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军多无人机作战运用问题研究*

2015-01-09王涛都基焱黄克明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5年8期
关键词:陆军效能部队

王涛,都基焱,黄克明

(合肥新星技术应用研究所,合肥230031)

陆军多无人机作战运用问题研究*

王涛,都基焱,黄克明

(合肥新星技术应用研究所,合肥230031)

阐述了无人机作战运用应重点把握的问题,探讨了师旅级建制部队无人机编配方案和作战运用方式,分析了多无人机作战运用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了陆军无人机作战运用的发展趋势。

多架,多类型,无人机,作战运用

0 引言

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速度的加快,无人机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针对无人机作战运用的研究却处于相对滞后状态。陆军各兵种部队装备的无人机类型和数量都在迅速增加,无人机的作战运用问题特别是多架多类型无人机作战运用问题日益突出。研究解决师旅级建制部队多无人机作战运用的系列问题,对于全面提升陆军整体作战效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无人机作战运用应重点把握的问题

1.1无人机作战运用的内涵

无人机作战运用是指各级指挥员在作战行动中结合具体的作战类型、作战样式、作战行动和战场环境,依据所属部队配备的无人机系统战技性能和作战能力,对各类型无人机的战斗编配、战斗任务、战斗使用及战斗行动等进行的指挥、协调与控制活动。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各类型无人机在作战行动中的整体效能,更加高效地打击敌人,提高战斗力。开展无人机作战运用研究,促进无人机技术和战术的快速融合,创新无人机作战理论,确立新的战法和新的训练方法,使先进的无人机技术快速形成战斗力,有利于提高无人机作战部队的质量建设水平。

1.2单架无人机作战运用应把握的重点问题

单架无人机作战运用是多无人机作战运用的基础,主要根据陆军各兵种部队所装备的无人机系统的技战术指标、性能特点,结合无人机部(分)队可能承担的作战任务,通过仿真实验和外场试验的方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解决单架无人机作战运用的原则要求、方式方法、保障体系以及作战效能评估等问题。

1.3多无人机作战运用应把握的重点问题

多无人机作战运用是无人机作战运用研究的难点,也是信息化作战中陆军各兵种部队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陆军各兵种部队装备的无人机系统特点不同,各级无人机部队承担的作战任务也不同,根据其进攻作战、防御作战等不同作战样式,研究陆军多无人机作战运用应重点把握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编配方案问题。编配方案是陆军多无人机作战运用的首要环节,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层次分明的编配方案有助于无人机装备体系整体作战效能的发挥。根据不同作战样式、不同作战任务、不同作战环境及可能的敌方威胁,结合无人机装备技战术指标和性能特点,研究选配哪种类型和选配多少架无人机投入作战行动。

(2)协同作战问题。多无人机协同作战是未来无人机作战运用的主要模式,只有指挥顺畅、协同有序,才能确保多架多类型无人机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最大的作战效能。无人机作战协同主要研究陆军多无人机作战的指挥原则、运用方式、协同战术以及与火力单元的指挥协同等。

(3)作战效能评估问题。多无人机作战效能评估是指在一定作战背景下,对多无人机作战体系完成规定任务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多无人机作战体系中各架无人机之间的效能贡献情况及对作战体系整体效能产生的影响;多无人机作战体系不同的运用方式和作战方案在不同作战背景下的效能评估。

2 师旅级建制部队无人机编配方案及作战运用方式研究

2.1师旅级建制部队无人机编配方案研究

针对陆军各兵种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求,研究科学合理的无人机编配方案,对部队形成快速反应、立体作战、精确打击的作战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某师旅级建制部队为例,根据其作战任务和所属部队情报保障需求可以编配情报侦察型、侦察校射型、电子对抗型、通信中继型、对地攻击型等类型无人机装备,按照作用距离可以分为超近程无人机、小型近程无人机、中程无人机等3种,形成作战纵深内战场全覆盖、完整的、多源的、多用途的情报侦察与战斗能力。

超近程无人机主要装备于营级以下侦察分队,手抛或弹射发射,飞行半径小于20 km,续航时间大约1 h,单兵背负可独立操作,主要用于执行战场侦察、目标搜索和毁伤评估等作战任务。

小型近程无人机主要装备于团级兵种部队,飞行半径小于120 km,续航时间大约4 h,主要用于执行战术级情报获取、战场监视、定位校射、目标引导、毁伤评估等作战任务。

中程无人机主要装备于师旅级直属侦察情报营,飞行半径小于300 km,续航时间大约10 h,主要用于执行战役级情报获取、战场监视、定位校射、火力打击、毁伤评估、信息综合传输等作战任务,同时,可为其他作战部队提供情报共享通信中继。

2.2师旅级建制部队多无人机作战运用方式研究

部队各级指挥员,在作战行动中应灵活运用各类型无人机,充分发挥各无人机的性能优势,信息资源共享,为各作战分队提供及时准确的情报保障和战斗支援。

针对以上师旅级建制部队无人机编配方案,在实施作战行动中,各类型无人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可以分4个步骤展开。第1步是在作战行动实施之前,中程无人机进行数天连续不间断的空中预先侦察,获取比较全面的战场情报,然后小型近程无人机根据中程无人机侦察成果进行低空重点区域侦察;第2步是根据小型近程无人机提供的实时动态影像,进行情报处理和判读,识别出地面可疑军事目标,确定其准确坐标位置,并将相关目标信息与火力打击部队共享;第3步是根据小型近程无人机提供的目标坐标信息,地面和空中部队对确定的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小型近程无人机在相关目标地域上空进行战场监视;第4步是小型近程无人机利用激光照射器,引导打击敌人隐藏伪装目标,超近程无人机提供最新侦察图像,中程无人机运用机载精确制导弹药摧毁逃离目标。同时,中程无人机、小型近程无人机和超近程无人机都可执行战场毁伤评估任务。

