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喀喇昆仑山驻训部队疾病谱调查分析

2015-01-08李年华崔建华徒云芳王宏运阳盛洪

西南国防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高原病驻训高原

李年华,崔建华,徒云芳,王宏运,阳盛洪

喀喇昆仑山是我国国防建设的重点地区,自然环境异常恶劣[1],2013 年7~10 月,某部在喀喇昆仑山执行野外训练任务。 为了解部队在此地野外驻训的疾病发生规律,促进科学组训, 本研究对官兵驻训期间的疾病谱进行了调查,现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13 年7 ~10 月在喀喇昆仑山驻训的某建制部队,均为男性,年龄17~50(24±3.8)岁;均出生于平原, 进驻高原前体检健康;16.2%的官兵有西藏阿里高原(平均海拔4300 m)1~3 个月短期执行任务史,其余均为初入高原。

1.2 驻训地环境 驻训点在海拔4000~5000 m 区域内展开,演习点海拔高度5100 m,为典型高寒山地地貌,空气稀薄缺氧,植被罕见,干旱少雨,相对湿度为30%~50%;驻训时7~9 月中旬为暖季, 平均气温3~10 ℃,9 月下旬~10 月为冷季,平均气温-(4~7)℃,昼夜温差大,夜间最低气温低于-10 ℃;驻训地气流多变,风力大,平均风速4.5 m/s,午后最大风速可达25 m/s。

1.3 调查方法 进驻高原前,由卫生管理部门组织对保障军医集中培训,统一诊断标准,下发《疾病登记本》和《保障日志》,并要求记录官兵进驻高原途中、驻训期间、返回平原途中的所有健康数据信息,包括门诊、住院、巡诊资料等。 驻训结束后,数据汇总分析由本课题组负责。 疾病的分类标准参照《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名称与代码标准应用指南》分类标准(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训练伤的诊断依据总后卫生部颁发的《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WSB38-2001), 并按2013 年补充规定增加中暑、冻伤、急性高原病等特殊环境损伤纳入监测报告范围;高原病的诊断依据《职业性高原病诊断标准》(GBZ 92-2008)[2]。

1.4 统计学处理 由双人录入数据, 核查后采用SPSS 11.5 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同一患者同一疾病多次就诊按1 例计算,同一患者不同疾病按疾病诊断数计算例数。

2 结果

2.1 疾病发生情况 驻训期间共发生疾病2994 例,按系统疾病排名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1274 例(42.55%)、感觉器官疾病596 例 (19.91%)、 消化系统疾病564 例(18.84%)、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383 例(12.79%)、其他177 例(5.91%)。按疾病统计,前3 位依次是上呼吸道感染1249 例(41.72%)、胃肠炎455 例(15.20%)、训练伤321 例(10.72%),见表1。

表1 驻训期间疾病构成比

2.2 训练伤及急性高原反应发生情况 321 例训练伤患者中,以软组织损伤257 例(80.06%)和特殊环境训练损伤53 例(16.51%)为主;特殊环境损伤中,高原肺水肿15 例,冻伤36 例,中暑2 例,无高原脑水肿发生。 整个驻训期间, 部队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为26.55%, 其中轻度(92.97%)、中度(5.63%)、重度(1.40%)。

3 讨论

以往资料显示, 未习服人群在进驻海拔4000 m 以上地域时,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为60%~90%,有部队在进驻喀喇昆仑山海拔5010 m 某地时,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率高达74%[3-4]。 本次为期4 个月的驻训,部队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率在30%以下,低于历史水平,发生的15 例高原肺水肿也全部在高原现场治愈。 分析原因,一是周密谋划。 在进驻高原前,部队派出人员进行现场勘察,邀请高原军事医学专家进行健康教育, 并指导制定高原病全程防治方案。 二是卫勤保障有力。 成立了由军政副职任组长的卫勤领导小组,区分机动途中、初期习服、适应性训练、演习等不同任务合理配置卫勤力量,体系医院也派出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对官兵全面体检、定期巡诊,还在演习期间派出20 人的医疗分队全程保障。三是卫生防护到位。组织对医务人员和卫生员培训,要求官兵在进驻高原前2~3 d 服用红景天胶囊等预防药品, 按照每辆运输车1 个钢化氧气瓶、每个驾驶员1 个氧气袋的标准确保氧气供应。 部队适应性训练期间,还开设氧吧用于缓解高原重体力作业后的疲劳。

