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铁甲雄风 请祖国检阅
——内蒙古一机集团阅兵装备研制及保障纪实

2015-01-09

国防科技工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坦克研制装备

□ 王 莉

展铁甲雄风 请祖国检阅
——内蒙古一机集团阅兵装备研制及保障纪实

□ 王 莉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9 月3日,天安门广场马达轰鸣、铁甲驰骋,当首发出场的99式坦克以“箭形”队列轰鸣驶过天安门广场时,充分体现了“陆战之王”锐不可当的气势;当凝结着内蒙古一机集团广大干部职工辛劳汗水和深厚情意的7型装备产品,以威武雄壮的方阵,安全、顺利、高标准地精彩亮相,再次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时,内蒙古一机集团广大干部职工感到无比的自豪。

内蒙古一机集团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以服务于国家国防安全、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为使命,自1958年共和国第一辆主战坦克在公司诞生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军品已形成轮履结合、轻重结合、车炮一体协调发展,服务陆、海、空、二炮等多军兵种的研制生产格局,实现了涵盖战斗、保障、火力打击和一体化信息装备的拓展转型。

用心造精品

今年,内蒙古一机集团承担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俄罗斯坦克大赛等一系列重大任务。为确保阅兵车辆万无一失,公司专门成立了由董事长白晓光、总经理魏晋忠等组成的阅兵装备保障领导小组,负责阅兵任务的总体筹划、组织协调,制定了工作计划、联络协调、安全保密等相关制度,分解落实了工作责任,为后续工作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1 月23日,公司专门召开动员会,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措施,落实责任,激发干劲。白晓光、魏晋忠等深入生产一线,要求全公司上下做到“立下军令状,制订时间表,明确责任人,落实责任制”,全力以赴,按计划高标准把装备交付部队。

各承制单位以高度的责任心组织好各阶段生产,努力实现在重点上有保证、在难点上有突破、在薄弱环节上有弥补,确保生产任务快速推进。各管理系统都加强与生产一线的沟通,做到了解实情、靠前作业、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科研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科研技术系统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现场服务队,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工艺问题。质量系统结合精品工程的推进,突出强调全过程、可追溯的质量控制,推行了某重点产品生产责任链管理。

广大职工勇挑重担,你追我赶,无论你走进哪个车间、来到哪个机台,到处是机声轰鸣,到处是沸腾的场面。宁静的夜晚,无论是科技楼、还是厂房里,到处灯光闪亮。公司还召开“决战决胜100天、重点工程坚决完”劳动竞赛动员会,广大职工投入全面打赢攻坚战之中,确保了6月4日阅兵装备正式交付接装部队。

全心做保障

三军列阵,铁甲生辉。为确保装备顺利通过天安门广场,公司把保障任务分为三个阶段:3月到6月为基础保障阶段,6月中旬到7月底为集中保障阶段,8月为全练保障阶段。

从3月初开始,各参阅部队开始阅兵训练,公司先后派出20余人次,到各受阅部队训练现场进行培训,指导部队对车辆进行正确的维护保养与检查。针对装备在前期训练过程中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和官兵使用问题,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每个问题都做到归零管理。通过磨合,装备状态逐步趋于稳定,官兵技术趋于成熟,为后期进驻阅兵村打下坚实基础。

在阅兵装备保障的各个环节中,现场技术保障是重中之重。公司从技术部门和生产部门选拔25名政治合格、技术过硬的骨干作为保障队员,进驻阅兵村。根据兵器工业集团和军方的统一部署,技术保障队按照军方确定的训练计划,制定详细的装备技术保障计划,与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和受阅部队沟通,了解训练情况,及时调整计划,满足部队训练技术保障的需求。

为使技术保障更有针对性,保障队成立了四个保障组,按照预先编制的受阅车辆技术状态检查验收标准,积极配合受阅部队的保障人员开展工作,并建立了专门问题处理渠道,切实做到工作有依据,项目有检查,责任落实到人,处理问题不过夜,确保受阅装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为保证装备备件的及时供应,公司一方面提前做好备件的储备,另一方面及时组织生产和采购。公司所有阅兵保障所需备件均能按时交付技术保障队。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保障,哪里有故障哪里就有我们”,保障队员如是说。保障队针对阅兵装备品种多、产品新、保障难度大的特点,严格按照“打造精品工程,服务保障一流”的原则,始终坚持“零隐患、零故障、零抛锚,一切问题归零”的目标,保障部队训练的顺利进行。

