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干部要善过网络关
2015-01-09胡姣明
●胡姣明
政工干部要善过网络关
●胡姣明
时代的敲门声在46年前响起。从1969年一段5米长的电缆将两台独立计算机连接起来,到当下打开WiFi“摇一摇”“扫一扫”,网络在加速便捷我们生活的同时,逐步改变了我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面对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在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明确指出,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当前我军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给每名政工干部提出了现实要求和考验。
要有守住阵地的忧患意识。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看家本领,是我军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在长期实践中,更是探索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然而,我们要清醒看到,伴随着信息化政工的大趋势、网络进军营的大背景,多元文化、多样手段、多变舆情已经给政治工作带来了全新挑战,敌对势力利用网络门槛低、传播快、范围广的特点,不断加大“打进来、拉出去”的力度;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入网比入伍早、网龄比兵龄长”的新一代青年官兵,原有的经验办法变得跟不上网络“刷新”的速度;面临信息化战争,政治工作如何借助网络平台发挥好自身功能作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网络是块新阵地,我们无法忽视,也根本丢不起。各级政工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主席“以积极主动的工作占领部队思想阵地、文化阵地、舆论阵地,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重要指示,挺身入局、掌握主动,着力革除与网络时代不相适应的观念障碍,加紧加快推进建网、用网、管网等各项工作落实,以把红旗插上阵地的冲锋姿态,强势占领信息网络高地,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要有敢于担当的开拓精神。面对网络这个错综复杂的“最大变量”,我们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当下时代社会各领域已经是“无网不入”,部队从上到下已逐渐形成了“网络是个宝,用好要趁早”的意识;说陌生,是因为对于已有40多年历史的网络世界来说,我们政治工作的信息网络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不少单位面对新情况、新任务不敏感、不主动,缺乏敢担当和开拓精神。千难万难,敢于碰硬、敢于担责、敢于作为就不难。当前,部队建网、用网需求十分迫切,一方面要完成硬件平台建设和设备升级改造,另一方面要拓展政治工作软件系统功能应用,这正是检验政工干部是否讲政治、有作为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迎着难题开拓实践,搞好顶层设计、优化整合资源,用好新兴技术、跟上时代步伐,加强内容建设、提升服务能力,规范网络管理、推进高效运行,以时不我待的自觉担当,立起政工干部在网络阵地上的好样子。
要有“在线升级”的创新素养。过硬的网络素养,是政治工作过好网络关的重要基础。时下,面对全媒体、大数据、云计算等网络技术的风起云涌,身处“互联网+”的时代大潮,有不少人感叹:政治工作不灵了。官兵有困惑不问班长问百度,有心思不找战友找网友,有空闲不爱听“大道理”爱刷“朋友圈”。反躬自省,有多少政工干部是因不懂网言网语而加不进战士的“朋友圈”?有多少是因不擅键对键而影响了面对面?还有多少政工网站的建设比起互联网总是慢几拍?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缚蛟龙。在这个知识快速更新的网络时代,广大政治工作者必须紧跟信息化步伐,以“在线升级”的创新素养,积极做知网用网领航员、数字教育辅导员、舆情信息采集员、网上网下接线员,用网络拉近与基层官兵的距离,填补“数字鸿沟”,打破“话语壁垒”,真正为政治工作注入时代元素,为生命线加载“数据链”。
要有灵活应变的管控能力。网络是把双刃剑,既有阳光灿烂的思想图景,又有电闪雷鸣的舆论生态。如何让它成为发挥政治工作传统优势的助手,而不是搅乱部队建设发展的推手,关键是看能否积极介入、有效管控。面对“最好”与“最坏”的“狄更斯之叹”,习主席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网络信息隐匿、自由、分散;网络传播多元、共生、交互;网络内容海量、散乱、复杂。这些特点对我们加强网络的有效利用和引导,提出了比传统媒体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对政工干部的管控能力提出了更加艰巨的考验。一方面,我们要主动研究把握网络特点规律,灵活开展网上舆论斗争,紧贴官兵思想动态开展网络教育,熟练掌握网络工作技法,科学安排信息传播内容,主动回应网上关切,唱响网络主旋律;另一方面,我们要以多样的手段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推广与管理,积极打造不良信息“过滤网”、全时全域“监督哨”、网络安全“防火墙”,确保网络可管可控。
【作者系91860部队政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