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现状及分析
2015-01-08韩明对陈素燕陈郁强
韩明对 陈素燕 陈郁强 谢 扬 黄 铿
在我国,院前急救疾病谱上以创伤类患者最常见[1],研究表明创伤患者被及时送往创伤中心,其死亡风险明显降低[2]。汕头市院前急救主要依托于各不同等级医院院前出车,本研究就汕头市2013 年院前急救的创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创伤院前急救的现状及分析不同等级医院院前出车情况,这对于优化本地院前急救资源的配置、提高院前急救的效率和抢救能力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收集了2013 年1 月1 日~12 月31 日广东省汕头市120 急救指挥中心数据库中所有院前急救患者资料,将呼叫原因分为车祸伤、外伤跌倒伤、打架伤、烧烫伤、运动伤、机器伤、爆炸伤、骨折等纳入创伤院前急救。
1.2 方法
将所有院前急救创伤患者资料导入Excel 表格进行统计分析,回顾性分析院前急救11 796 例创伤患者的性别、年龄、死亡率及发生时间,比较不同等级医院院前出车的时间和死亡率。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使用t 检验,P <0.05 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汕头市2013 年常住人口达到5 448 100 人[3],汕头市120 指挥中心急救站覆盖了全市所有的区县。2013 年创伤性院前急救出车13 308 次,其中空车次数为2 917 次,空车率达到24.7%,共接到了11 796 例创伤院前急救的患者。
2.1 院前急救的创伤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
11 796 例院前急救的创伤患者,平均年龄为(39. 2 ±18.7)岁,男7 662 例,女4 134 例,男女比例为1.85∶1。其中死亡患者共有251 例,创伤患者死亡率为2.1%。男女比例为3.40∶1。
根据患者年龄分为10 个年龄阶段。可见在进入青少年阶段后,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例数迅速增加,20 ~50 岁年龄段为创伤患者的高发年龄段,在21 ~30 岁年龄段达到最高峰,占24.8%,随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创伤患者的例数缓慢下降(见图1)。而20 ~49 岁年龄段为院前急救的创伤患者死亡高发年龄段,在30 ~39 岁年龄段达到最高峰,占19.5%(见图2)。
图1 所有患者年龄分布图
图2 死亡患者年龄分布图
2.2 院前急救的创伤患者的不同时间分布
以1 h 为一个单位将全天分为24 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呼叫人数不尽相同,其分布的高峰在每天21:00 ~21:59,之后逐渐下降,在凌晨05:00 ~05:59 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例数降至最低。在08:00 ~08:59 和18:00 ~18:59 分别有一小高峰(见图3)。
将1 周分为7 个单元,在工作日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例数相对较平缓,在休息日其例数迅速升高,在星期日达到高峰(见图4)。
图3 每天不同时间段分布图
图4 不同工作日与休息日分布图
2.3 不同等级的依托医院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及死亡率
汕头市院前急救模式属于指挥型,120 急救指挥中心负责院前急救指挥的总调度,统一指挥依托医院。根据依托医院的等级不同,分为三级、二级、一级三组医院,其中三级医院6 家,二级医院10 家,一级医院(卫生院)28 家,比较各组医院(卫生院)创伤院前急救的到达时间(包含调度时间)、现场时间、返院时间和总时间,各组之间的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体见表1。三级、二级、一级三组医院的创伤患者院前死亡率分别为1.49%、2.14%、3.90%,一级医院院前急救创伤患者死亡率是三级医院的2. 62 倍(3.90%∶1.49%),二级医院院前急救创伤患者死亡率是三级医院的1.44 倍(2.14%∶1.49%),具体见表2。
表1 不同等级医院的院前急救时间(±s,min)
表1 不同等级医院的院前急救时间(±s,min)
组别例数/n 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院时间出车总时间三级医院6 04710.35 ±6.485.68 ±7.3811.85 ±10.7527.88±15.92二级医院3 59711.37 ±7.316.08 ±8.7415.10 ±10.8932.55 ±17.08一级医院2 15212.03 ±8.445.78 ±8.4516.83 ±13.2034.64 ±20.30总数11 79610.97 ±7.165.82 ±8.0113.75 ±11.4630.54 ±17.38 P 值<0.01<0.05<0.01<0.01
表2 不同等级医院的死亡率比
3 讨论
2013 年汕头市所发生的创伤院前急救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5∶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并且在所有创伤院前死亡的患者中男性更是女性的3.4 倍,这提示男性是创伤事件主要的受害者。我们统计分析表明20 ~49 岁年龄段为创伤性院前急救的高发年龄段,占61.4%,在21 ~30 岁年龄段达到最高峰,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创伤院前急救的发生频数逐渐下降(见图1),与国内外一些研究所描述的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点相一致[1,4],这可能与青壮年是社会主要生产劳动力并且也是从事危险性工作的主要人群有关[5]。因此加强安全生产、强化安全意识将是降低创伤发生率的有力手段。另外我们的数据表明30 ~39 岁是创伤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年龄阶段(见图2),这部分人群往往是社会的精英阶层,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减少院前创伤患者特别是中年人的死亡率,对减少家庭的痛苦、社会的经济损失有着重大的意义。
