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日经堂教育面临的发展困境

2015-01-08马惠萍

学理论·下 2014年12期
关键词:发展困境清真寺

摘 要:作为回族伊斯兰宗教教育主要形式的经堂教育迄今已历经四百多年,在回族民间仍然发挥着其培养伊斯兰教接班人的独特作用,同时对传播伊斯兰文化知识及构建和谐社会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下中国正处于急骤的社会变迁中,经堂教育亦毫不留情地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面临着发展困境。

关键词:清真寺;经堂教育;发展困境

中图分类号:G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6-0038-02

纵观经堂教育在四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伊斯兰教的传播培养了大批经学人才,在某种程度上挽救了濒临绝境的回族文化。这得益于经堂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办学者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制,囊括伊斯兰教职人员的聘用、满拉的招收、课程设置、教学形式、管理方式、考核及毕业等方面。今天,经堂教育在回族民间依然存在,仍然发挥着其培养伊斯兰教接班人、弘扬伊斯兰文化、提高回族穆斯林大众的道德水准及在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其重要地位不可替代。然而,时代在发展,经堂教育作为回族伊斯兰宗教教育的主要形式,由于与生俱来的缺陷,在当下毫不留情地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面临着发展困境,严重制约着经堂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依据2010年、2011年所做的田野调查,以宁夏地区为例,剖析当下经堂教育面临的发展困境,引人思考,继而有所行动,希冀经堂教育能够走上一条健康发展之路。

一、缺乏高素质的伊斯兰宗教职业教育人才

开学阿訇是波斯语的译音,意为教师、学者,一般把清真寺的教长统称为开学阿訇,他是穆斯林大众的领路人,是伊斯兰教门发展的带头人,更是经堂教育的执教者,在回族中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备受尊敬。由于开学阿訇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及其在穆斯林群众中的崇高地位,因此选聘开学阿訇的条件非常严格,不仅要求通晓伊斯兰经典,熟悉教义、教规,具备“深厚的尔林”,而且要求宗教操守好,人品学问俱佳,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目前,受聘任教的阿訇中品学兼优、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教职人员大有人在。2011年5月28日,笔者来到宁夏泾源城关清真大寺,该寺是泾源最大的一座古老清真寺,开学阿訇马忠科,“尔林”深厚,不但经学水平很高,汉学造诣也非同一般。他不仅有深厚的“尔林”,而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坚定的国家意识,深受穆斯林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在2010年、2011年田野调研中发现,今天像他这样的优秀人才大有人在,但毕竟占少数。从总体上来看,开学阿訇队伍良莠不齐,经堂教育缺乏高素质的执教人员。

(一)开学阿訇学历低,汉文化水平差

伴随着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制的落实,回族穆斯林受教育水平大为提高,其整体文化素质大有改观。在此情况下,作为伊斯兰宗教教育职业者的阿訇只有具备扎实的汉文化基础,拥有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经训,做到言之有据,论之有理。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阿訇汉文化水平较低,为小学文化程度,加之自身又不重视汉语的学习,不能准确地用汉语表述伊斯兰典籍的义理,在经堂教学中抱残守缺,故步自封,致使经堂教育质量下降。对此,宁夏西吉兴隆南大寺冯英苍阿訇认为清真寺开学阿訇不仅要有很高的经堂水平,还必须要有相当的汉文化程度,但这两者很难结合。要想有较高的伊斯兰经学水平,在清真寺没有十几年的磨炼是不可能达到的。而等到高中毕业了又没人去清真寺学习,即使是去学习也来不及了。这造成有文化的不懂经堂教育,懂经的人没有文化。如何解决这样一个悖论,值得人们关注。

(二)开学阿訇经学水平参差不齐

在此次田野调查中,笔者发现奋战在宁夏经堂教育第一线的开学阿訇们绝大部分为经堂教育出身,但像马忠科这样有着渊博的学识、高远的眼界、开放的胸襟的高素质的阿訇奇缺。据宁夏银川西关清真寺教长罗占军阿訇讲,现在宁夏同心、海原的开学阿訇经学水平很差,数量还很惊人。经堂教育有13本经,很多执教的开学阿訇连其中的3本经也讲不了,甚至有的开学阿訇对伊斯兰教教义进行随意性解释,不能正确地讲解伊斯兰教的精髓,误人子弟。可见,现实生活中优秀的阿訇不多,开学阿訇经学水平参差不齐。

二、学员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堪忧

满拉是对经堂教育的大学学员的一种称谓,也被称为“海里凡”。满拉入寺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招收数量一般视清真寺财力而定,招收的方式靠口碑,一般由熟人介绍。今日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满拉的数量、质量等均有所下降。

