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国桢序跋特质管窥

2015-01-08陈莹莹

学理论·下 2014年12期
关键词:序跋特质

摘 要:谢国桢继承了我国版本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尤其是在撰写古书序跋的基础上,发展了版本目录学。他撰写的序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事实,又有掌故,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同时充分体现了他的文献学思想。

关键词:谢国桢;序跋;特质

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6-0098-02

序跋之源,由来久远。从传说中的《叙卦传》起,可以说序体就伴随着经典一起诞生了,此后西汉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东汉出现的《毛诗序》宣告了序体的成熟。然书序作为文体而入选,盖自《文选》始。跋体出现则相对较晚,题跋小文,是从宋人才开始注意并大量写作的,到明清时期步入高潮。清姚鼐《古文辞类钞》特设序跋类,序跋自此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而存在。一般写在一书之前的称“序”,书后称“跋”。序,有时也称作题记、前言、引等;跋,有时也称后记、题跋、跋语等。

谢国桢继承了我国版本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尤其是在撰写古书序跋的基础上,发展了版本目录学。他一生读书、访书、买书、藏书,对于所接触的书籍感情至深,或捡其所心爱者撰为题记,以志鸿泥指爪,或书以志己得书之难与知书之不易。他撰序跋的企图不仅是介绍和鉴别我国古代珍秘、罕见的版本,而且希望阐述书籍中对现在科学进展上有用的内容,抉择其中的良劣真伪,以便古为今用。这些序跋,主要收在由其学生收集整理的《明清史谈丛》《瓜蒂庵文集》《瓜蒂庵小品》中。另有专辑提要《明清笔记谈丛》和《江浙访书记》,以及1936年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丛书第一集》撰写的大量序跋,还有散见于一些报纸杂志上的和收录在其他著作内的题识、札记。他撰写的序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事实,又有掌故,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同时充分体现了他的文献学思想。

一、序跋中体现的版本目录学思想

1.版本目录学即史学史的观念

谢国桢在王国维《书孙益庵〈《汉书·艺文志》举例后序〉》手稿后跋曰:

桢尝以为版本目录之学,究其本源,盖出于“史志”。……自唐以后,虽中经战乱,然每当改朝换代之时,新主初兴之际,必定提倡文化,网罗散佚,如宋代之编《崇文总目》,元代之编《经世大典》,明代之编《永乐大典》,清代之编《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虽然均系官书,然可以窥见学术之盛衰,文化之升降,遂成为“史志之学”,可云为“目录学史”,换言之亦可谓“史学史”。

又在为王重民所作的《中国善本书提要序》中说:

版本目录这一专门学科,照宋代郑樵说来,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通志略)。这就是说,考证学术传刻版本的异同,辨明学术发展的源流,是研究各项学术必要的途径,它的本身就是一门科学,拿现代的语言来说,叫做“版本目录学”,也可以叫作“史学史”。

谢国桢一直持有版本目录学即史学史之观念,可见他所理解的目录学,绝不是单纯地罗列书目,而是学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他的这一观点,与我国传统目录学思想是一致的。

2.版本之学——古籍留真之谱

谢国桢在《中国善本书提要序》中说:“研究版本目录之学,所以要明了书籍的页数、行款、尺度的大小、刻书人的姓名、装订的形式,为的是给后人留下原书的本来面貌。在还没有摄影技术的时代,书籍本貌的留存只有靠影钞或模刻,古人叫留真。”又在《自庄严堪善本书目序》中明言:“版本之学即为古籍留真之谱。”且强调:“版本之学首当能获其祖本,然后加以校雠。一字之别,即有重于兼金;毫厘之差有缪于千里者。”

版本之学本来就是由文献学的发展而派生出来的一门专学,是为古籍整理的需要而产生的,钱基博《版本通义》说:“版本之学,所从来旧矣,盖远起自西汉,大用在雠校。”谢国桢“酷喜藏书,而苦无善本,年来捃集零拾,残碑断碣,零篇散帙、稗官杂家文史之书,专为籀史之用,亦非在于蕴椟而藏。”(《瓜蒂庵文集·题陆乡〈曝书图〉》)可见他的版本研究始终以给历史研究提供最真实可靠的古籍版本为主要任务和最终目的。他本着虚心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版本目录之学,詳细记录书籍的页数、行款、尺度的大小、刻书人的姓名、装订的形式,诚如他本人在《中国善本书提要序》中所言“为的是给后人留下原书的本来面貌”,所以他说“版本之学即为古籍留真之谱”。

