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物理原始问题的实践探索
2015-01-08胡治宏蒋华
胡治宏+蒋华
摘 要:本文展示了三个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出的物理原始问题案例:轻轨列车启动加速度的推算;“棒棒军”所用绳索拉力估算;扶梯上乘客的受力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物理原始问题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物理;地方课程资源;原始问题;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9(S)-0070-3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广大中学物理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发出了大量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开发了丰富的地方课程资源。如何利用好已经开发的这些课程资源以发挥其最大功效,已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特别强调“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维度的目标达成。由于学生日常训练以传统的抽象问题为主,致使学生遇到情境复杂的问题时就无从下手,缺乏物理建模能力和思维方法,继而进一步导致学生失去物理学习兴趣。这样的结果无疑是不能达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将以原始问题为主要载体,在地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三维目标”的达成上建立的有效联结方面做出实践尝试。
1 基本概念
1.1 地方物理课程资源
地方物理课程资源是指源自于本地的,可供有效实施物理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媒体条件等各种被理论化、系统化后的课堂教学素材。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可见新课程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地方课程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1.2 物理中的原始问题
物理中的原始问题是指自然界中及社会生产、生活中客观存在,能够反映物理概念、规律且未被加工的典型科学现象和事实。与常规的抽象问题相比,物理原始问题既能够使学生经历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训练,又能够使学生在寻求解题途径的思考中培养对问题与物理知识的敏感性,自己悟出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首都师大邢红军教授指出,从习题到原始问题,是科学教育方式的重要变革。
1.3 地方课程资源与物理原始问题
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地方物理课程资源源于本地或当地,学生对之熟悉、亲切。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物理原始问题,契合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物理原始问题解决的能力要求符合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通过再现问题情境、构建物理模型,运用逻辑推理将问题顺利解答,从而获得知识理解上的升华。
2 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物理原始问题例析
每个地区(区域)都有着丰富的地方课程资源,以笔者所在的重庆地区为例,重庆境内有着复杂的地形、地貌,有着大量的科研院所、高校,自然景观丰富,可供开发的地方课程资源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等各个知识领域。下面以重庆特色交通、运输工具方式为主要载体,例举三个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物理原始问题的案例。
2.1 案例一:轻轨列车启动加速度的推算
问题展示:快速发展的重庆轨道交通(如图1所示)为市民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便利,截至2014年,重庆已开通1号线、2号线、3号线和6号线,里程全长170公里,覆盖各大主城区。乘客乘坐轨道交通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它的启动和制动均比较平缓。假如你现在作为一名乘客正在3号线轻轨列车上,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测量列车启动的加速度?
评析 轻轨列车是重庆独特的交通工具,是重要的地方课程资源。大部分学生都有乘坐轻轨列车的经历,熟悉此题所设置的情境。该题目为轻轨列车启动加速度的测定。题目没有给定具体的数据或模型,需要学生根据实际物理情境主动构建物理模型后才能应用已有物理知识作答,属于一道典型的物理原始问题。学生解答此题,经历了“还原列车启动物理情景”、“调动与加速度有关的物理知识储备”、“选择恰当的物理模型”和“列方程解答”等活动过程,训练了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物理建模能力,加深了对加速度、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的理解。
2.2 案例二:“棒棒军”所用绳索拉力估算
问题展示:2014年4月27日,在万州港码头,李克强对“棒棒”们深情地说:“你们很了不起!每一分钱都是流汗挣来的,是中国人民勤劳的象征。”他说,中国发展有潜力、有韧性,最重要的是人民勤劳。推动中国发展需要负重前行、爬坡越坎、敢于担当、不负重托的“棒棒精神”(如图3所示)。“棒棒”最常使用的搬运工具就是扁担和绳索,请你根据“棒棒”搬运东西的实际需要,估算其使用的绳索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多少?
