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普通高校外语教育国际化探索

2015-01-08杨玉兰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双语外语国际化

杨玉兰

(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重庆 400067)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高等教育要面向世界,以具体多样的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为载体,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本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促进本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实现人类相互理解与尊重的目的[1]215。随着经济、贸易、文化等日益全球化,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国际化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大课题,而外语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实现过程中无疑扮演着重要作用。正如张贞爱和王克非所说“全球化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凸显了外语教育的重要性”[2]345。由于各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存在差异,因此如何结合各地区特点实现高校外语教育国际化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以重庆为例,在分析重庆普通高校外语教育国际化必要性及现状的基础上,对重庆普通高校外语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策略构建进行探讨,以期为重庆普通高校实施教育国际化策略提供方法与途径。

一、重庆普通高校外语教育国际化必要性

(一)快速国际化的重庆

近几年来,重庆正在快速进入国际化行列。在2008年至2010年期间,国务院先后批准重庆设立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和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重庆已基本建立起三大万亿工业板块和五大新兴涉外服务产业,打通了“一江两翼三洋”的对外开放通道,特别是渝新欧国际大通道、25条国际航线、印度洋通道等。与此同时,重庆“中国五大中心城市”的定位,以及重庆已建立的国际结算中心和正在打造长江上游国际金融中心等表明重庆已由内陆边陲一跃成为内陆开放高地,正逐步迈入国际化城市行列。

此外,从2008—2013年重庆年鉴和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所提供的数据中(表1),可以看出重庆经济正在快速国际化。

表1 重庆经济发展变化情况

(二)教育国际化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3]。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李宇明司长在讨论中国外语规划的文章中指出,“中国正在由‘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转变”[4]2。与此同时,《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根据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需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重庆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提高重庆教育国际合作水平[5]。

从国家到重庆的教育规划可以看出,教育国际化已纳入议事日程。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要应对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内陆对外开放高地建设对国际化人才的强劲需求,以及要实现培养高质量和高水平的国际性人才的目标,高校外语教育必须国际化。正如蔡基刚[6]306、王守仁[7]1等学者所说,面对新的形势,各高校应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8],进一步继续加强和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调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方向,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学科知识和综合文化素养水平,以满足社会对具有国际视野、国际合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国际化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重庆普通高校外语教育国际化现状

事实上,重庆市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国际化战略,2012年启动了针对学生、老师、管理、课程、科技和学术交流6个工程来促进重庆教育国际化。为加快重庆教育国际化的步伐,市政府一直以来重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逐步扩大其规模。2012年12月24日重庆市政府召开了中外合作办学座谈会,专题研究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路、特色以及措施等有关问题,并制定了2012-2017年中外合作办学5个规划,包括80%的高校应与发达国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学生联合培养、课程合作、信息共享、合作研究、合作办学、师资交流,及50%的高校应与国外高校开展实质性、有效、稳定的合作等。

为积极响应“建设长江上游地区教育科技中心和中国西部教育高地”及“教育国际化”的工作目标,重庆市各高校坚持国际化办学发展战略,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凝炼办学特色,不断打造精品办学项目,探索谙熟国际惯例、通晓国际知识及跨文化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

但总的说来,我们认为重庆普通高校外语教育国际化还存在以下不足:

(1)国际化办学力度不够。根据我们对重庆市13所普通本科高校(包括西南政法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的调查,目前各高校国际化办学项目主要是针对本科层次的,如包括中外(如中英、中法、中加)双学士项目(如“2+2”、“1+3”、“3+1”等项目)、国际交换生项目、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CIMA(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FA(特许金融分析师)、ISM(国际结算)等项目,针对硕士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较少,仅3~4个学校有如国际学生硕士项目、中外硕士项目(如“3+2”、“4+2”)等项目;其次,这些项目只是在某一高校的部分学院开设,并未见大规模全校性开设。

(2)外语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如在目前的外语教学听说读写的课程设置中,阅读课程课时数相对较多,听说写相对较少;少量或未开设与专业相关的专门学术外语课程或双语课程和全外语课程,截至2014年,所调查的13所高校中,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仅8门,其中6所学校0门。

(3)教材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材选用过于盲目随意,如随意选用外语原版专业文献,或多年使用陈旧教材等,导致选材和任务等对真实性、学科性、实用性考虑不充分;教材编写缺乏相关理论指导,难易度控制不当,如有的教材内容缺乏连贯性,也没有体现循序渐进、难易递增的原则等。

(4)学生和教师外语水平有待提高。随着基础外语和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有所提高,但其外语水平还是难以适应双语教学或专业外语教学,不少学生感觉学习过程非常吃力甚至想退出与专业相关的外语学习。同时,虽然各高校根据各学科发展需要,积极派遣教师出国留学或进修,但据我们初步调查,目前重庆普通高校中具有外语专业背景或出国半年及以上的双语或全外语教师不到20%。教师本身外语水平受到限制,导致全外语课程难以开设,或难以大面积开设双语课程,而部分已开设的双语课徒有虚名,即教材采用原版外语教材,但课堂用语或考试用语等大部分使用的是母语。

三、重庆普通高校外语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

由于高校外语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势不可挡,鉴于以上重庆普通高校外语教育国际化存在的几点不足,本文提出几点策略以期促进重庆普通高校外语教育国际化发展。