(一)生源匮乏,接受经堂教育的人数下降

今日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对世俗化的追求使得相当多的穆斯林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受经堂教育,送子女接受现代教育是其首选。而回族青年则把接受世俗教育作为唯一能够融入主流社会的通道,因此,接受经堂教育的学员人数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当义务教育结束而无法正常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时,回族穆斯林青年亦不会选择接受经堂教育,而是选择出去打工或者经商。再加上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家里的孩子少了,一家只有一个男孩的话,家长要考虑将来就业及养老问题。再加上阿訇前途渺茫,念成了也没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这也是好多穆斯林孩子选择学习阿拉伯语、出去打工的现实原因。这一现实使经堂教育生源匮乏,招收条件降低,有的甚至无条件接收。而且清真寺满拉人数出现不平衡,那些占据优越地理位置、收入相当可观的城市或县城里的大坊寺是满拉的首选,而那些偏僻落后的农村小寺基本无人问津,造成了一些财力雄厚的清真寺存在着学习多年且已经能开学的老满拉长久地占用清真寺的资源而不愿意到需要的清真寺去开学,甚至在清真寺混日子的也大有人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拉的价值取向。如银川西环清真寺有5个满拉,年龄最小的26岁,最大的36岁,该寺每月补助满拉200元生活费。该寺的满拉在清真寺已学习多年,完全有能力開学,但没地方去,现在处于待业状态。马占文阿訇讲:现在清真寺除了这个层次的满拉,再就没人了。招收满拉相当困难,过去满拉主动到清真寺求学,还要考试选拔,现在没人来,没有挑选的余地。宁夏永宁纳家户清真大寺招收满拉几乎没有什么硬性条件,该寺有九个满拉,平均年龄25岁左右,年龄最大的40岁。该寺纳学宝阿訇断言:再过五年,不给满拉发工资,满拉不会来清真寺。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到清真寺求学的满拉现在已经到了断层的危险境地。

(二)生源质量差,学员文化层次低

从调研中发现,开学阿訇普遍认为汉文化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经学的学习,因此绝大部分开学阿訇对满拉的文化程度非常重视,非常渴望有高中生,甚至大学生到清真寺学习伊斯兰文化,从事继承教门事业。然而,现实是经堂教育的生源质量不佳,绝大部分为辍学的青少年,他们在国家正规学校学习成绩较差,继而辍学,经堂教育不可能把这些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的小学生及初中生培养成具有较高质量的伊斯兰宗教职业人才。这一点宁夏固原陕西坊清真大寺陈真贤阿訇深有体会,他认为学习伊斯兰经籍需要有较高的汉文化水平才能理解透彻,进寺学习的应该是高中生,但目前没有高中生愿意到清真寺学习,只能招收最低限度的初中生。

三、缺乏统一规范的教材

伊斯兰教鼓励穆斯林既学习宗教知识,也学习世俗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然而,历史上,由于回族社会当时面临的最急迫的任务是伊斯兰教的继承和民族的生存,因此,产生于当时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经堂教育力求自保,其教学内容主要是传授伊斯兰宗教知识,再加上后来清政府对回族实行歧视、汉化及其他高压政策更使经堂教育的内容仅仅局限于宗教知识,排斥汉语知识,轻视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在其发展后期逐渐形成了以伊斯兰宗教课程为主的课程体系,主要有《古兰经》、《古兰经》注、《圣训》、圣训学、教法学、认主学、教义学、哲学、阿拉伯语法学、波斯语文法、修辞学、逻辑学等俗称的十三本经。今天,坚守传统的阿訇们认为十三本经是根本,经堂教育仍然采用伊斯兰经典教材,教材根据阿訇所学专长来选择,因此所用教材不统一。如宁夏固原陕西清真寺教长陈真贤阿訇认为,离开传统的十三本经典,研究伊斯兰教就没有了根基。只有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才能把古兰经研究得透彻、真实、具体。他所开设的课程为语法学、伊斯兰文法学、修辞学和法理学,教材为:《满俩》《白亚尼》《伟嘎耶》《胡赛尼》《嘎最》。宁夏泾源县城关清真大寺教长马忠科阿訇认为,十三本经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是精华。他开设的课程为古兰经注释、修辞,所用教材为《白亚尼》《满俩奥算曼低尼》《太夫西勒》《凯俩目》等。

通过对以上清真寺进行访谈调研,可以看到宁夏地区的经堂教育仍然坚守着传统,使用传统经典教材,且缺乏系统的规范性教材,教材的选用完全由阿訇自己来选择,随意性较大,这是目前经堂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致使今日传统经堂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困境。

四、授课无计划,教学松散,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经堂教育一般围绕礼拜时间安排教学,各个清真寺每天上课次数不同、每次上课时间长短不一。如宁夏固原三营北大寺每天安排两次教学,即晨礼拜后上课一个多小时,宵礼后上课半小时;宁夏海原西关清真大寺上课时间为从晨礼后七点到十点,讲解五门课,晌礼后二点到四点讲五门课程,宵礼后八点四十分上一门课,时间为二十分钟。遇有坊事,上课时间相应调整,星期五主麻日放假,开斋后放假一个月左右;宁夏泾源县园子伍家清真寺每天安排一次上课,即晨礼后上课,讲课时间长短根据满拉学习情况而定。由此可见,清真寺的经堂教育教学时间安排较为松散,随意性大,主要以穆斯林坊事即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为主,不能保证教学有足够充足的时间。

由以上一手资料可以看到,宁夏地区的经堂教育仍保留着中世纪的状况,已经不能适应回族穆斯林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面臨着严峻的挑战,亟须改良。

收稿日期:2014-10-02

作者简介:马惠萍(1968-),女(回族),宁夏银川人,副教授,硕士,从事民族学、社会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 慧)

猜你喜欢

发展困境清真寺
Freedom of Religious Belief in Xinjiang(Ⅱ)
长沙望城区戏曲文化发展困境探究
关于行业性科技期刊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新课改视阈下我国小学英语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免费手机软件盈利模式探讨
基建投资预算贴合工程造价控制阶梯化管理研究
伊清真寺爆炸7人死亡
伊朗清真寺发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