评析 此原始问题极具地方特色,所述情景学生熟悉亲切,能够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学生解决此问题,首先需要在脑海里面搜寻昔日“棒棒”担货的情境,然后抽象出与问题有关的物理模型,接着寻找该问题与物理模型在物理知识上的关联,最后列方程求解。经历这样一系列过程,学生得到了情境再现、物理建模等思维能力的训练,进一步加深了对受力分析等物理知识的理解。
2.3 案例3:扶梯上乘客的受力分析
问题展示:由于重庆山多,公路交通不便,扶梯成了重庆人上下山的重要交通工具。重庆皇冠大扶梯(见图5),连接了两路口和菜园坝火车站,是亚洲第二长的一级提升坡地大扶梯。假如你现在正乘坐该大扶梯从菜园坝火车站至两路口,请分析大扶梯对你的作用力。
解析 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明确人和扶梯的运动状态。扶梯正常运营时,人和大扶梯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人所受的合力为零。对站在扶梯上的人做受力分析(如图6所示):人受到重力G,扶梯对他的支持力FN,以及可能存在的扶梯对它的水平方向的摩擦力f。又由于人所受合力为零,因此扶梯对它的摩擦力f也为零。综上所述,扶梯上的人受到了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扶梯对他的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N。若设人的质量m=50kg,则有FN=G=mg=50kg×10N/kg=500N。
评析 学生在平日里坐地铁、逛商场都要乘坐扶梯,因此对题目所述的情景并不陌生。解答此题,学生需要掌握解决力学问题的常规思路:首先,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扶梯和人做匀速运动;其次,构建模型做受力分析,对实际场景中的人的质量做估测;最后,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列出方程解答。通过对这样的一道原始问题的处理,能够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力学问题的解题步骤。
3 总 结
上述三个案例所展示的是从重庆地方课程资源中开发出来的物理原始问题。通过案例问题、解析、评析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原始问题的训练对于达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第一,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理解。由于原始问题都基于真实的物理情境,学生解决问题时需要将平时所学的物理知识、技能与目标问题建立联接,灵活处理所遇的每个难点。通过一番努力后所得到的解题结果具有实际意义。第二,更加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方法。从原始问题到问题的答案,中间需要学生自己还原物理情境、建构物理模型、设置估算数据、建立方程求解。相比起常规的抽象问题解答过程,原始问题的解答明显地增加了学生对于解题过程、解题方法的训练。第三,更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基于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物理原始问题由于其“地方性”特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一方面加深了对家乡特色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切身感受到知识对于解决我们身边实际问题的用处,激发了物理学习兴趣。这将促使学生在对家乡、对物理知识热枕的“爱”中持续地学习好物理知识。
实际上,基于地方课程资源所能开发的物理原始问题远不止上述几个。笔者希望通过本文案例的展示,能够对广大物理教育同仁在地方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原始问题的开发等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希望和广大物理教育同行一道,为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做出更多的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封小超,王力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张飞,曹会.挖掘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教学从原始问题出发[J].物理教师,2013,(8):42.(栏目编辑 邓 磊)
摘 要:本文展示了三个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出的物理原始问题案例:轻轨列车启动加速度的推算;“棒棒军”所用绳索拉力估算;扶梯上乘客的受力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物理原始问题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物理;地方课程资源;原始问题;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9(S)-0070-3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广大中学物理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发出了大量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开发了丰富的地方课程资源。如何利用好已经开发的这些课程资源以发挥其最大功效,已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特别强调“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维度的目标达成。由于学生日常训练以传统的抽象问题为主,致使学生遇到情境复杂的问题时就无从下手,缺乏物理建模能力和思维方法,继而进一步导致学生失去物理学习兴趣。这样的结果无疑是不能达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将以原始问题为主要载体,在地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三维目标”的达成上建立的有效联结方面做出实践尝试。
1 基本概念
1.1 地方物理课程资源
地方物理课程资源是指源自于本地的,可供有效实施物理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媒体条件等各种被理论化、系统化后的课堂教学素材。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可见新课程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地方课程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1.2 物理中的原始问题
物理中的原始问题是指自然界中及社会生产、生活中客观存在,能够反映物理概念、规律且未被加工的典型科学现象和事实。与常规的抽象问题相比,物理原始问题既能够使学生经历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训练,又能够使学生在寻求解题途径的思考中培养对问题与物理知识的敏感性,自己悟出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首都师大邢红军教授指出,从习题到原始问题,是科学教育方式的重要变革。
1.3 地方课程资源与物理原始问题
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地方物理课程资源源于本地或当地,学生对之熟悉、亲切。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物理原始问题,契合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物理原始问题解决的能力要求符合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通过再现问题情境、构建物理模型,运用逻辑推理将问题顺利解答,从而获得知识理解上的升华。
2 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物理原始问题例析
每个地区(区域)都有着丰富的地方课程资源,以笔者所在的重庆地区为例,重庆境内有着复杂的地形、地貌,有着大量的科研院所、高校,自然景观丰富,可供开发的地方课程资源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等各个知识领域。下面以重庆特色交通、运输工具方式为主要载体,例举三个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物理原始问题的案例。
2.1 案例一:轻轨列车启动加速度的推算
问题展示:快速发展的重庆轨道交通(如图1所示)为市民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便利,截至2014年,重庆已开通1号线、2号线、3号线和6号线,里程全长170公里,覆盖各大主城区。乘客乘坐轨道交通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它的启动和制动均比较平缓。假如你现在作为一名乘客正在3号线轻轨列车上,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测量列车启动的加速度?
