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壮气固基培塑新一代革命军人血性
2015-01-08杨祥红韩永恒
·杨祥红 韩永恒
铸魂壮气固基培塑新一代革命军人血性
·杨祥红 韩永恒
习主席强调,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革命军人还得有血性。振聋发聩的声音如一磅重锤锻铸着淬火的利剑。新一代革命军人处在时代军事变革的前沿,有血性是以弱胜强的法宝,是制胜基因的传承,是使命任务的担当。新形势下,面对近30年无战事淬火检验,面对官兵成分结构变化,塑造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血性、永葆常胜之师利剑之刃日益迫切。
一、深化党史军史教育,铸军人血性之魂
党史军史是我党我军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革命先辈浴血杀敌、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创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上甘岭精神、老山精神等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革命精神,处处闪耀着血性的光芒,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突出教育引导,融入红色基因。在我党我军奋斗历程中,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学习党史军史,与厚重历史对话,从中浸润革命血性,始终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要将这一学习活动纳入部队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党委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之中,采取集中宣讲、专家辅导、个人自学等方法,深入抓好《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学习教育,了解红色历程的艰辛和坎坷,切实弄清为什么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赢得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切实明白我军为什么是人民信赖的钢铁长城和坚强柱石。引导官兵积极探究党和军队为完成革命大业持之以恒的革命操守、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以及为之付出的热血与豪情,使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本色不变、成色不减。
注重英烈引领,传承红色血性。历史上,我军自建成至今在所有的对手面前没有败绩,红色血性已经注入到每一支诞生于这块土地上的军队的血脉。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二十二勇士飞夺泸定桥、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奋勇堵枪眼等都是血性化身,他们无论遇到多么复杂的敌情、多么难啃的骨头、多么严峻的挑战,都直面生死、勇猛顽强、坚韧不拔,坚决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锻造军人血性,要强化学习革命英烈这个重点,通过“学战史、战例、战将、战斗英雄”等系列活动,引导官兵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生成对党绝对忠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特质。
坚持典型引路,激扬拼搏血性。新的历史时期,军队涌现出了大批时代先锋、英雄业绩、新鲜经验,特别是抗震救灾、支援奥运、亚丁湾护航、反恐维稳、国际维和等多样化任务中展现的良好精神风貌和感人事迹,感召和激励着广大官兵。要抓好先烈英模典型的领航导向,引导官兵学习先烈英模特有的革命精神,悉心体悟血性是怎样铸就的、英雄是怎样淬炼的,在寻根溯源中感悟战斗精神,在心灵震撼中激发血性胆气。要抓好当代军人英模事迹宣传,引导官兵从中汲取养分,不断激发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传承血性基因,彰显血性精神。要抓好身边先进人物典型示范导向,引导官兵对照典型找差距,比照典型定目标,把强军兴军建设作为实践平台,在争先创优活动中站排头、做模范,主动担当起实现强军目标的时代重任,让血性之光在工作岗位上点亮强军梦想。
二、砥砺打赢核心能力,壮军人血性之气
军人生来为战胜,血性是军人披荆斩棘的精神利刃。新形势下,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深刻变化,对培育军人血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张扬血性,坚挺精神脊梁,需要千锤百炼。
坚持军事训练强化,培养狭路亮剑的胆气。充分发挥军事实践活动的砺炼功能,把强化血性作为军事训练的重要任务,融入训练全过程各领域。在训练中紧扣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紧贴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特点,操场与战场对接,瞄准强敌,从严治训、按纲施训、全面实训,练思想、练作风、练毅力,锤炼打不垮、拖不烂的“金刚身”。大力整肃训风演风,坚决摒弃消极保安全、搞花架子、练为看等形式主义作风,运用“考、比、拉”手段,全面检验锤炼“走、察、打、吃、住、藏、联、管、报”能力,激扬官兵不畏强敌、勇争第一的血性,在血与火、生与死考验中锻造骁勇善战、顽强不屈的精神,真正做到每训练一次官兵血性就受到一次锻炼、得到一次强化,切实把革命军人血性在严格训练中锻造得更强、更实。
