加深,俄罗斯担心4国在能源外交中疏远自己靠拢中国,这不但可能使其失去重要的能源供应源,降低其市场份额,减弱其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力,而且将会影响到其与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的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第九次总理会议上,中国提出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促进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经济领域的务实合作,尤其是多边务实合作。这一建议虽然得到了中亚4国的支持,但俄方并不积极。随着中国的地位不断提升,中亚各国与中国的双边关系不断发展,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不断加深,俄罗斯已无力阻止中国的发展,对于俄罗斯而言,如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继续持消极态度,将分享不到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发展的红利。在现实面前,俄罗斯对待上海合作组织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逐步积极起来。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俄,与俄罗斯签署一系列的能源合作协议,取得超预期成果。可以说,俄罗斯在独联体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投入与产出反差太大,一句话概括: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以能源合作为例,俄罗斯在独联体地区得不到的,在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却获得丰收。

独联体组织由于多种原因,其存在的理论基础、法律合作机制已经荡然无存,独联体在总体上的低效率与无作为,宣告了俄罗斯独联体政策的失败。在上海合作组织范围内的中亚政治空间里,独联体起不到实际作用,俄罗斯希望建立起一个以莫斯科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军事共同体,因此极力提倡推行欧亚联盟,构建欧亚经济空间。欧亚联盟范围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范围重合。相对于俄罗斯的欧亚一体化进程,中国也在进一步推进该地区经济发展进程,区域经济在中俄两国的推动下快速发展。如果俄罗斯主导的欧亚联盟能够对中国开放,利用中国丰富的资金与技术,与中国合作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自由贸易区,将极大丰富欧亚联盟的内容和成效。

对于独联体各国,由于俄罗斯有较强的大国心态,以自身利益为外交的出发点,不能与独联体各主权国家平等相处。俄罗斯未能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和经济优势,谋求合作共赢,构建政治同盟空间,反而由于俄罗斯自身政策的失误而把不少独联体国家推向西方,不能不说是个教训。对于上海合作组织,中俄合则共赢。中俄两国在国际关系中具有十分相近的战略利益。都面临着冷战之后的美国一超独大、严重失衡的国际格局;都以推动多极化为目标,希望自己成为多极化世界中重要的一极;都在争取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新秩序;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历史责任。面对美国和北约的挤压,中国和俄罗斯互为最大的安全保障。倘若俄罗斯能吸取在独联体地区失败的教训,加强与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合作,认真履行上海合作组织的义务,与中国一起,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则对中俄是双赢两利,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合作、大国的新型合作关系树立典型。

卢海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部书记,讲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乌克兰上海俄罗斯
上海电力大学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失控的乌克兰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