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晨:一次说走就走的支教
2015-01-09
文|本刊记者 陈 君
黄晨:一次说走就走的支教
文|本刊记者 陈 君
“我希望能尽我所能,让更多人知道在远方还有需要帮助的同胞,让更多的爱心传递到藏区。”
2014年黄晨(前排左六)第二次回到玉树与学生们合影
28岁的北京青年黄晨,青春阳光,打扮时尚。单从外表上看,很难想象他能独自一人前往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支教,然而他确实去了,而且在玉树一待就是2个多月。
让青春没有遗憾
2014年2月7日,还是中国的农历春节假期期间,刚刚从公司辞职的黄晨和几位朋友一起到成都旅游。在这天晚上,中央电视台第12频道正在播出大型纪实类公益节目《社区英雄》。节目中,来自青海玉树州的藏民求松,以“我想用教育给牧区孩子一个新的起点”为梦想,创办公益学校利民学堂的事迹深深打动了黄晨。
“那天晚上,收看完节目之后,很久都无法入睡。虽然条件艰苦,然而那里的藏区孩子渴望学习知识的愿望却是那么的强烈,孩子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纯真和朴实。一闭上眼,他们的笑脸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当时,我就想是不是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黄晨接着说,“在2010年玉树发生大地震的时候,我就想去当抗震救灾志愿者,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去成,现在如果真能为这里的孩子做些事,也算弥补了这些年来的遗憾。”
一夜辗转反侧之后,第二天一早,黄晨便上网查找与利民学堂相关的消息。他了解到,青海省在2009年就已经实现了藏区义务教育阶段完全免费,然而由于游牧迁徙等原因,一些想上学却错过入学年龄的孩子无法上学,而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市的民办公益学校利民学堂主要服务于14岁以上的牧区青少年,在培训传统技能的同时教授汉藏文化。在利民学堂,学生们的技能课主要有唐卡绘画、掐丝工艺、藏香制作,文化课则主要是汉藏文化及思想品德教育。
“虽然自己不是师范类院校毕业,但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可以去教他们学习普通话。”黄晨决定让自己的青春没有遗憾,在与利民学堂的老师确定完支教事宜之后,黄晨随即把自己要去玉树支教的想法告诉了父母,父母对于黄晨的想法给予了支持,但是作为家里的独生子,父母最关心是黄晨的安全问题。一同去成都的朋友知道黄晨想法后,也表示“去藏区会安全吗”?
“再艰苦的条件我都能克服,但是安全问题我确实没有把握。”黄晨坦言,以前自己从未进过藏区,脑海中有的只是来自别人口中的藏区印象,也不知道和藏区的人们能否相处得来。在与父母多次沟通之后,父母最终同意了。来不及多想,黄晨把一些不用的行李从成都打包邮寄回北京,与同行的朋友告别之后,便直接从成都前往玉树。到了玉树之后,他才发现之前的顾虑是多余的。
青海省玉树州下拉秀乡苏鲁村,索囊一家5个孩子都获得了好心人捐赠的新鞋
爱上这里的人们
2014年3月5日,黄晨到达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市,他看到经过灾后重建之后的玉树,城市设施完善,街道整洁干净,“比自己想象中好很多”。刚开始的几天,由于利民学堂来不及给黄晨安排宿舍,就让他住在老师次成闹布的家中。
“次成闹布老师的家并不大,两个屋子一共20平米左右,家里像样的家具就是桌子、椅子和柜子,更不用说电视等其他电器了。”黄晨说,“虽然他家里的条件并不好,但是每顿饭都为我准备了人参果和牦牛肉,一开始我以为他们是怕我不适应这里的饮食习惯而为我准备的,后来才知道人参果和牦牛肉是当地招待贵客时才会出现的菜,而次成闹布老师一家平时吃的只是面饼,要不就是糌粑。”
次成闹布老师用藏区人民特有的待客之道让黄晨感受到了藏区人民的热情和纯朴,也让黄晨更加坚定了在玉树支教的信念。“当我知道这一切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无论条件多艰苦,我一定要坚持下去。”黄晨坚定地说。
黄晨在利民学堂支教的课程,主要是语文课和计算机,同时还协助学校老师处理一些文案工作。每天早上,黄晨7点起床,8点半开始上课,一直到10点;之后黄晨就在办公室批改学生的作业;午饭之后,差不多12点半到1点半,他会带着学生打打篮球,或者跳跳绳;下午一般是和学校老师一起处理文案工作;5点半开始是计算机课,到7点下课,黄晨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在学校里,学生们有时也会教黄晨一些藏语和藏族歌舞。
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黄晨渐渐喜欢上了这些孩子。“在学校里,只要遇上学生,他们都会往旁边微撤一步,鞠躬然后用汉语说‘老师好’。”黄晨说,“这看似很平常的礼貌问候,在大城市学校的孩子都不一定能做到,然而这里100多个学生却都能做到,他们似乎更加懂得感恩。”
