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5-01-09朱丽洁
朱丽洁
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朱丽洁
“学好会计才能做好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共识,所以《会计基础》是高职经管类各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但该课程专业性强,学生学习难度较大,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教学改革
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成为企业对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所以在高职经管类各专业中都开设了《会计基础》课程,从我院目前的开设情况来看,国际商务、市场营销专业开设了32课时,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了52课时,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教学同质化问题,忽视了非会计专业的特殊要求,整体教学效果欠佳。所以要提升学习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初步建立起会计工作的整体架构,熟悉会计基本原理、知识,并能以模拟制造企业一个会计期间基本经济业务为例,完成从账簿启用、建账、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审核、登记账簿、对账、结账、财产清查、报表编制、会计资料整理,归档与保管一整套会计岗位操作基础技能。而目前大部分非会计专业在开设此课程时,依然沿用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并没有体现出非会计专业设置本门课程的作用。
教师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导致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模糊的。笔者对所教的学生做了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同学不清楚为什么要学习此门课程,他们普遍认为这门课程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对将来的就业没有任何帮助。例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更重视运输、包装、仓储等方面的课程,他们并未充分认识到学习此门课程的重要性,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选取不合理
目前市面上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基础》教材非常有限,所以教师一般选用的教材与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是一样的,并没有体现出非会计专业的特点,也没有相关专业的针对性。
有些学校为了保证会计原理的完整性,通常也选取与会计专业相同的教学内容,包括了会计要素与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借贷记账法原理与运用、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设置与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会计专业来说设置的是十分合理的,但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课时有限,加上之前没有相应的先修课程,后续也没有其他会计课程,要让他们能够短时间内理解企业经济活动上的各种会计概念和原理,并对会计原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
国务院总理刘延东在2012年9月《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话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着手布局信息化,力图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的标志。”的确,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改变了我们知识获取与生产的方式,改变了我们日常交流的方式,也改变了商业运营的方式。但在教育领域,信息化和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并没有被充分利用。
目前会计的教学方法仍是以简单的PPT和板书为主,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特别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本身对这个课程认同度较低,加之入门的会计原理较难较枯燥,学习效果就更差了。另外,会计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选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将会计课程中抽象的名词和概念以及会计核算的流程变得通俗易懂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四)评价方法单一
目前《会计基础》课程常见的考核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采取期末闭卷考试的单一方式,这种方式不注重过程管理,缺乏对学生学习和应用能力的考核,难以全面反映学习效果;二是采用平时、实践、期末三部分来考核,较上一种方式来说已经有所改进,将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和实践能力纳入考核之中。非会计专业在评价学习效果时也沿用上述方法,无法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专业服务的,对他们而言,不是要成为会计岗位上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的专门会计人才,而是通过了解会计信息处理的一般程序,熟悉会计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在将来的经济管理工作中能够分析和使用会计信息,成为符合当代经济、社会会计发展的时代对人才需求的通用性、综合性人才。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从知识目标看,应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工作主要的原理和流程;从能力目标看,应使学生能够结合专业理解会计信息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分析和运用会计信息;从素质目标看,应培养学生应用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明确了教学目标,各专业的学生也能够理解本专业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目的和作用,比如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庞大而先进的ERP管理系统在企业的运用,其覆盖了企业所有的部门,需要各部门联合处理信息。作为销售部门来说,这时就不仅仅只负责业务联系,更要负责销售结算手续等,所以要求各部门人员都要熟悉业务流程和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当营销专业学生认识到学习会计课程与他们将来的就业密切相关时,自然就会主动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二)整合教学内容,强调综合性和针对性
根据教学目标来选取和整合教学内容,应摒弃原有的传统观点,不再追求会计体系的完整性,而是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针对性。总体设计思路是一要删除会计核算的内容,以适用为原则简化教学内容;二要调整教学内容顺序,从报表结构框架开始引入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基本原理;三要增加适合各专业的财经知识和财务知识,利用专题讲解来体现各专业的针对性。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内容。
项目一 会计基本原理项目二 会计基本技能项目三 财务专题教学项目 工作任务 课时安排任务1.1 初识会计 1任务1.2 认知会计要素 5任务1.3 验证会计等式 2任务1.4 设置账户 2任务1.5 认知借贷记账法原理 6任务2.1 认识凭证和账簿 2任务2.2 会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 8任务3.1 财务管理知识 6任务3.2 财经法规知识 6任务3.3 供应链知识 6
授课教师应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来确定具体的授课内容,比如财务专题就需要授课教师根据各专业特点来选择相应专题或者补充。并且各专业的特点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市场营销专业应侧重编排销售、仓库、物流、税费计算等内容。在举例和讲授凭证等内容时,可以选择相应的销售业务结合供应链知识讲解业务流程以及票据在各部门之间的传递,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开具销售发票的实践操作等。
(三)以学生为主体,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
建立起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更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2011年,萨尔曼·汗的演讲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使翻转课堂成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和改善目前学生课后不会主动学习的现象,更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翻转课堂与慕课、微课等教学模式的运用都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所以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学已成为教改的必然趋势。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拓展为课堂上的教学和课堂下的教学,由传统的先教后学转化为先学后教。首先在课堂下,学生需要提前学习教师录制或者网上下载的教学微视频,对视频讲解做出笔记,在学习过程中记录自己遇到的难点,这些难点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微博、微信群、QQ群等方式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就学生没有学懂的知识点、完成任务时遇到的困惑,师生共同探究和解决,最后通过课堂提问或小测试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优化教学评价,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评价是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科学的评价方法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和需求,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精神。
本课程评价思路是:第一,在学生能力评价中,尽可能引入过程评价机制、自评与互评机制。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及时改进提高。第二,教学评价应“以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差异。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财务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程度,即注重显性教学效果和隐性教学效果评价的结合。
根据上述评价思路,笔者对考核方式进行了重新安排。新的考核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学生课堂下的学习情况。考核依据主要是学生的网络学习记录,包括视频的在线学习时间、QQ、微信等在线工具的互动时间、以及练习完成情况。第二,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考核依据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相关记录,包括学生课上提问情况、与教师交流情况、案例讨论情况,以及会计实务操作情况等。第三,每个项目的理论考试成绩。项目完成后都要进行小测验,并且记录成绩。第四,学生完成专项实训任务的情况。针对会计基础课程的特点及各专业的教学目标,设计一部分专项的实训任务,每次任务成绩都计算到课程考核中去。第五,分组教学形成的教师评价成绩和学生互评成绩。实施分组教学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问题解答、习题练习、实训操作、成绩考评等均以该教学小组为单位,有利于培养学生表达沟通能力、相互协助能力,提高学生责任意识、团队意识。
[1]齐励,康乐.“翻转课堂”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07).
[2]徐珏.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试探[J].科教导刊,2012,(02).
[3]胡敏,陈立波.非财经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01).
G712
B
1008-4428(2015)06-127-02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青年基金项目“高职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朱丽洁,女,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