多无人机作战运用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1)注重情报资源的信息共享。各作战分队配备便携式无人机数据接收终端,在作战纵深范围内可接收各类型无人机提供的战场监视信息。例如,营级作战部队可以使用数据接收终端获取师旅级直属侦察营无人机情报信息,作战指挥部可使用一部或几部数据接收终端实时监控整个战场。

(2)注重多机协同作战运用。在作战过程中,师(旅)、团、营等各级部队的无人机装备配置合理,根据各类型无人机的作战能力、性能特点与作战任务需要统一调度,协同作战使用。可以借助传感器感知技术和无线网络通信手段,使用一台或者多台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实现对多架多类型无人机的同步控制与交互操作。

3 多无人机作战运用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师旅级建制部队编配大量多型号无人机装备,必然会导致在部队实战训练过程中面临很多新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空域规划问题。多架、多类型无人机在同一作战区域执行作战任务时,必须合理规划每架无人机飞行的空域,并且各架无人机之间能够互相感知和自行规避,以避免发生己方无人机之间发生碰撞、内部消耗等恶性事故。

(2)频域规划问题。世界各国装备的军用无人机测控系统大多采用L波段、C波段或者Ku/Ka波段进行通信,多架无人机在同一空域同时执行任务时容易产生互相干扰的问题。因此,必须合理规划每一架无人机的通信频率,提高保密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3)任务规划问题。针对师旅级建制部队的作战使命和作战任务,选配哪种类型的无人机和选配多少架无人机来执行某作战任务,以及如何选配多架多类型无人机来执行多个作战任务,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任务规划,统筹编配,才能更好地运用各类型无人机所具备的特殊性能,提高单次飞行完成任务的效率,发挥多无人机系统的整体作战效能。

因此,在发展无人机新技术的同时,应采用新的作战理论和实验方法针对多无人机作战运用相关问题开展研究,加速各种新型无人机技术向部队战斗力的转变,充分发挥无人机新装备的作战效能。

4 陆军无人机作战运用的发展趋势

根据师旅级建制部队的作战使命,以及其配备的无人机类型多、数量大等特点,可以预见陆军无人机作战运用将具有以下发展趋势:

(1)提高一体化作战效能。师旅级建制部队作为一种新型信息化作战力量,其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整合信息优势、联接作战要素,形成一体化作战能力。因此,师旅级建制部队无人机作战运用必将突破单系统、单平台作战的传统思想,以提高多架多类型无人机作战体系整体作战效能和综合作战能力为准则。

(2)提升智能化作战能力。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作战运用已经从单纯执行目标侦察、战场监视等辅助作战任务,发展到电子干扰、中继通信、对地攻击、压制敌防空系统等各种各样的复杂作战任务;无人机作战也从单架无人机单打独斗向多架多类型无人机协同作战模式转变。在未来的作战模式中,多架多类型无人机将组成一个空中作战集群,集群中各个无人机平台之间保持通信,互相感知,使集群成为一个智能化的作战体系。各级指挥员不必指挥单个具体的无人机平台,只需要将作战任务下达给无人机作战集群,集群能够自行评估并决定哪个无人机平台更适合遂行作战任务,并制定出最优的作战方案,自主完成作战任务。

5 结束语

未来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的体系作战,是体系对体系的全面对抗和综合较量。师旅级建制部队装备的多种类型、大量无人机必须突破现有的单打独斗的单一作战模式,探索全新的综合作战运用模式,密切协同作战,灵活指挥运用,才能充分发挥部队整体作战效能,赢得未来信息化战争。

[1]都基焱.大力开展无人机新装备应用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16-23.

[2]赵继臣.陆军武器装备作战运用研究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0:1-6.

[3]朱亮.师旅级建制部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J].联合作战研究,2010(2):63-68.

[4]诺曼·弗里德曼.无人空中作战系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120-135.

[5]戴维·卡门斯.美军网络中心战案例研究[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2:27-35.

[6]胡晓峰.战争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9:69-78.

[7]朱永贤.异构多无人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14-25.

[8]黄长强.多无人机协同作战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193-210.

Research on Army Multi-UAV Operational Application

WANG Tao,DU Ji-yan,HUANG Ke-ming
(Hefei Nov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efei 230031,China)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blem which UAV operational application is focused on. UAV orchestration division bridge combat solutions and operationl application of are discussed.The prominent problems which UAV operational application needs to figure out are analyzed.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UAV operational application is proposed.

multi,multi-type,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operation application

TJ630

A

1002-0640(2015)08-0173-03

2014-07-13

2014-08-07

院校科研学术基金资助项目(2013XYJJ-084)

王涛(1982-),男,山东人,博士。研究方向:无人机技术与作战运用。

猜你喜欢

陆军效能部队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俄部队军演
陆军海战第一连
儿在部队又立功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波兰陆军NH-90通军直升机
老部队
奋进吧陆军
陆军士兵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