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强军目标努力打造我军特色战斗文化

2015-01-08乔翔

政工学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强军官兵文化

●乔翔

聚焦强军目标努力打造我军特色战斗文化

●乔翔

战斗文化是滋养战斗精神的深厚土壤。在推进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中,必须把部队战斗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统领,不断培育官兵勇往直前的军心士气和能打胜仗的战斗精神。

一、切实把握战斗文化的精髓要义

战斗文化在战争实践中孕育形成,最大的魅力在于其鲜明的战斗性,是服务于战斗精神培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文化形态。

战斗文化是打仗的文化,是培育尚武精神的文化。军人生来为打仗。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是军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身为军人,必须始终秉持迎战的心态,坚持打仗的状态,保持冲锋的姿态,以枕戈待旦的常态随时备战、随时应战、随时胜战。尚武精神不是自然生成和天生赋予的,它需要昂扬奋进的战斗文化来培育和激发。这种战斗文化,是体现军人职业特征的文化,是充满“兵味、战味”的文化,是以思战、谋战、备战为主题的文化,是通过反映激烈的战斗训练场面、讴歌先进的英雄模范、营造爱军精武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熏陶官兵的情操,不断激发尚武精神的文化。

战斗文化是铸魂的文化,是催生坚定信念的文化。“魂者,器物之统摄也。”一个军人没有了灵魂,就成了行尸走肉;一支军队没有了灵魂,就成了乌合之众。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革命军人的灵魂和安身立命之本,是战胜困难、抵御诱惑的决定性因素。文化是铸造灵魂的熔炉。没有文化的滋养,就没有灵魂的彻底洗礼,就没有精神力量的充分迸发。战斗文化是铸魂育人的文化,是高扬信仰之旗、坚定官兵理想信念的文化。人民军队在漫长的革命实践中,在血与火的冶炼下,铸就了蕴含丰厚红色基因的战斗文化。正是这一文化的“红色特质”,我们才能构筑坚固的精神高地、保持强大的信仰力量,使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战斗文化是砺剑的文化,是激励血性胆气的文化。血性,是军人的脊梁,胜利的基因。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千难万险、大小战斗无数,无一不是靠着一股血性之气,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强敌,取得了一次次的伟大胜利。练兵先练胆,铸剑需砺锋。战斗文化诞生于战火硝烟,成长于艰苦卓绝,是培育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精神的文化沃土。

二、用强军目标引领战斗文化建设

习主席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高度,明确提出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一强军目标,为战斗文化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把铸牢强军之魂作为战斗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治军先治心,强军先强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系我军性质和宗旨、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和建军之魂。新形势下,战斗文化的首要职责,就是充分发挥其育人和导向功能,使之成为确保官兵忠诚于党的铸魂利器。要狠抓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头脑,教育引导官兵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决策指示上来。要强化忠诚意识,坚持不懈抓好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坚定信念,铸牢军魂,让听党指挥成为自觉意识。要明辨是非,坚持不懈发挥战斗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不断矫正官兵价值取向,自觉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观点,不断夯实高举旗帜、听觉指挥的思想根基。

坚持把聚力强军之要作为战斗文化建设的根本标准。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能打胜仗是军队根本职能的集中体现,是军队存在的根本意义和价值所在。新形势下,战斗文化建设必须始终扭住强军之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以文化力催生战斗力,在服务打赢中彰显文化软实力的巨大功效。要大力培育尚武、习武、精武之德,始终强化官兵的打仗思想,坚定军人为打仗而生的信念,强化官兵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精神,把广大官兵的主要心思和精力聚焦到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上来。要下大力气锻造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胆气,确立官兵敢打必胜的信念,用更多更好的文化成果,激励官兵自觉投身于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要以时代发展和使命任务为牵引,以理论和实践创新为动力,发挥战斗文化对战斗力体系各要素的渗透作用,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军队硬实力,让人民军队成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雄师劲旅。

坚持把夯实强军之基作为战斗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责。新形势下,战斗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强军之基,不断强化官兵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意识,规范官兵行为,培育优良作风,保持人民军队长期形成的良好形象。要坚持和弘扬革命文化传统,积极运用历史经典、红色资源等教育熏陶官兵,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永葆人民军队的本色。要大力加强和改进作风,用能否保持和发扬部队的优良作风来检验战斗文化的先进性,真正在求实、务实、落实上下功夫,反对和克服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通过文化的力量整治各种不良风气,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培养正直、无私、廉洁、坚韧的品格,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展示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光辉形象。

三、在强军兴军中努力打造特色战斗文化

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多元思想文化的新挑战、现代传媒的新发展,必须紧贴使命任务不断拓展途径渠道,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中努力打造具有我军特色的战斗文化。

创作富有战斗格调的文化产品。要深入基层连队、边关哨所、高山海岛,捕捉最为鲜活生动的创作素材,描绘部队紧张的战斗训练生活,特别是要紧贴重大演训任务、重大装备工程、重大战场建设,瞄准军事斗争准备和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等重大现实题材,潜心创作、精心开掘、用心打造。要充分挖掘党史军史资源,切实把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作为主旋律,让官兵感受到人民军队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在内心深处积淀起军人的荣誉、使命与担当。要坚持“姓军”“为兵”,多创作能够张扬英雄品格、激活血性豪气、唤起战争忧患的作品,给官兵精神补钙、士气加钢、思想淬火,更加有效地激发起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的热情。

开展洋溢战斗激情的文化活动。要持续激发官兵自觉在任务中磨砺摔打、敢打敢拼,始终保持当主力、打头阵的战斗信念。要组织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博物馆等,让官兵学习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建立而浴血奋战的崇高精神品质,使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净化、灵魂得到升华。要重视战斗仪式文化激励,每次重大任务结束后,举行隆重的总结表彰大会,表彰奖励英模典型,增强军人这一特殊职业的使命责任荣誉,让庄重神圣的军事仪式提升官兵当兵光荣、精武光荣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形成崇尚荣誉、珍惜荣誉、创造荣誉的鲜明导向。

建设充满战斗气息的文化环境。要构建以尚武精神为主题的营区文化,因地制宜地建造军史馆、战斗历程主题公园、军史文化长廊、英模雕塑园等红色战斗文化场所,使广大官兵在身临其境中耳濡目染,把战斗精神转化成特殊环境生成的天性和血性。要构建以凸显实战色彩为主基调的野战文化,按照战斗化的要求,合理布局营区、室内、训练场环境,搞好野战文化环境布置,营造浓厚的野战文化氛围,注重浓郁实战环境对人的心理暗示和文化衬托作用,让官兵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充分激发“时刻准备着”的战斗意识。要构建以激发战斗意识为主旋律的网络文化,着眼满足官兵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让官兵对战斗精神的理解更直观、更形象、更具体,真正把虚拟网络变成官兵增知明智、励志淬火的空间和阵地。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政研中心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强军官兵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强军路上
强军 强军
走在强军路上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