每天在不同的时间段创伤患者发生例数分布不同,在08:00 ~08:59 和18:00 ~18:59 分别各有一小高峰(见图3),其原因与上下班、上学放学高峰期道路繁忙相关[6]。而交通事故道路创伤是15 ~29 岁年轻人的主要死因[7],同时90%的交通伤是发生在发展中国家[8]。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交通安全的宣传,其中骑摩托车戴头盔、使用安全带等安全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交通事故中患者损伤的严重程度[9]。在每天21:00 ~21:59 创伤性院前急救出车频数达到峰值,这与当地居民夜生活活动频繁,容易发生车祸、酗酒斗殴有一定的关系。同时由图4 可见在周末创伤性院前急救发生频数明显升高,这主要是因为周未在户外活动的频率及时间较高。由上述,决策者可根据创伤发生高峰时间点来调整院前急救人员的安排。需要注意的是,汕头市的创伤院前急救出车空车率高达24.7%,应加强群众教育,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
汕头市院前急救模式属于指挥型模式,在其依托的医院中,三级医院承担着汕头市创伤患者主要的院前急救任务,占了一半以上(51.3%),但三级医院只占了院前急救站点的12.5%,这表明三级医院的院前急救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三级医院院前急救资源相对丰富,辐射范围较广。从表1 中可见三级、二级、一级医院之间的到达时间(包含调度时间)、返院时间和总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三级医院所用时间最短,而一级医院用时最长,这可能是因为越高级的医院其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相对也越合理、严格。所有创伤院前急救的到达时间(包含调度时间)、现场时间、返院时间和总时间分别为(10.97 ± 7.16)、(5.82 ±8.01)、(13.75 ±11.46)、(30.54 ±17.38)min,这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10]。另外我们发现汕头市医院等级越高院前创伤患者死亡率越低,其影响因素与院前急救设备方面和队伍人员相关[11]。二级、一级依托医院院前急救设备落后使现场救治无法有效开展,往往是赶到现场只是充当“搬运工”,同时基层医院急救半径过大,院前急救人员不足,救治能力低下,这些方面都影响着院前患者死亡率。因此,加大院前急救的投入和规范急救人员的岗位培训有利于保证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
综上所述,通过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汕头创伤院前急救的患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段来合理配置院前急救资源。同时相关卫生部门应该加大院前急救方面的投入和争取政策支持,尽可能地建立专职的院前急救队伍,推动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
[1] 张在其,骆福添,陈 兵,等.我国八个大中城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11):1130 -1136.
[2] MCCOY C E,CHAKRAVARTHY B,LOTFIPOUR S. Guidelines for Field Triage of Injured Patients:In conjunction with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published by th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J]. West J Emerg Med,2013,14(1):69 -76.
[3] 汕头市统计信息网,http://sttj. shantou. gov. cn/tjsj/tjnj2013/3/_.htm. 2013.
[4] CDC's WISQARS:web -based injury statistics query and reporting system[EB/OL]. http://www. cdc. gov/injury/wisqars/LeadingCauses.html.Accessed October 5,2012.
[5] 姜 钰,吴新宝.我国创伤流行病学的现状与未来[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2):165 -168.
[6] HEYDARI S T,HOSEINZADEH A,SARIKHANI Y,et al. Time analysis of fatal traffic accidents in Fars Province of Iran[J]. Chin J Traumatol,2013,16(2):84 -88.
[7] LOZANO R,NAGHAVI M,FOREMAN K,et al. Global and regional mortality from 235 causes of death for 20 age groups in 1990 and 2010: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Lancet,2012,380(9859):2095 -2128.
[8] SAMI A,MOAFIAN G,NAJAFI A,et al. Educational level and age as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road traffic accidents[J]. Chin J Traumatol,2013,16(5):281 -285.
[9] KIRBY T. USA reviews motorcycle safety laws as crash deaths increase[J]. Lancet,2013,381(9873):1171 -1172.
[10] BLANCHARD I E,DOIG C J,HAGEL B E,et al.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response time and mortality in an urban setting[J].Prehosp Emerg Care,2012,16(1):142 -151.
[11] 张美贞,曾燕转,张爱容,等.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院前安全管理的探讨[J].现代医院,2013,13(3):141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