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特异性转移因子对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影响的研究
2015-01-08王得文南金鱼
王得文,南金鱼
(酒泉市畜牧兽医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酒泉735000)
猪瘟又称猪霍乱,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A 类传染病之一,我国《动物防疫法》也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在我国,使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是控制猪瘟的最重要的手段,但是在生产中仍存在免疫失败的情况,使用免疫增强剂来提高动物免疫力,提高猪瘟的免疫效果,已成为猪瘟防控的热点之一。特异性转移因子是指采用某种特定病原感染或免疫人群、动物后再提取的含该抗原特异活性的转移因子,将这种特异的转移因子应用到其他动物,会将这种免疫信息传递给该动物,激发特异性免疫。特异性转移因子的应用范围虽远不如非特异性转移因子广泛,但在肿瘤,免疫缺陷症、各种病毒感染等方面已经取得明显优于非特异性转移因子的效果。猪瘟特异性转移因子具有抗原特异性,可以将供体特定的细胞免疫功能特异地传递给受体。本研究旨在探讨猪瘟特异性转移因子和猪瘟疫苗联合应用,对猪瘟疫苗免疫初免和二次免疫抗体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剂 猪瘟间接血凝抗体检测试剂盒,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
1.1.2 疫苗 猪瘟活疫苗(兔源),某兽用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
1.1.3 试验动物 同一圈舍内,同品种,体重相近,未接种猪瘟疫苗,30日龄仔猪采集血清,进行母源抗体检测,筛选母源抗体为阴性的仔猪用于试验。
1.2 方法
1.2.1 特异性转移因子的制备 用猪瘟疫苗4头份/头给仔猪,首免;5d 后,8 头份/头,二免;10d后,16头份/头,三免;15d后,32头份/头,四免;20 d和30d 后,分别64 头份/头,五免和六免。45d后,处死,无菌采取脾脏,除去其表面被膜、脂肪及结缔组织,绞碎并称重后与等量蒸馏水混匀,匀浆,反复冻融后,离心取上清,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5 ku的超滤膜进行超滤,超滤液经过0.22μm 的滤膜过滤除菌,进行理化性质分析,-20 ℃保存备用。
1.2.2 普通转移因子的制备 选择健康仔猪进行饲喂,不进行任何免疫、不使用任何药物,90日龄时处死,无菌采取脾脏,除去表面被膜、脂肪及结缔组织,绞碎并称重后与等量蒸馏水混匀,匀浆,反复冻融后,离心取上清,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5ku的超滤膜进行超滤,超滤液经过0.22μm 的滤膜过滤除菌,进行理化性质分析,-20 ℃保存备用。
1.2.3 免疫 首免:将试验仔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5头猪。35日龄时进行初免,A 组每头注射猪瘟疫苗2头份+5mL特异性转移因子,B组每头注射猪瘟疫苗2 头份+5 mL 普通转移因子。C组每头注射猪瘟疫苗2头份+5mL生理盐水。
二次免疫:于65日龄时进行二次强化免疫。A组每头注射猪瘟疫苗2头份+5mL特异性转移因子,B组每头注射猪瘟疫苗2头份+5mL普通转移因子,C 组每头注射猪瘟疫苗2 头份+5 mL 生理盐水。
2 结果与分析
依照猪瘟间接血凝抗体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和判定,分别于首免后第4、7、14、21d,二免后第4、7、14、21、28、60、90d采集血清,进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猪瘟特异性转移因子对猪瘟免疫抗体水平影响 log2
结果显示,A 组与C 组之间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A 组与B 组之间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B 组与C 组之间也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
3 讨论
猪瘟疫苗首免和二免时配合转移因子,对提高免疫抗体具有明显的效果。本研究中猪瘟特异性转移因子对提高猪瘟免疫抗体效果极为显著,与使用普通转移因子相比也有明显的效果。特异性转移因子是指转移因子能将供体特有的细胞免疫功能转移给原本无此反应的受体,转移速度迅速,通常可在受体接受转移因子后的4h~24h便可获得相应的细胞免疫功能,可维持数月或数年之久。在本试验中,A 组首免和二免后第4d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猪瘟特异性转移因子刺激启动了细胞免疫功能;90d后,A 组抗体水平仍然很高,达到了激发快速产生抗体,延长有效保护时间的效果。
在我国,疫苗免疫是预防猪瘟的主要方法。国内疫苗生产厂家多以“头份”为注射单位,每次免疫要求每头注射1头份。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运输、储存、注射部位、注射剂量等因素,注射1头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广大养殖户均采取加大剂量的办法,提高免疫质量。多数养殖户每次免疫注射2头份/头,更有甚者每次免疫注射4头份/头。
[1] 张庆茹,张铁,郭红斌.猪瘟预防免疫研究进展[J].河南畜牧兽医,2005,26(12):17-19.
[2] 王鹤,陈心秋.特异性转移因子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4,20(8):582-584.
[3] 邓雄,张传海,张美英,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的制备及其免疫活性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4,25(2):65-67.
[4] 朱曼华,朱海红,周林福.甲胎蛋白特异性转移因子制备及鉴定[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4(1):24-26.
[5] 元永平,张佩君,陈德坤.猪瘟特异性转移因子的制备和免疫活性鉴定[J].动物医学进展,2007,28(2):5-7.
[6] 刘雁,李坚,袁明龙,等.利用转移因子提高猪瘟免疫效果的研究[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9(6):18-19.
[7] 郭成留,程会昌.动物转移因子及其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3(6):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