评析 轻轨列车是重庆独特的交通工具,是重要的地方课程资源。大部分学生都有乘坐轻轨列车的经历,熟悉此题所设置的情境。该题目为轻轨列车启动加速度的测定。题目没有给定具体的数据或模型,需要学生根据实际物理情境主动构建物理模型后才能应用已有物理知识作答,属于一道典型的物理原始问题。学生解答此题,经历了“还原列车启动物理情景”、“调动与加速度有关的物理知识储备”、“选择恰当的物理模型”和“列方程解答”等活动过程,训练了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物理建模能力,加深了对加速度、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的理解。
2.2 案例二:“棒棒军”所用绳索拉力估算
问题展示:2014年4月27日,在万州港码头,李克强对“棒棒”们深情地说:“你们很了不起!每一分钱都是流汗挣来的,是中国人民勤劳的象征。”他说,中国发展有潜力、有韧性,最重要的是人民勤劳。推动中国发展需要负重前行、爬坡越坎、敢于担当、不负重托的“棒棒精神”(如图3所示)。“棒棒”最常使用的搬运工具就是扁担和绳索,请你根据“棒棒”搬运东西的实际需要,估算其使用的绳索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多少?
评析 此原始问题极具地方特色,所述情景学生熟悉亲切,能够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学生解决此问题,首先需要在脑海里面搜寻昔日“棒棒”担货的情境,然后抽象出与问题有关的物理模型,接着寻找该问题与物理模型在物理知识上的关联,最后列方程求解。经历这样一系列过程,学生得到了情境再现、物理建模等思维能力的训练,进一步加深了对受力分析等物理知识的理解。
2.3 案例3:扶梯上乘客的受力分析
问题展示:由于重庆山多,公路交通不便,扶梯成了重庆人上下山的重要交通工具。重庆皇冠大扶梯(见图5),连接了两路口和菜园坝火车站,是亚洲第二长的一级提升坡地大扶梯。假如你现在正乘坐该大扶梯从菜园坝火车站至两路口,请分析大扶梯对你的作用力。
解析 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明确人和扶梯的运动状态。扶梯正常运营时,人和大扶梯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人所受的合力为零。对站在扶梯上的人做受力分析(如图6所示):人受到重力G,扶梯对他的支持力FN,以及可能存在的扶梯对它的水平方向的摩擦力f。又由于人所受合力为零,因此扶梯对它的摩擦力f也为零。综上所述,扶梯上的人受到了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扶梯对他的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N。若设人的质量m=50kg,则有FN=G=mg=50kg×10N/kg=500N。
评析 学生在平日里坐地铁、逛商场都要乘坐扶梯,因此对题目所述的情景并不陌生。解答此题,学生需要掌握解决力学问题的常规思路:首先,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扶梯和人做匀速运动;其次,构建模型做受力分析,对实际场景中的人的质量做估测;最后,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列出方程解答。通过对这样的一道原始问题的处理,能够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力学问题的解题步骤。
3 总 结
上述三个案例所展示的是从重庆地方课程资源中开发出来的物理原始问题。通过案例问题、解析、评析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原始问题的训练对于达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第一,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理解。由于原始问题都基于真实的物理情境,学生解决问题时需要将平时所学的物理知识、技能与目标问题建立联接,灵活处理所遇的每个难点。通过一番努力后所得到的解题结果具有实际意义。第二,更加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方法。从原始问题到问题的答案,中间需要学生自己还原物理情境、建构物理模型、设置估算数据、建立方程求解。相比起常规的抽象问题解答过程,原始问题的解答明显地增加了学生对于解题过程、解题方法的训练。第三,更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基于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物理原始问题由于其“地方性”特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一方面加深了对家乡特色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切身感受到知识对于解决我们身边实际问题的用处,激发了物理学习兴趣。这将促使学生在对家乡、对物理知识热枕的“爱”中持续地学习好物理知识。
实际上,基于地方课程资源所能开发的物理原始问题远不止上述几个。笔者希望通过本文案例的展示,能够对广大物理教育同仁在地方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原始问题的开发等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希望和广大物理教育同行一道,为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做出更多的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封小超,王力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张飞,曹会.挖掘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教学从原始问题出发[J].物理教师,2013,(8):42.(栏目编辑 邓 磊)
