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工业要成为带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火车头”
2015-01-08吕伟东安家康
吕伟东 安家康
国防科技工业要成为带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火车头”
吕伟东 安家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讲活,从我国国防的性质、军民融合的内容和范围、军民融合的指导原则、军民融合的实现途径等方面,深刻地阐明了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而不是权宜之计,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这对于我国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承担着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荣职责,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领域,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负有重大的政治和历史责任。我们认为,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力争使国防科技工业成为带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火车头”。
一、国防科技工业要放下身段,打开大门,建设开放型的科研生产体系
我国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受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带动影响明显,因此,国防科技工业形成了门类齐全、相对独立又相对封闭的科研生产组织方式,在六大行业中基本建成了科研生产一体、配套齐全的生产体系,基本可做到“万事少求人”。但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是引进前苏联模式建设的,技术路线上又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这就造成了国防科技工业原始创新不足等重大缺陷。世界新军事变革带动了一系列创新,各种战略力量加快分化组合,国际经济和政治体系也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军事领域的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现有的自为一体的思想观念、比较封闭的科研生产体系、现有的技术储备和技术发展路线,远远不能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需要,更不用说掌握战略主动权了。因此,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国防科技工业必须要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不能陶醉于己有的成绩,更不能自乐于现成的体系。要舍得放下身段,打开大门,勇于学习和吸纳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创造的新观念、新产品、新技术,以门户开放推动自身改革创新,建设开放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
武器装备是现代制造业产品中技术构成最为复杂、集成度最高、覆盖面最广的产品之一,其产品与技术供应链本身就深深地根植于国家大工业体系之中,是国家战略威慑力的重要基础。这一特性决定了武器装备只有利用国家最优良、最先进的技术,充分依赖国家工业体系多层次、多门类的工业基础,才能更加高效地研制生产出性能卓越的武器装备。因此,以国家大工业体系为基础研制武器装备,推动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科研机构的开放共享和协同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发挥国防科技工业既直接联系军,为军服务,又联系广大的民营配套企业的优势,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发展中具有独特的意义。要把充分利用全国大工业、民用科研机构、大学研究机构的优势力量,壮大国防科技工业的基础,纳入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长期发展规划,把已获“三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格认证》、《国军标质量体系认证》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民营企业纳入国防科技工业战备力量统筹考虑,推动国防科技工业的能力提升,从而推进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促成军队战斗力的成倍增强,实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提出的成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脊梁”的战略目标。
二、要把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全民创新体系作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突破口
近年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大批新型武器装备列装部队。但与此同时,这种以应急重大武器装备科研项目为重点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模式的负面效应也日益凸显。由于大量资源向具体的武器装备型号倾斜,国防科技工业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规律,应急式发展模式使得现有的国防科技工业在资源投入和产业结构上表现出了严重畸形,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国防科技工业畸形发展的问题,必须动员全民创新体系,通过军民融合来进行矫正,使国防科技工业重新回到正确和正常的发展轨道上去。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有两个融合。一是军队需求与国防科技工业的融合,二是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中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工业的融合。按习近平总书记确定的“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原则,在需求提出阶段,军民就应深度融合。要共同研究世界武器装备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研究战争样式变化对武器装备发展的新要求,充分发挥民用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业各自的优势,共同提出我国武器装备发展的需求,组织军内外力量,开展技术基础、预先研究、概念设计等各方面的工作,利用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周期,研制开发出更为先进的武器装备。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阶段,充分利用国家大工业基础,走出一条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要以解决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瓶颈问题为突破口,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要充分利用民口的科研生产资源,运用财政、经济手段,调动民企参军的积极性,帮助国防科技工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提升民用工业的发展水平。同时,这些问题也是国家大工业和制造业的瓶颈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可增强国防科技工业的技术与生产基础,又可提高民用工业的技术水平,解决关键技术的国产化问题,强军利民。
三、国防科技工业要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先行者
国防科技工业要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金钥匙”。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国民经济增长率趋于下降。制造业的超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一些行业的增长速率已接近或达到历史峰值,过度依赖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在这一时期,国防科技工业更加需要通过自主创新推动国民经济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发展。
国防科技工业要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剂”。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和新兴经济体的加速崛起,以及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多重挤压。在这种形势下,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在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更加重要,要充分发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引领作用。
大力发展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军民结合产业是利用国防科技优势,发展与军工技术同源、工艺相近的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而形成的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主要包括民用核能、民用航天、民用航空、民用船舶、电子信息、民用爆破、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有利于扩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产业基础,更好地履行地方政府的“保军”职能;有利于促进军工与民用科技的高端对接,拉动军民结合型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实现军工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加快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四、公平、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可靠保障
营造公平、良好的发展环境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近年来,军队和地方有关部门在鼓励民企参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民企参军取得显著成效,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武器装备建设质量效益,也带动了民营企业自身能力的提升。市场经济的发展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根本途径。政府要突出和重视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只有企业驱动市场,市场引领企业,军民融合式发展才会具有不竭的动力。
营造公平、良好的发展环境的主体是政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军民融合发展要由国家主导。军民融合涉及军队、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民口企业,以及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多个利益主体。营造公平、良好的发展环境首先要统筹协调这些主体的利益诉求。建立国家层面的领导机制及专门办事机构,是解决公平、良好的发展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一项异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体制如何变更,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做好顶层设计,这既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和前提条件,也是有序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营造公平、良好的发展环境的关键是改革创新。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涉及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健全法规政策,才能顺利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勇于探索,又要尊重军民融合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尽快出台关于“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法规,以明确权力、落实责任主体、规范管理为原则;及时修改国家和军队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充实与军民融合发展的相关内容,建立完备的军民融合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深入推进军工企业投资、科研、生产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竞争、评价、监督、激励机制和军民融合服务体系,制订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政策,深化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以资本融合带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