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军民融合的政治工作格局
2015-01-08项飞
●项飞
加快形成军民融合的政治工作格局
●项飞
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也是推动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推进政治工作思维理念、运行模式、指导方式、方法手段创新,提高政治工作信息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军民融合的政治工作格局,增强政治工作主动性和实效性。加快形成军民融合的政治工作格局,需要牢固树立大政工理念,不断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
一、深化军民融合树立大政工理念
面对官兵成分结构和思想行为方式的新变化,做好铸魂育人工作必须把部队、社会和家庭衔接起来。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脱离了人,政治工作就空对空了。当前,我军官兵成分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家庭出身、文化程度、经历阅历、个人追求差异性大,部队教育管理、官兵关系呈现许多新的特点。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在社会深度转型、高度开放的条件下,有效掌握官兵真实思想和政治倾向,始终保持官兵政治坚定和思想道德纯洁,需要部队、社会和官兵家庭有效衔接配合。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是强军兴军的时代召唤。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蕴含着军人的武德要求,体现着社会的主流价值,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革命军人身上的具体体现。把青年官兵培养成“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需要部队、社会和官兵家庭各负其责,同时对推动全社会向上向善也具有巨大引领和辐射作用。
面对我军改革发展和使命任务拓展的新要求,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服务保证作用必须把军内军外结合起来。随着我军使命任务不断拓展,政治工作服务保证的领域和功能也要相应拓展。在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准备进程中,政治工作必须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紧贴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积极作为,在强化服务保证作用中彰显威力。同时,由于军事斗争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显著增强,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号令意识。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进程中,必须树立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和战略利益拓展的观念、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观念和全国全军一盘棋观念,实现政治工作的运行模式与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的高度契合。实现强军目标需要有一流的人才队伍作支撑,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如何有效依托国民教育培养选拔部队建设所需相关人才,是深入推进政治工作军民融合的重要任务。
面对信息网络深刻改变思想舆论环境的新形势,适应信息化要求创新政治工作必须把网上和网下结合起来。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广泛应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更加频繁。青年官兵朝气蓬勃,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一些同志对党和军队的奋斗历史和优良传统知之不多,对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缺乏切身感受,如果不加以正确教育引导,就容易受到侵蚀和蛊惑。针对过好网络关这个政治工作的重大现实课题,必须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研究信息网络、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推动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要高度重视网上意识形态斗争这个主战场,按照网络生态和运行规律,综合运用法律手段、技术手段治理网上乱象,让网络空间成为激发正能量的坚强阵地。
二、深化军民融合增强军事职业吸引力和军人使命感荣誉感
军队作为一个武装集团,是要随时准备打仗的。正因为如此,军事职业成为最富牺牲精神和最需社会尊崇的职业。增强军事职业吸引力对于激发官兵献身国防的热情和动力,凝聚强军兴军的意志和力量,推动强军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军事职业的吸引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毋庸讳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深刻转型,国防和军队建设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军事职业的吸引力面临新的挑战,征兵难、吸引保留人才难等问题就是突出表现。影响军事职业吸引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军事职业本身所具有的艰苦性、风险性和牺牲性等因素,也与个体的思想认知和社会整体的环境氛围密切相关。提高军事职业吸引力,在注重激发官兵献身国防的热情和动力的同时,更应深化军民融合,营造全社会关心国防崇尚英雄的社会环境。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进程中,尤其要把牺牲奉献精神与强化政策制度激励统一起来,通过健全有利于官兵成长成才、安心敬业的职业发展机制,推动军人和军属身份地位、权益保障、国家优待抚恤安置立法,深化医疗、住房和工资、保险等制度调整,完善体现军事职业特点的待遇保障体系,提升军事职业的比较优势,使军人成为社会尊崇的职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支持军队建设和改革,落实复员转业军人安置、离退休干部和伤病残人员移交、随军家属就业等政策规定,配合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坚强后盾。
军人最崇尚荣誉。军人荣誉感是军人对其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的自我感知,对于提振军心士气十分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设立烈士纪念日、迁回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等措施,给予为国为民牺牲的烈士极大的荣誉和敬仰,对于在全社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军人荣誉感发挥了积极作用。激发军人荣誉感,需要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军人、崇尚英雄的良好风尚。一方面,应构建完善军人荣誉法规体系并健全维护军人权益的相关法规制度,突出强军打赢的鲜明指向,完善荣誉证章制度,规范重大荣誉纪念形式,将军队奖励纳入国家荣誉制度建设范畴,全面提高军队荣誉的立法层次和社会认可度;另一方面,通过深化军民融合,拓展双拥工作和军民共建的内容形式,协调推动烈士纪念设施等爱国主义教育设施进入各地的城镇建设规划,规范节庆阅兵、烈士公祭等活动,形成关心国防、崇尚英雄的社会氛围。对于那些刻意抹黑我军英雄人物、任意歪曲我军光辉历史的现象,决不能听之任之,必须引起高度警觉并予以有力的回击。
三、深化军民融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和感召力
贯彻落实强军目标,要始终扭住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以积极主动的工作占领部队思想阵地、文化阵地、舆论阵地,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在社会深刻变革和日益开放的环境下,一些消极腐朽的东西不可避免会侵蚀部队。强固广大官兵的精神支柱,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作用。但在一些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待提高。主要问题是有的教育接地气不够、联系实际不紧,说不到官兵心坎里,唤不起思想共鸣,没有找准穴位,打鼓没有打到点子上。深化军民融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强其时代性和感召力。
首先,通过深化军民融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拓展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容的拓展主要体现为:重温历史,在学史明理中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官兵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把握现实,在感受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果中坚定官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自信;感受人文,引导官兵准确把握基本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次,通过深化军民融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体现用真实打动人的教育原则。信仰植根于实践。教育的成效和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内容是否真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本身,就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奔着现实问题和活思想去,引导官兵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联系中国梦引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联系我们党正风反腐、革弊鼎新带来的清新气象,在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中释疑解惑、学深悟透,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凝聚共识、学以致用,在更深层次上增进对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进对党中央、习主席的信赖和拥戴,培养革命军人忠诚可靠、英勇无畏的精神。再次,通过深化军民融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根据信息社会官兵认知方式和行为特点,充分借鉴地方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利用富有时代感的形式载体,既理直气壮讲大道理,又深入浅出讲实道理,着力增强教育的渗透性和实效性。
【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