坚持大项任务锤炼,培养压倒困难的霸气。充分发挥大项任务在强化血性中的“磨刀石”和“大熔炉”作用,把传承革命精神放在时代高度和战略位置,嵌入重大任务,多管齐下、多维磨砺,砥砺官兵意志,锻造军人血性。要利用年度演习、亚丁湾护航、反恐维稳等任务,抓好誓师动员,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融进官兵血肉里;注重在生疏复杂地域、危难复杂局面中,锤炼官兵遇险不惊、遇乱不慌的心理素质,提升排除万难、战无不胜的血性。要在实弹实投实爆中,综合运用声光、电磁、烟火等构设模拟战场环境,采取对抗的方法,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强化军人的血性杀气,培养敢打硬仗、善打恶仗、能打胜仗的坚强意志。要通过抢险救灾、撤侨护侨和应急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砥砺和检验部队血性活力,提高官兵敢打必胜、迎难而上的能力。
坚持严格管理磨砺,培养雷厉风行的虎气。军人血性不是天生的,必须强化经常管理、持续用力。坚持严字当头、条令开路,从日常管理入手,严格规范四个秩序,不折不扣落实条令条例,大力纠治管理松懈、作风松散、纪律松弛等有法不依的现象。坚持知行合一、点滴养成,守好人人必守之规,多在细小工作中磨砺,多在正规养成中锻造,培养言出法随、令行禁止、听从指挥的纪律意识,培养雷厉风行、严谨守时、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培养敢打必胜、勇猛顽强、愈挫愈勇的拼搏精神。坚持以上率下、主官带头,恪守做得好比说得好更重要、塑造自己比塑造他人更重要的理念,任何时候都敢于叫响“看我的、随我来、跟我冲”,铸就横刀立马的豪气、勇于担当的底气、舍我其谁的胆气。
三、打造军旅先进文化,固军人血性之基
军营文化是点亮血性的火炬,是催生血性的载体。坚持以“铸魂、励志、育人”为宗旨,打造具有我军特色、彰显时代精神、支撑打赢制胜的军营文化,使营区成为凝固的教材、生动的课堂,始终保持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不断筑牢军人血性基因。
强军氛围砥砺。以高举旗帜为首要目标,以听党指挥为根本方向,大力弘扬以强军精武为核心的“强军理念”。坚持把举旗铸魂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充分发挥强军思想的铸魂功能,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教育引导,不断强化旗帜意识、军魂意识、宗旨意识,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营造激励官兵奋发进取、建功军营的文化环境,建设文化广场、文化园林、文化长廊、主题雕塑等场地设施,办好军营广播、灯箱标语、宣传橱窗,使每一幢建筑熔铸一种精神、每一条道路延伸一种情感,升华官兵的精神追求。坚持把传统教育资源与现代科技手段有效结合,以军队光荣历史、光辉战绩、英雄模范事迹为主要内容,全面推开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形式新颖的网上史馆建设,进一步丰富网络文化育人阵地,为凝聚官兵忠诚使命、推进部队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战斗气息浸润。坚持把战斗文化作为激励官兵斗志、激发战斗精神的重要途径,组织官兵把战斗历史学起来、战斗旗帜扛起来、战斗口号喊起来,营造浓厚战斗气息。认真阅读红色书籍,让红色书籍成为官兵训练间隙、业余生活中的精神食粮,不断接受红色熏陶,时时经受历史感染,坚定政治信念。经常组织品读战斗诗词,追溯我军以劣胜优的战斗历程,感受老一辈革命家信仰的追求、救国强国为己任的宏大志向,以及“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血性豪气。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红色电影周、红色电影月”活动,遴选优秀强军影视剧上传至政工网、局域网等媒体,形成优秀影视播放常态化,引导官兵沿着革命足迹,对照强军实践,进一步将军人血性内化为“敢于亮剑”的英雄气概。
文化活动熏陶。发挥军营文化活动的宣传教育功能,广泛开展红歌演唱、卡拉OK比赛、体育运动会等系列文化活动,采取官兵喜闻乐见的形式、春风化雨的方式,不断丰富官兵业余文化生活,为筑牢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矢志打赢提供精神动力。结合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实际,注重强化文化活动跟进保障,如根据野外驻训、演练演习、抢险救灾等具体情况,结合各种文化资源,优化文化活动内容,力求内涵丰富、主题突出,确保提振士气。坚持部队执行任务走到哪里,就把文化活动开展到哪里。如执行重大任务组织准备阶段,发挥宣传鼓动作用;部队机动途中,借助“车厢文化”演出节目,组织拉歌;执行任务期间,办好战地网吧、战地广播、战地快报、战地演出,开展立功创模、火线入党、宣扬典型等活动,通过这些举措激励官兵始终保持血性精神和坚强意志。
【作者系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教员、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