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5-01-08许东王郁

学理论·下 2014年12期
关键词:对策大学生

许东 王郁

摘 要:当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总体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并制约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实际效果,通过对新疆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调研,在全面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推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6-0169-02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政治参与的场所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理性公共空间,已经扩展至网络所构筑的虚拟空间。2014年中国现有网民数量达6.32亿。通过互联网了解政治信息、在论坛(BBS)和新闻上跟帖、参与网站调查、网上签名和开设博客(BLOG)来表达对政治或社会问题的意见,已经成为网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影响政府决策的重要途径。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大学生亚群体占有一定比例。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政治信息、进行政治评价和政治表达的重要渠道,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新平台、新领域。那么这一群体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参与程度如何?呈现出哪些特点?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有效引导大学生有序的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活动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调查研究基本情况

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实际情况,课题组主要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在新疆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中开展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率95%,其中一年级学生占24%,二年级学生占16%,三年級学生占36%,四年级学生占24%;男生占17%,女生占83%;汉族占77%,少数民族占23%,其中主要包括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藏族;党员占2%,预备党员占4%,入党积极分子占38%,共青团员40%,群众16%。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特点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意愿强烈

要进行网络政治参与,首先就要保障充分的上网时间,表1反映出有39%的学生都能保证每天有1小时~2小时的上网时间,40%的学生是2小时~4小时,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能够获得充足的时间浏览网页,同时没有沉溺于网络。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了解世界的主要工具,表2显示74%的受调查大学生是通过网络获取政治信息的,比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广播的总和还高出52个百分点,这说明网络已经远远超过传统媒体成为大学生们获取政治信息的主要渠道,为他们所青睐,对其政治生活影响显著。我们还从表3中看到61%的大学生在浏览相关政治信息后都会参与发表意见,这表明大学生这个群体整体政治参与意识较强,具有一定的政治参与热情。由此可见,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烈的参与愿望。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渠道多样,内容广泛

通过表4反映出大学生可以利用QQ、微信、贴吧、博客、论坛等载体进行政治参与,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利益诉求和合理建议,而QQ和微信可以通过手机直接进行便捷操作深受大学生们的欢迎。对于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设置了多选题并要求排序,如表5所述,就业问题、国际形势和教育公平问题排在前三位,分别是99%、53%、42%,而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他们最关注的焦点,这说明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就业问题的严峻性,并期望通过政治表达来对政府政治决策有所影响。此外,大学生对于腐败案件、政策法律、民族问题和贫富分化等问题也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度,均超过了10个百分点。这说明大学生不仅关注自身利益的实现,同时具有强烈的爱国之情、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由此可见,网络为大学生参与政治提供了新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利用的载体很多,丰富了参与的内容。

(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机复杂,理性与非理性交织

关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机的调查表明,多数受调查大学生都有比较明确的网络政治参与意愿。如表6数据显示,因为“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而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大学生占50%,“事关个人切身利益”而参与的大学生占38%,11%的大学生纯粹是“凑个热闹,无聊说说”,只有1%是因为“心情不好,借机发泄”。在网络空间中,个人的身份早已被数字化和虚拟化了,使得参与者能够以“隐身人”的方式在网络上自由、自主发表言论,因此参与者感受到的不安全感减少,自由度相应增大,责任意识也相对淡薄。但是,通过调查,见表7,我们发现98%的大学生在被问及网络责任意识时选择“既然要发言,就应当说有见地,负责任的观点”,只有2%的大学生选择“反正匿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人会追究”。由此可见,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动机各不相同,个人利益意识凸显,具有较强的利益指向,对与自身无关的信息表现出政治冷漠感。大多数学生能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采取积极而且负责任的态度参与讨论,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一些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缺乏应有的理性和冷静,凭着心中一时的冲动而随心所欲地进行一些有悖于政治参与原则的活动。

(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信心存在一定不足

网络已经成为政治参与的一种新型方式,越来越多的为大学生熟知和使用,且具有一定的参与热情,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实际参与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表8显示,当被问及对网络监督的看法时,有40%的大学生选择“有作用”,59%的学生选择“有作用,但不大”,只有1%的选择“没有作用”,从中不难看出虽然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现出对网络舆论监督的信心,但是选择“有作用,但不大”的占一半以上。而对于回答没有参与某些网络事件评论主要原因时,有高达46%的大学生选择“发言没用”。由此可见,一方面大学生对于网络政治参与这种政治参与方式给予积极认可,并付诸行动积极参与,另一方面他们对于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存在较多疑虑,存在一定信心不足。

