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应把握好四个贴近
2015-01-08姚丽华
·姚丽华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应把握好四个贴近
·姚丽华
当前,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依托的时代环境和使命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的挑战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要切实打牢官兵“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思想根基,就必须把握好四个贴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聚焦时代主题创新和发展,为实现强军目标、支撑强国伟业发挥好生命线的服务保证作用。
一、以深化教育内容为重点,贴近使命任务为能打胜仗服好务
内容体现着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决定教育的形式和效果。新形势下,只有围绕强军目标深化教育内容,才能契合部队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
深化理论教育内容,紧扣强军目标围绕铸军魂搞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主席系列重要论述为核心内容,全面覆盖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军队性质宗旨、形势政策、遂行任务要求等内容。紧紧围绕强军目标,着力统筹好理想信念和军魂教育、职能使命和战斗精神教育、道德法纪和优良传统教育等重大教育。提高对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我军根本职能认识,认清我党理论体系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指南针。在科学培养中确保新一代革命军人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优化经常教育内容,紧贴使命任务瞄着打胜仗搞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紧跟形势任务加强职能使命、形势战备、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等经常性教育内容,实现教育内容与使命任务、部队实际和形势需求相对接。对照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标准要求,深入查纠信念信仰、练兵动力、血性胆气、道德品行方面的问题。引导官兵认清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破除和平积习,铸牢战斗精神。在使命担当和任务要求中强化责任,在不断提高打赢能力中树立信心,在反复摔打锤炼中练就胆气,持续激发官兵打胜仗的政治热忱。
强化特色教育内容,紧追现实问题盯住解难题搞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做到因势而动、因需而变,紧跟官兵的思想动态,奔着现实问题和活思想去,找到穴位、把准脉搏、打准鼓点,有的放矢做好工作。官兵的目光聚焦在哪里,教育就跟到哪里,抓住官兵最关心的热点、疑点、焦点、盲点适时设置教育内容。坚持有什么思想问题就搞什么教育,有什么思想疑惑就澄清什么认识,做到重点问题深入讲、敏感问题正面讲、热点问题辩证讲、难点问题专家讲,及时消除官兵的思想困惑,确保以理论的清醒促进行动的自觉。
二、以拓展教育形式为平台,贴近官兵需求为释疑解惑搭快桥
形式是提升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有效载体,必须灵活运用,伸展教育空间,创造出官兵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最大化地发挥教育功效。
善用官兵喜闻乐见的新兴媒体,推行自主式教育。习主席明确指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网络化生存生活的青年官兵,我们面临的战争是信息化战争,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因此,必须加快建设信息化政工的步伐,真正占领和建好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充分利用好军网平台,阐释理论、开展教育,激发官兵积极参与的自主意识,搭建自我教育平台,形成人人是教员、处处是课堂的教育格局。使教育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从有限时空走向全时空,切实为思想教育注入时代元素,为生命线加载“数据链”。
发挥官兵同心协力的集体智慧,开展互动式教育。随着官兵思维观念的开放多元、民主意识的逐步增强,传统的硬性“漫灌式”教育方法已很难使官兵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势而为,对于一些倾向性问题、热点问题或时事、新出台的法规政策等,可选准切入点,集中组织官兵采取交心会、辩论会、答疑会等形式进行研讨交流,让官兵敞开思想、各抒己见,引导官兵在思想碰撞中消除疑虑,在正反辩论中澄清是非,在相互启发中明白道理,在角色互动中启迪思想,在领悟道理中认可教育,实现自我提高。
依托驻地融合多方面教育资源,实施开放式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军营,还要在集中授课、宣扬典型、文化熏陶、心理疏导等多种教育方式的基础上,拓展网络课堂、社会课堂、任务课堂、实践课堂等多种教育渠道。主动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可以在部队相对集中的地区,探索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协作区,开辟出多样化课堂。实现育人有院校依托、授课有教授登台、活动有专家指导,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让官兵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中耳闻目染、亲身体验,深化理解认识,实现教育的同频共振。
三、以优化教育队伍为抓手,贴近能力提升为教育对象选良师
教员组教水平决定教育质量。新形势下,承担围绕强军目标搞好教育这一重要使命任务,需要一支能力过硬的政治教员队伍。
在选准配强上下功夫,组成敢担当的教育骨干队伍。要克服政治教员不会开展教育、组织不好教育、知行不够统一的现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效益。把能自觉将讲台和课堂当作战位和岗位,对教育地位作用、自我角色定位以及岗位职责认识清楚,形象好、能力强、理论功底深厚、有群众威信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政治教员队伍中来;还要及早发现有任教潜质的好苗子,抓好跟踪培养,使教员队伍资历结构拉开梯次;同时,也要选拔部分优秀军事干部、专业技术干部和大学生士兵,作为政治教员队伍的补充。
在训用一致上使长劲,建设高素质的政治教员队伍。岗位培训是提高政治教员能力素质的重要手段。要有计划、有目标地按照超前选拔、超前储备、超前培训的原则,对政治教员确立一套系统完整的培训体系。根据任务需要、教龄长短、能力现状等情况,确定相应的培训内容,通过院校送学、岗前培训、理论轮训、集中培训,打牢理论功底,提高业务能力;搞好经常性培训帮带,组织政治教员集中备课、研讨交流和授课观摩,在相互借鉴中提高授课任教能力;搞好岗位练兵,通过干中学、学中悟,不断提高教员队伍组教施教的整体能力。
在内外交流上出实招,打造最优秀的军地联合力量。政治教员队伍建设要重视借用外部力量,做好军民融合的文章。可以聘请地方重要职能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授或常任教员,由他们承担教育内容中理论层次高、背景深、政治性强,经济和社会发展热点等问题的讲解。探索建立利用军地院校、研究机构专家学者辅助教育的长效机制;与军地院校建立教育理论协作机制,全方位实现军地教育的互通交流,借助外力为政治教员增智强能、充电提高,有力提升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效益。
四、以完善教育制度为保证,贴近长效机制为依法施教立严规
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制度机制,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也是促进教育质效的强大助推。
建立快捷高效的预警机制,坚持以超前预测研究确保教育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做到以快制快、掌握先机、赢得主动,就必须增强教育的预见性、超前性和主动性,即建立嗅觉灵敏、反应快捷、运转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预警机制。要密切关注时政热点和社会敏感事件,及时捕捉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和突发事件,预测其对官兵的理想信念、思想认识和心理动态会产生怎样的冲击等等,抓住官兵思想容易波动的关键时机进行超前研究,搞好教育防范。
构建协调平衡的调控机制,坚持以宏观统筹指导确保教育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建立起协调、平衡、高效的调控运行机制,才能取得最大效果。首先,建立目标管理系统。通过推行目标管理,赋予各部门和有关人员以明确的、实事求是的工作目标,有利于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建立信息反馈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的调控应以健全有效的信息反馈为基础,提供足够、准确、及时的反馈信息,随时了解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利于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正确决策和领导。
实行科学严明的评估机制,坚持以突出质量效益确保教育落实。应以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为主要评估指标,以教育对加强部队全面建设和提高官兵综合素质的作用效果为评估重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精确衡量教育中投入所产生的质量效益,为科学统筹教育资源、系统优化教育内容、准确把握教育环节、全面了解教育状态提供参考依据,为开展精准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