对于利民学堂,黄晨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利民学堂的资金来源除了政府拨款外,大部分来自社会的捐助,社会捐助所占比重约为85%左右。利民学堂由当地藏族志愿者老师运营,目前学校有玉树及西藏部分地区将近200名学生接受免费教育及食宿,此外,利民学堂还以利民协会的名义对外开展公益活动。
黄晨曾跟随利民协会的志愿者到曲麻莱县分发救助物品。曲麻莱县距离玉树市不到300公里,是玉树州辖贫困县,由于道路坎坷不平,要花上9小时的车程才能到达。“以前从未走过这样的道路,感觉全身骨架都要被颠散了。”不过更让黄晨震惊的是这里的贫穷,“有些人所谓的家就是一顶帐篷,这里的贫穷是我从未见过的,他们对服装的需求还停留在保暖和遮羞,他们的窘境更是让人看了想流泪。”黄晨说。
志愿者细致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深深感染着黄晨,志愿者挨家挨户将物资直接分发到需要帮助的藏民手中,生怕错过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们。
黄晨多次参与利民协会的公益活动
放心的捐赠途径
在多次全程参与利民协会的公益活动之后,黄晨发现利民协会的爱心救助活动遍布玉树州的曲麻莱县、称多县、杂多县等多个贫困县。作为利民协会唯一一位从外地来的志愿者,黄晨认为有义务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真实情况,于是他开始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分享他的支教经历和参与爱心救助活动。黄晨认为,公益活动最主要的是透明度,通过向社会公布利民协会每一笔善款的使用,每一批物品的发放,可以将利民协会打造成为一个放心的捐赠途径,从而让社会上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其中。
在利民学堂支教,黄晨首先想到是改善学生的饭菜质量。“虽然学生们在学校吃的饭菜是免费的,但也就是白菜和土豆,这对于还在长身体的学生来说营养是远远不够的。”于是,黄晨策划了“一个鸡蛋的暴走”利民学堂学生午餐改善计划,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发布。黄晨的朋友看到这个计划后,便帮忙找到了企业家募捐,这位企业家承诺负责利民学堂学生一年的鸡蛋供应。通过该计划,利民学堂的学生们除了土豆、白菜之外,每天可以吃上两个鸡蛋。
“我相信这个社会肯奉献爱心的人还是占多数的,他们也更乐于一对一的救助。”黄晨说,他曾经在朋友圈介绍过利民学堂16岁的女学生康央桑毛的家庭情况。她是一个单亲家庭,家就在马路边的一个10平米库房,母亲长年卧病在床,姐姐外出打工,她需要一边学习一边照顾家里的起居生活。黄晨希望社会上能有人给予资助。黄晨以前的同事张利丽看到这个消息后,便立即与黄晨联系,并同意资助康央桑毛,“张利丽的工资并不高,但是她对康央桑毛的资助累计已达到了人民币5000元,对这里的人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像张利丽这样的爱心人士还很多,而受到资助的孩子们会让黄晨把他们想要说的话记录下来,发给手机那头的哥哥姐姐,向他们表示感谢。
通过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的传播,更多的爱心人士为利民学堂和利民协会提供了捐助。从2014年5月到7月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黄晨为利民学堂和利民协会募集到善款20多万元,旧衣物近万件,书籍、文具若干。为了方便利民协会接收和分发捐赠物品,黄晨与利民协会商量后,决定用这善款购置一辆小卡车,“我特意挑的北京牌。”黄晨说。
2014年5月1日,上完最后一节语文课后,黄晨就要结束支教返回北京。他清楚地记得最后一节课上,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孩子们想对黄晨说的话,孩子们还将自己亲手制作的唐卡绘画送给黄晨,有的孩子甚至亲切地叫他“黄爸爸”。那天黄晨哭了。
“去玉树支教,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在玉树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尝了从没尝过的苦,见了从没见过的穷,但也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感动和心灵的洗礼。”回顾在玉树的这段日子黄晨感慨地说。
回到北京后,早就有创业梦想的黄晨创办了两间工作室,他打算把工作室的部分收入用于支持利民协会的公益活动。黄晨还经常利用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号分享利民学堂和利民协会的消息。“我希望能尽我所能,让更多人知道在远方还有需要帮助的同胞,让更多的爱心传递到藏区。”黄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