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015-01-08欧志文彭爱华
欧志文 彭爱华
摘 要:目前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如何构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改革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通过对邵阳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高校地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内容、途径和方法,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6-0209-03
邵阳 422000;2.湖南省武冈市二中,湖南 武冈 422000)
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2011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 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面对专业需要,许多院校都在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的探索,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我国高校本科专业中最有特色的专业之一。1998年国家对本科专业进行一次大的调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依然被保留下来。此后,除了高等师范院校外普遍设置该专业外,不少综合性院校也开始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院校的该专业主要定位于师范教育,而部分综合性高校的该专业主要定位于企业类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目前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大多高校追求的目标。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状况
随着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的快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经过30多年的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专业领域有待拓展、专业内涵有待丰富、专业特色有待增强,尤其是专业成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探讨等任务。国内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的专家学者不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1)从专业发展历程的角度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揭示了在30多年的时间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高校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宋锡辉,2010);2)从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主张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应优化专业结构,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贾廷秀,2008);3)从适应中学新课改需要来探究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能力训练。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需要探索强化学生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张柱华,2010); 4)探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是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曾令辉,2012)。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除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问题的研究比较系统和深入外,另外三个领域的研究还没有系统化,深度也有待提高,都没有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改革中整体上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
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但是开设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相近的专业,如政治学、伦理学等专业并十分重视。在这些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西方高校十分重视研究性实践型的人才培养。一方面,他们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中,注重在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中实践课和实践教学开设占总课时1/2。这为我们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二、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理念革新
高校要真正成为社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摇篮,应该把以社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强化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无疑是当今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主题之一。近些年来邵阳学院根据专业建设水平,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状况,确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调整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把实践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改革重要内容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通过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拥有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技能,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因此,总结近年來专业实践的经验和素材,对创建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总结探索很有必要。因此,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关键,教师如何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成为中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它给高校师范专业学生能力训练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当前,由于多种因素制约,高校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在能力训练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提出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需要探索强化学生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外专业技能训练是手段,采取集中专业技能训练方式。如教师技能培训除校内训练外,我们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并下大力与中学加强联系,在学校和政法系的共同努力下把邵阳市内条件较好的邵阳县二中、隆回县二中、武冈二中、邵阳市二中等几所中学建成我校校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并签订协议。加强学生的实习管理,政法系制定“双导师”的管理模式方案:即聘请中学教师作为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备课、教案编写、试讲、讲课技能等教育实习和班主任实习指导;政法系的指导老师主要负责学生在实习基地的日常管理和行为规范监督,校内与校外实训相结合,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更成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力量源泉,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就业。其他行业的技能训练也同样重视。
三、探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1.实施“三维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三维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培养具备“理论功底+专业技能+情商情趣”三维立体化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1)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依托课堂探究性教学、专业技能性训练、社会体验性活动,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突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情感态度。
突出教学理念的创新,即人本性教学理念、自主性教学理念、生活性教学理念确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即教师从教材的复制者成了建设者,从知识的传授者到促进者,从学生的控制者到引导者。使学生形成了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等。
突出课上实践教学环节和课下专业技能强化的对接,使学生拥有教学设计技能、课堂讲授技能、学习技能、问题技能、人际沟通技能、学术探讨技能等,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精神、情商情趣提升,竞争优势得以形成。
突出人才培养:培育新教学理念的中等学校教学型人才、高层次的理论型人才、自主创业的社会实用型人才。
(2)实施过程。“三维素质”人才培养,改变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三维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即依托课堂探究性教学、专业技能性训练、社会体验性活动三个平台,提升学生的“三维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突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情感态度。三者既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构成特色人才培养的有机体系。
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开设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从根本上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教学时数和课程结构的合理。本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表现在:第一,实践教学环节学时饱满,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共计297学时,占总学时2 630的11.5%,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将原来3学时的“教材教法”课程设为6学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论”和“教材分析与说课”课程,理论学时占一半,实训学时占一半。设有“社会调查与统计”、“公务员行政能力”等实训课程。第二,实践教学环节多样,包括课堂实训、教师基本功训练、教材分析与说课、教育见习与微格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入学与毕业教育等多种。除此之外,课堂外的课前15分钟演讲训练、读书报告会、社会调查实践、精品课技能大赛等,都起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
在教学内容上,追求的是“理论求精,技能过硬”。对学生传授的知识要根据其原基础进行全方位设计,绝不能机械复制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体系,追求教学内容的体系创新、条块精炼、重点突出,进而在这方面达到“以精炼求精深”的目的。同时课堂教学更注意专业技能、个性特长及综合素质的过硬,学生不必样样通,但有一样精。
在教学上提倡“鼓励参与、追求创新”。“鼓励参与”指更新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作为消费者的主体地位,政策导向、教学效果评价上侧重学生参与课堂、主动获取、快乐学习的效果。“追求创新”意在突出培养目标的要求,从教学上予以保障。主要指教师的教学组织创新、知识传授方式创新、师生关系方式创新、教学评价标准创新等。
2.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1)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课程体系,其是否科学合理对能否高质量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理论课程模块包括:公共课模块、专业课模块、选修课模块等三大模块。公共课模块主要包括人文素质课程与职业基础技能课程两个方面;专业课模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提升课程模块、当代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向能力培养课程模块、思政教育岗位上自我工作能力提升课程模块等;选修课模块包括三个方面:中学教师岗位方向技能课程、中学德育管理方向课程、党政机关、企业、社区服务方向的课程。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夯实基础,提高综合素质,坚持师范性,拓宽应用性,改革和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索,重点解决专业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改革问题。推行职业资格制度与“专业+辅修”模式,对课程体系中的20多门选修课程进行筛选补充,使其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素质能力的提高。
(2)改革与创新实践课程体系。科学定位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具有实践智慧的问题解决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做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将学生能力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逐步规范实践教学的管理,逐步推进实践教学的课程化,做到有教學大纲、有教学计划、实践记录、有实践教学评价。努力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增强实效。在原有的“校内模拟实习——微格教学——实习过关达标——实习基地见习——社会工作和中学实习——回校总结”等实习模式和“校地互动”的社会实践模式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创新,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针对实践教学与实习教育的课程,主要包括情景模拟路径、校企联谊、校外参观、见习活动、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建立实践基地等。所谓情景模拟路径,就是设计一些模拟企事业单位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场景,例如,如何与问题员工进行沟通。至于校企联谊、校外参观等活动,则需要学校、院系和教师创造条件开展,建设实践基地可以培养学生社会调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学校各类学生活动、人文讲座活动、公益服务活动等。具体有:学生参加由校团委、校(系)学生会举办的文体活动、辩论赛、演讲比赛等,组织学生聆听校内外专家的讲座、报告会,组织学生参加政策理论宣传、义务支教、三下乡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实行“课程分段、分类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实现路径
“课程分段、分类培养”的实现路径就是将本科四年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在第一阶段(第一、二学年)属于实行基础教学阶段,主要开设公共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在第二阶段(第三、四学年)属于实行专业教学阶段,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注重开设分类教育课程、特色课程、任选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
总之,地方高校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宣传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协调能力的一项系统工程。通过此改革对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目的是探索我校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内容、途径和方法,掌握其内在的规律,从而强化该专业学生的技能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受社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欢迎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为我校文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基础研究平台,对形成自身的地方办学特色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伍晓霞.探析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人才,2012(4):238-239.
[2]贾廷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258-259.
[3]曾志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宜宾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111-113.
收稿日期:2014-09-30
作者简介:欧志文(1970-),男,湖南邵阳人,教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彭爱华(1974-),女,湖南邵阳人,中教一级,本科,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石 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