(一)深化国际合作

深化国际合作的前提是加强外语教育国际化理念。重庆虽身在内陆,但作为中国4个直辖市之一,其日新月异的变化及其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重庆正在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之一。但要真正融入国际化以及享受国际化带来的优势,必须使外语教育国际化理念深入人心,提升外语教育国际化高度,把《纲要》所提出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竞争意识和跨文化意识的国际人才纳入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中,使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能为本地服务,还能为全球服务。

其次,提高国际合作的数量和质量。重庆市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办学特点和专业特色,扩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开展国际双边或多边合作办学方式,同时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门类,使学生范围从本科生延伸到硕士生和博士生,不仅要把学生“送出去”,而且也要“引进来”,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形成校内“国际化”氛围。此外,各高校要与国际合作办学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可行性方案,使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等国际化,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优质资源、MOOC等进行远距离学习,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开设课程或讲座,切实提高国际合作办学质量。

(二)完善课程设置,构建多元国际化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不完善的原因在于忽视了相关主体的不同需求。需求分析是任何课程开设的最重要部分之一,正如Belcher[9]135所说,需求评估被看作是所有制定或应该是制定其他决定的基础。因此,各高校在开设相关课程之前,需要对包括学生需求(包括其学习目标、语言水平、不足及所需等)、教师需求、学校需求、社会需求等在内的重要因素进行考虑。各学院可通过召开由外语教师、专业教师、管理者和学生代表参加的 SWOT(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 和 threats)会议、半开放式访谈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相关主体的需求数据进行搜集并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课程设置。

由于重庆市各普通高校学生生源存在巨大差异,即使同一高校内,有的学生可能是一本招生,而有的学生可能是二本招生,即使同一批次内招生的学生,也有可能来自不同地区,因此总的来说,各高校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鉴于此,我们建议课程设置应按照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力求构建多元国际化课程体系,以满足各相关主体尤其是学生的不同需求。

如在新生进校时,对其进行外语分级测试,重视基础好的学生对用外语进行专业学习和工作所需要的学术技能的需求,在一年级为其开设通用学术外语课程,二年级为其开设专门学术外语课程;同时重视基础差的学生对提高非学术语境下外语听说读写的需求,一年级上为其开设大学外语综合课程,可在一年级下为其开设学术外语课程。也可在二、三、四年级开设技能型或学术型听、说、读、写选修课程,部分课程由外教授课,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为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素养,可在二、三、四年级开设跨文化通识类课程,如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中国文化、英美文化、跨文化商务交际等;同时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素养,应在二、三、四年级开设双语课程和全英文课程等。

(三)开发校本教材

教材的难易必须考虑学生的背景,因为学生先验知识与教材难度的不一致必然会导致教学失败。因此,教师尤其是双语教师需要熟悉不同教材,根据自己的课题经验和学习者需求、目标、水平和兴趣等选取最合适的教材。当然,要找到合适的教材确实很难,尤其是目前的双语教材,大多直接使用原版教材,这显然不适合外语水平迥异的重庆市各普通高校学生。因此,各高校及其兄弟院校相同专业的教师可成立校内或跨校教学团队,在充分利用国外资源的同时,结合本市本校具体特点共同研究和开发适合学生的校本教材。

(四)以课程为依托,推动教师可持续发展

教师可持续发展是指教师为适应教育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证其主体素质全面、和谐、自由、持久的发展。由于教师的素质高低是高校外语教育国际化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因此推动教师可持续发展将有助于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队伍的实现。

一方面,以课程为依托,鼓励外语专业教师以语言为工具跨学科学习专业知识,通过跨学科校本培训、进修、攻读学位、团队合作等多层次、多渠道促进教师及教师团队可持续发展,最终使大学外语教师在承担大学外语基础课程的同时,有能力开设或承担学科交叉课程,并逐步具备开设双语专业课程或全外语课程的能力,从而消解其专业危机感,获得自身价值认同。

另一方面,各普通高校应制定相应措施提高双语或全外语教师的语言技能和水平,以推动本科双语或全外语教学工作,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如选派双语教师或专业教师到市内外的外国语大学或国外进行半年及以上的语言技能及相关文化培训,也可对双语或全外语教师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邀请语言专家或本校外语专家对其进行针对性地校本培训。

四、结束语

由于重庆各普通高校非外语专业教师和学生外语水平都有待提高,因此要顺利实现外语教育国际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但由于重庆正在逐步融入国际化行列,因此只要坚信外语教育国际化理念,不断深化与国外办学机构的合作,扩大中外合作办学数量和质量,重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完善现有课程设置,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以及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师队伍尤其是双语和全外语教师的外语水平,重庆普通高校外语教育国际化的实现将值得期待。

[1] 方红,周鸿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特点与趋势[J].江西社会科学,2007(2):215 -219.

[2] 张贞爱,王克非.韩国外语教育国际化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5):346-349.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 李宇明.中国外语规划的若干思考[J].外国语,2010(1):2-8.

[5] 重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 - 09 - 03].http://www.cqjw.gov.cn/site/html/cqjwportal/qtgs/2010-09-03/Detail_3201.htm.

[6] 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306-308.

[7] 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1-5.

[8]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9] Belcher D D.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Teaching to Perceived Needs and Imagined Futures in Worlds of Work,Study,and Everyday Life[J].TESOL Quarterly,2006(1):133 -156.

猜你喜欢

双语外语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