在阅兵村工作时间不固定,有时凌晨两点就开始保障工作,每天工作长达十个小时以上,冒着近40℃的高温检修设备,排除故障。团队中的年轻人克服困难,勇挑重担,比如,负责整个战车关键部位制动系统保障的王利涛,刚刚结婚12天就告别妻子来到保障队。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如宋宝立、卢永革等依然跟年轻人一样奋战在保障第一线。作为第二次参加阅兵保障工作的501车间主任陈刚和503车间副主任李志勇对“新手”言传身教。负责保障协调沟通管理的技术保障队队长张德文,每天起的最早,睡得最晚。“台前保障尖兵,台后无名英雄”,这就是对保障队员最真实的写照。

丹心铸辉煌

走过60年历程的一机人,始终秉承“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精神,在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兵工文化的基础上,培育形成了“担当责任、开拓创新、敬业奉献、永争第一”的企业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从1954年国家批准建厂,到1958年12月25日在新建成的生产线上,试制出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辆主战坦克,一机人不仅填补了中国国防工业生产中的一项空白,而且使工厂从此成为中国坦克制造生产的摇篮。

1959年10月1日,庆祝建国10周年阅兵式上,工厂生产的32辆主战坦克在轰鸣声中驶过天安门,万众欢呼,新中国仅仅用5年时间就造出了让外国人断言至少用20年才能造出的主战坦克。

1963年完成自主研制的装甲特种钢定型,不仅填补了国家的空白,打破了西方国家和前苏联的垄断,而且建立起了中国自己的坦克用钢体系,获得了国家创造发明集体特等奖。

1974年研制定型中国第一代中型坦克,被命名为“69式中型坦克”,标志着中国的坦克已由仿制转到了自制,中国坦克研制步入了一个新时代。

1984年10月1日,3个新型挂胶履带坦克方阵通过了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坦克制造业的实力与进步。

1999年10月1日,在共和国成立50周年阅兵式上,公司生产的新式战车组成3个方阵,威武雄壮地走在机械化部队的最前面,3种型号的军品装备分别获得了国家颁发的金、银、铜奖。

2009年10月1日,在共和国60华诞的大阅兵方阵中,公司研发制造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和步兵装甲突击战车等5种产品组成5个方阵,又一次接受了检阅,荣获阅兵保障突出贡献奖。

内蒙古一机集团始终坚持以军民协调发展为根基,不断创新,公司研制的某机枪遥控武器站方案竞标成功,进一步巩固了公司上装武器系统领域的优势地位,丰富了小口径武器系列,为公司坦克及轮式装甲车辆武器平台系列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某轻型坦克在3年半时间内8次竞标、8次胜利,分别获得该项目的整车总体方案研制权、整机总装生产权、4个分系统方案研制权;新一代“陆战之王”——VT4坦克作为公司最新研制的外贸型主战坦克,展现出色的机动性能和精确的行进间射击能力,被外国媒体誉为可与美国M1A2和德国豹2等世界第一流主战坦克相媲美;而轮式装甲安防车的研制成功完成了从轻型到重型轮式产品领域的全覆盖,进一步拓展了轮式谱系。国家“863计划”大功率AT变速器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现代交通技术领域的空白;4x4轻型战术车填补了国内轻型战术车防雷技术领域空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消防坦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经过60多年发展,军品已形成轮履结合、车炮结合、轻重结合、内外贸结合的发展新局面;民品形成以铁路车辆、石油机械、工程机械、车辆零部件为核心的新格局。军民品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营业务由单一履带车辆拓展到多种军品。通过不断改革,公司实现由封闭的计划经济向开放、合作的跨地区、股权多元、以军为本、以车为主、军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军民结合型车辆制造集团转变,荣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和“中国名牌企业”等称号,先后四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猜你喜欢

坦克研制装备
第一辆现代坦克的“前世今生”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仿生眼的研制有新突破
T-90 坦克
防晒装备折起来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XV-24A垂直起降验证机的研制与发展
超级坦克大乱斗
137Cs稳谱源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