他对待版本目录学的态度是客观的:虽嗜书成癖,依若性命,然不鹜于藏书家之喜好——奢谈版本而驰骋于皮相之论、外观之美,志趣颇与之不同。他的志趣在:“恒欲董理往事,举出例证,以发明人之覆;又欲籀读龚定庵、魏默深今文学家之言,以纠正考据家徒为书蠹,无的放矢之失。”(《江浙访书记·瓜蒂庵自藏书·何氏语林》)故在为瓜蒂庵自藏书《铁网珊瑚》所作跋语中直言:“此余所以独取是书,不但为书画赏鉴之作,亦可以为考史之资也。”(《江浙访书记·铁网珊瑚》)

二、序跋中表达的保存文献以广流传的文献观

谢国桢嗜书成癖,以毕生精力搜集了很多书籍。然而他并非为藏书而藏书,史学、版本目录学等研究工作的需要可以说是他搜集图书资料的主要目的,同时,他还怀着保存祖国文化遗产的意愿。他说:“人是健忘的,及时整理,谘文访献,尚可得出一个轮廓,对研究近代史迹是一个极大的便利;不然的话,任其风飘雨打,这些断简零篇,就要烟消云散了。”(《瓜蒂庵小品·记常熟徐兆玮所编著之书》)“典籍簿录,亦间有流传,如不及时整理,则将取裁于他人之手。”(《瓜蒂庵小品·东北史稿跋》)因此,他尽自己所能将所藏珍本整理出版,广搜勤访善本,乃至手抄补足,编辑成帙,嘉惠学林。

《西汉碑刻砖瓦拓本辑录》是谢国桢将自己所见的拓本加以整理,注明出处,考订源流事实。凡有关于古为今用之事,及书法之优良精美特色和在艺术上的价值,都略作说明于后。他在书前《自序》中说:“桢以年老体弱,息影春明,襞绩丛残,整理旧业,编辑成册,间加以注释,考订其出处渊源……。”又反复表明编辑此书之心:“如不编辑成书,久后恐将遗失”,“此国家之公器,较为罕见之珍本,故辑录成编,以飨海内外书法和金石碑刻之爱好者……。”

根据谢国桢藏书中部分明、清笔记掌故的珍本影印的《瓜蒂庵明清掌故丛刊》中不少都是谢国桢搜求到的珍稀之本,有的是抄本,有的虽是刻本,也是流传极稀的孤本。谢国桢在每种后面都写有“后记”和“跋”,这些“后记”和“跋”既包含对图书内容的评论、作者的介绍,亦有对版本的考辨及看法和体会,而每篇都不忘对读者殷殷提醒:《听雨闲谈》为“谈春明掌故不可缺少之书”;《救狂砭语》“为乾隆间毁禁之书,传本极为罕见”“不可不影印传播,公之于世”;《使滇日记》《使滇杂记》“为述滇中史事及民俗、物产者可以参考。镌刻印刷,字体尤为精美,而流传绝罕,故为之印行于世”。

凡此种种,可帮助读者了解每种书的价值所在。若非谢国桢精心整理,编入丛书,今日读者又何能见到如此精美的读物。

三、序跋的文学特色

陈平原在《杂谈书话——<书里书外>代序》中说:“目录学家的题跋要求简洁、准确,能考辨有得那更好,但主要是把书籍的版本、作者和大致内容扼要介绍就行了,不必要做更多的引申发挥。近人张元济的《涉园序跋集录》、潘景郑的《著砚楼书跋》,以及谢国桢的《江浙访书记》,都可归入此类。此类著作很有用,也很有趣,尽可作为书海夜航的向导,不过不能期望它能给你艺术的享受。”书籍序跋并非写景、抒情散文,能做到对书的叙述“有趣”,能让赏书人会心一笑也就是享受了。清代藏书家黄丕烈在题跋中喜谈藏书授受源流和得书经过,还尽情地表现自己的心态,以及日常生活起居中的琐事,多一时兴到之语,无规无矩。对这种风格持批评或贬责态度的人不少,认为他与古董商掠贩家无异,余嘉锡甚至讥之为“卖绢牙郎”。然经过黄丕烈题跋的书,“一经品题,身价百倍”,可见黄跋的独特内容和风格还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谢国桢也喜欢在题跋里记琐事,买书经过、书肆、书价、藏家……包括日常生活,都随手记在跋文里,笔调娓娓动人,篇篇都是极有情趣的文字。如《留青日札》跋:

右田艺蘅《留青日札》三十九卷,明万历己酉刻本。子艺才华纵横,博学多闻,然书颇芜杂,为例不纯,但高瞻远瞩,不为俗囿,颇有新知,世多称之。

书经问世,屡经传刻,然万历时即有万历元年癸酉自刻题《香宇外集》本,万历三十七年己酉其婿懋升刻本,及万历四十二年乔时敏删节刻本《留留青》六卷。虽多失本意,然亦有补充。

……

年来毕上雍,握丹怀铅,恣我探讨,颇有暇日,益深自幸,庶足以医我时过之愆。凡闻有某君藏书,庋有是编,为四库底本,钤有翰林院印,惜缺卷三十四至三十九,计六卷一册,承书友作缘,为我求之有年。

今春多雨,燈前点滴,细听檐花,辄无足迹。一日傍晚,新雨初晴,在繁花落照中书友骑自行车,持蓝布书袱,挟是书至矣。亟摒挡故物,竭其所有而易得之。乃请萧十一丈用工楷书是书缺卷,补其不足。并借各本,略诠次之,其为是书所无者,附录于后,庶足成为完书。

所谓:“礼乐攻吾短,诗书引兴长。”晴窗展玩,偶一读之,足以使老眼犹明也。

一九六四年五一节,安阳谢国桢记于北京寓卢。

这则后记介绍了《留青日札》的著者、卷数,版本流传情况,对该书的访求经过,以及得书时的景物心情,整理来龙去脉,著录毫无晦涩生硬之气,读之一过,便可了然于心。文字如行云流水、清新流畅,情趣盎然。

有些篇幅短小的跋文,虽寥寥数语,却颇富才情,读来亦觉可爱。如英和《恩福堂笔记》后记云:

雍容豪华气象,满洲贵族人家。一旦风流云散,空庭静扫落花。

书已破损不堪,以其可备清朝掌故,因修葺而存之。英和为清廷名相,名演员程砚秋其后人也。砚秋已逝,其馀韵绕梁未绝,今惟有春城空听卖花声矣。刚主老人题。

四句六言小诗再加几句按语,似信手拈来,潇洒恣肆,如读小品散文,沁人心脾,非一般文史学者所能企及。

谢国桢之女谢纪青在《瓜蒂庵文集编后》里说,父亲爱写短文、散文、游记、诗词,有些朋友劝他不要写这些小东西,他说“一个历史工作者想写好文章,还要重视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题跋,大别之不外两类,即学术性的与文学性的两大类。谢国桢将两者有机结合,他的题跋,既有考证研究,又具有史料辨析与版本识别的内容。既兼顾学术,又文采斐然。总之,谢国桢的序跋是知性与感性相结合的文字,兼具学理、文苑两长,说得上是黄丕烈之后一人而已。

参考文献:

[1]谢国桢.瓜蒂庵藏明清掌故丛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谢国桢.瓜蒂庵文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3]谢国桢.瓜蒂庵小品[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4]谢国桢.江浙访书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5]陈平原.杂谈书话——代序,书里书外[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

[6]钱基博.版本通义[M].湖南:岳麓书社,2010.

收稿日期:2014-10-28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YJSCX2014-114HLJU)

作者简介:陈莹莹(1989-),女,河南郑州人,硕士,从事文学文献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鹏飞)

猜你喜欢

序跋特质
《潜夫論》版本考述及其序跋題識輯錄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明清戏曲序跋研究笔谈
拓宽言语之路敞亮乡土之心
——《贾平凹长篇小说序跋注译》评介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岭南设计特质初探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
中国古典小说序跋语篇之互文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