三、大学生有序网络政治参与对策

通过调查新疆医科大学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情况,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群体在参与过程中整体呈现出积极、热情、理性的健康特征,通过网络政治参与实践,政治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公民责任感意识不断增强,理性表达诉求的技巧不断提升。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功利化倾向、参与非理性化、参与失范化、缺乏参与信心等现象还是客观存在,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进行。因此,提出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使其朝着有序化发展不仅是对高等学校管理者的要求,也是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不断完善网络立法,有效净化网络空间

完善网络立法工作,对于规范网络政治参与有序进行至关重要。作为政府应当积极担负起网络立法的责任,不断完善已有法律的同时,要不断适应新情况,在保障大学生依法参与网络的各项行为方面进行新的和更加具体的立法工作。在制定法律条文要注意“针对性、准确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要对网络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网络主体权利义务和网络功能等方面做出详尽、准确的规定”[1]。在制裁、打击网络不法行为的同时,一定要规范并切实保障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合法性。此外,也要不断通过技术研发,加强网络信息控制,消除和规范网络上的有害信息,净化网络空间,减少不良信息的数量,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网络政治参与水平

网络政治参与是需要掌握一定知识,了解国家有关网络言行的法律法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合理表达诉求的方式方法等,缺乏相关知识直接影响政治参与的质量和效果。高校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将课堂教学与党团实践活动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教育,用主流思想政治观念影响大学生政治意识和政治思想,指导其在大量复杂政治信息面前的鉴别真伪,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水平,政治参与水平,不断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维权意识和参政意识,引导大学生理性参与网络政治,合理表达利益诉求,让其知道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要做到遵纪守法,树立法纪观念,把行使个人自由权利与维护国家安全,社會稳定统一起来。高校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课堂对大学生进行实践教育,通过组织开展社会考察、假期三下乡、勤工俭学等形式,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接地气,将知与行结合,克服主观主义、理想主义,培养出知行合一的处理社会政治事务的能力。

(三)加强网络道德自律,建设网络道德规范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建立在个体的自主性、选择性基础之上的自觉、自愿的政治行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大学生,在确保有序参与中诚然法律、制度等“他律”形式至关重要,但是作为个体人的“自律”才是影响参与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是内因。网络道德约束性要比现实社会道德约束性小得多,但其基本道德要求是一致的,同时由于网络匿名性特点,网络言行主要依靠个人内心信念维系,网络道德是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道德,网络要求参与者要有更高的道德水准。大学生要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加强道德自律,在网络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参与网络政治。在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同时,也应该积极建立与网络技术发展相配套的网络道德体系,制定网络行业道德规范,为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提供思想保障。

(四)推进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完善网络政治参与回应机制

政府网络平台要保证“制度化参与管道”[2]的畅通,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针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提出各种参政意见和建议给予及时、有针对性的解答和回应,不断完善回应机制。表达渠道畅通,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使得参与者的参与的强度和广度得到加强,对于政府的满意程度也不断提高,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如果参与渠道不畅,回应乏力,参与者的参与冲动将会受到压制,不满情绪将会积累,逐渐缺乏参与信心,疑虑和困惑不断增多,在特定公共突发事件的刺激之下,易于爆发,影响社会稳定。高校还要坚强校内网络建设,加强网上主流舆论引导,通过论坛、微信等形式积极引导大学生有序参与,对于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展开讨论,在沟通中取得共识,在讨论中凝聚人心。

参考文献:

[1]王惠民,刘云山.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及导向[J].理论观察,2010(5):99.

[2]邹静琴,王静,苏粤.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调查与规范机制构建——以广东省八所高校为例的实证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0(4):73-74.

收稿日期:2014-10-15

基金项目: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2013XYSK11)

作者简介:许东(1981-),河北泊头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方法研究;王郁(1981-),新疆伊宁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方法研究。

猜你喜欢

对策大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