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生态养殖 助力经济发展
2015-01-08张晗
张晗
2014年5月3日,安徽省鳖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蒋业林受邀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此次大会并发表了主旨演讲。他研究的中华鳖养殖深度集成技术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并称该技术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带着人们对这一技术的关注,我们走访了蒋业林先生,并进一步了解了这一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
敢为人先,进军新兴产业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我国引进了日本的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推动了全国以及各省鳖类生态养殖技术研究的发展进程,蒋业林也是从那时候起开始了中华鳖的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他牵头与美国德州大学MDACC、安徽省喜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徽省鳖类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承担了国际合作项目《中华鳖疫病防控集成技术及产业化研究》,以及国家星火计划项目《中华鳖设施育苗及动态节水养殖集成技术示范》。
据蒋业林回忆,当时,生态养鳖产业还属于一个新兴产业,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立项后,他们建立了产学研试验示范基地1000亩,构建了中华鳖温室+池塘两段科学健康养殖技术体系。而蒋业林负责技术支持,最后达到产品转化的目的。
每一项研究成果的成功都是要经历风风雨雨的,蒋业林的研究也一样。他说:“因为在我国本身很多科研成果的产业发展过程都会经历较大的波折,产业化往往更适合于大规模的投资,从全国来看,九十年代以来,很多产业往往第二年的产量比第一年的要增加到三分之一甚至是一倍。因此,在我们的研究刚刚与市场接轨时曾遇到过不少的困难。”
虽然这样的市场规律导致的困难是无法解决的,但是蒋业林他们从养殖技术上降低成本,通过提高苗种的孵化率、存活率,节约养殖饲料的成本,以及循环利用这四个方面降低成本,让产业获得相对较大的利润空间。
蒋业林认为,在他们所研究的产业当中,当时虽然没有国家的创新驱动政策,但是他们的研究以及产业化过程处处充满着创新,每当遇到困难时,他们都会积极面对并用独特的创新思维加以解决,每当解决一个问题他们都会觉得是对这个产业和行业的较大推进,比如说他们研制专用饲料和养殖系统等,都进一步提高了中华鳖的存活率和生产效率。
多方交流,促进合作
虽然工作繁忙,但蒋业林的科研工作得到了家人和同事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这让他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潜心自己的事业。其中,给他帮助最大的要数中国工程院的林浩然院士,他回忆,在工作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林院士都会毫不厌烦的帮助他,给他解决,可谓是真正的良师益友,并与林院士合作组建了安徽省第一个水产院士工作站。
为了更好的学习交流先进的生态养殖技术,蒋业林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高级学术会议,2012年3月和2014年3月,他同林浩然院士一起分别参加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和台湾基隆举办的的AOSCE国际学术交流。2014年8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参加TSA国际龟鳖生物学研讨会,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中华鳖的研究进展。同时,感受到了国际专家的专业研究水平,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在国际合作中,与美国、法国、以色列、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等有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多次邀请专家来华交流。
同时,给蒋业林留下深刻印象的会议还包括在台湾大学参加的一次大型国际性会议,以及在美国参加的一次关于世界产业、生物技术的研讨会,他深刻体会到发达国家的展示方式以及相关技术研究比国内的研究更加透彻,我们国内一般都是针对产业技术研究的,而发达国家的研究针对的是产业以外的基础性研究。这些方法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为他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谈到目前蒋业林所掌握的技术推广问题,他表示希望能将其推广到世界范围,走国际化发展路线。虽然日本、泰国、台湾等在中华鳖生态养殖领域的研究早于大陆技术开发,并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科研人员不断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一步步加以解决,已经在大陆形成比较成熟的技术,并培育出自己的良种,使我们在中华鳖苗种培育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台湾、泰国苗种在大陆市场的占有率越来越少,在养殖场近乎消失。
蒋业林表示,由于在产业推广上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同时,每项技术推广都符合产业的标准,受到农民养殖户、专业合作社,以及大的养殖农村中心的热烈欢迎,因此在推广过程中还是比较顺利的。
展望未来,寄语生态养殖
如今,中华鳖的养殖技术和市场推广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作为国内国际组织的会员和研究员,蒋业林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还很重。他说,在他们研究之初,我国的生态养殖技术水平在国际上还不算高,由于我国的产业化往往是从企业开始,然后上升到政府认识和研究,其中很多养殖都是研究之后才进行生产。所以当时他们与法国等发达国家专家学者相互切磋,交流,引进技术,并加入国际性组织,不仅提高了我国中华鳖的生态养殖技术,最重要的是使国内中华鳖产量达到了世界最高。但是,目前的问题是,国际上关于他们研究领域的报导还很少,几年前的研究成果很难查到,所以,他觉得自己当前最大的责任就是将这一项产业宣传出去,让他们的技术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国争光。同时,他还将继续在目前产业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不断整合有用资源和扩大自己的研究范围。
对于我国生态养殖环境状况,蒋业林认为,真正的生态养殖首先应该保持养殖的水质良好,另外保证养殖的饲料安全,降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国家需要在生态的定义上取得突破,并做一次文字性的探讨。他曾去过很多发达国家的生态养殖场,发现那里的养殖密度很大,但是都是通过生态循环得到养殖水源,甚至人都可以饮用,生态环境比我国没有养殖的水环境都好。所以说,生态环境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放养的密度,而是决定于对养殖环境的处理,水质好,自然能够创造出最佳的生态养殖环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