调查结果显示,呼吸系统疾病占到42.55%,发病人次最多,与以往高原驻训情况一致[5-6],这与喀喇昆仑山高寒气候特点密不可分。喀喇昆仑山野外驻训,昼夜温差大,一天内也经常"四季分明",极易在训练出汗后受凉诱发上呼吸道感染。 加之午后有大风天气,帐篷长时间处于密闭状态,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五官科疾病中以牙周病、口腔溃疡发病率较高, 其原因多与不良卫生习惯和饮食结构有关。 驻训部队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于河流水和雪融水,水质硬度高,又因大规模人群活动的影响,水源易受污染,可引起牙结石和口腔感染。 驻训地远离国道, 蔬菜供应困难, 饮食中缺乏B 族维生素, 是诱发口腔溃疡的重要因素。 调查还发现,官兵对配发的多维元素片使用率不高,部分战士反映服用后可引起遗精。 高原辐射强烈,紫外线强度比平原增加1.47~2.5 倍[7],可引起视网膜损伤,严重时可导致雪盲和白内障。 本次调查结膜炎有91 例,以畏光、流泪、疼痛为主,室内休息、对症治疗后3~5 d 治愈。为预防紫外线损伤,长时间野外作业应佩戴有色眼镜防护。扁桃体炎在平原部队驻训中偶见报道,本次调查有84 例发生,其中67 例为化脓性扁桃体炎,病程持续时间长,与长期野外驻训,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免疫调节机制失常有关,应引起关注[8]。

调查资料还显示, 消化系统疾病发生564 例(18.84%),以胃肠炎(455 例)为主,还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大量研究证实,低氧血症可引起神经、体液和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胃肠黏膜因缺氧发生病理生理学改变,还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和免疫功能改变,增加了胃肠道功能紊乱、炎症和感染的危险,这可能是高原驻训官兵胃肠炎发生的主要原因[9]。另一方面,部分后勤人员对高原炊具使用方法不当,夹生饭现象时有发生,部队晚餐时常有扬沙天气,官兵进食过快,同时因高原反应出现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食欲减退等,均可引起消化系统疾病。

大脑中枢神经运动系统对低氧非常敏感,以往的研究也证实,急、慢性缺氧可导致人的脑功能发生障碍,表现为注意力涣散和协调能力下降[10-11]。 本次驻训发生257 例软组织损伤,以擦伤最为多见,直接原因多为战术训练、装备拆卸组合、挖掘战壕所致,但实际上与低氧致脑体功效下降密不可分。 此次驻训时间由7 月份开始持续到10 月下旬, 从高原暖季持续到冷季, 出现了2 例中暑和36 例冻伤,提示高原环境下训练保障工作要更加有针对性。 笔者在实际经历中也感受到, 午间帐篷和装甲车内温度可达35 ℃以上,而夜间温度可降至0 ℃以下,白天长时间野外驻训可引起中暑,晚间站哨或夜训时则易发生冻伤。

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喀喇昆仑山高原驻训卫生防护提出几点建议:(1)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预案,包括高原病就地抢救、伤病员紧急后送、卫生防疫等。 (2)高度重视行军途中和训练初期的卫生学防护,做到"急中有缓"、训练时间"先短后长"。(3)注重防寒保暖,根据进驻高原的季节和气温,穿戴和携行个人军需被装物资及相应的皮肤保护用品。(4)配备口腔科、皮肤科、眼科等专科人员,做好高原常见疾病的防护。 (5)训练后期要组织好文体娱乐活动的开展,缓解长时间高原驻训引发的心理应激问题。

[1] 王引虎,崔建华,阳盛洪,等. 我军高原军事医学发展现状与思考[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5):535.

[2] 朱桐春,吴天一,赵金恒,等. GBZ 92-2008. 职业性高原病诊断标准[S].

[3] 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 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J]. 高原医学杂志,1996,6(1):2-4.

[4] 冯光卉.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与高原病[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3): 83.

[5] 张西洲,陈占诗.人到高原[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6:93.

[6] 张林,殷旭东,卢林,等.某部夏季高海拔高原野外驻训期间疾病谱调查[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1):82-84.

[7] 刘军桂,孟建明,张文全,等.驻高原高寒地区某部疾病谱特点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3):47-49.

[8] 刘容,郭从涛. 高原环境对驻训官兵急性结膜炎发病影响的观察[J].人民军医,2012,55(6):488-489.

[9] 张西洲,王引虎.高山生理与病理[M].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4.

[10] Kleessen B, Schroedl W, Stueck M, et al. Microbial and immunological responses relative to high-altitude exposure in mountaineers[J]. Med Sci Spores Exerc, 2005,37(8):1313-1318.

[11] 马勇,张西洲,肖东,等.高原急慢性缺氧对人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6):443-445.

猜你喜欢

高原病驻训高原
应激肽在高原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某部野外驻训卫勤保障工作的几点体会
1起部队野外驻训桶装水微生物污染事件的调查
Journal of High Altitude Medicine Editorial Acute or 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what′s the greater challenge?
野外驻训综合身心干预平台的构建
藏族青少年再次返藏急性高原病发病率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