摘 要:本文展示了三个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出的物理原始问题案例:轻轨列车启动加速度的推算;“棒棒军”所用绳索拉力估算;扶梯上乘客的受力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物理原始问题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物理;地方课程资源;原始问题;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9(S)-0070-3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广大中学物理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发出了大量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开发了丰富的地方课程资源。如何利用好已经开发的这些课程资源以发挥其最大功效,已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特别强调“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维度的目标达成。由于学生日常训练以传统的抽象问题为主,致使学生遇到情境复杂的问题时就无从下手,缺乏物理建模能力和思维方法,继而进一步导致学生失去物理学习兴趣。这样的结果无疑是不能达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将以原始问题为主要载体,在地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三维目标”的达成上建立的有效联结方面做出实践尝试。
1 基本概念
1.1 地方物理课程资源
地方物理课程资源是指源自于本地的,可供有效实施物理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媒体条件等各种被理论化、系统化后的课堂教学素材。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可见新课程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地方课程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1.2 物理中的原始问题
物理中的原始问题是指自然界中及社会生产、生活中客观存在,能够反映物理概念、规律且未被加工的典型科学现象和事实。与常规的抽象问题相比,物理原始问题既能够使学生经历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训练,又能够使学生在寻求解题途径的思考中培养对问题与物理知识的敏感性,自己悟出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首都师大邢红军教授指出,从习题到原始问题,是科学教育方式的重要变革。
1.3 地方课程资源与物理原始问题
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地方物理课程资源源于本地或当地,学生对之熟悉、亲切。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物理原始问题,契合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物理原始问题解决的能力要求符合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通过再现问题情境、构建物理模型,运用逻辑推理将问题顺利解答,从而获得知识理解上的升华。
2 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物理原始问题例析
每个地区(区域)都有着丰富的地方课程资源,以笔者所在的重庆地区为例,重庆境内有着复杂的地形、地貌,有着大量的科研院所、高校,自然景观丰富,可供开发的地方课程资源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等各个知识领域。下面以重庆特色交通、运输工具方式为主要载体,例举三个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物理原始问题的案例。
2.1 案例一:轻轨列车启动加速度的推算
问题展示:快速发展的重庆轨道交通(如图1所示)为市民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便利,截至2014年,重庆已开通1号线、2号线、3号线和6号线,里程全长170公里,覆盖各大主城区。乘客乘坐轨道交通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它的启动和制动均比较平缓。假如你现在作为一名乘客正在3号线轻轨列车上,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测量列车启动的加速度?
评析 轻轨列车是重庆独特的交通工具,是重要的地方课程资源。大部分学生都有乘坐轻轨列车的经历,熟悉此题所设置的情境。该题目为轻轨列车启动加速度的测定。题目没有给定具体的数据或模型,需要学生根据实际物理情境主动构建物理模型后才能应用已有物理知识作答,属于一道典型的物理原始问题。学生解答此题,经历了“还原列车启动物理情景”、“调动与加速度有关的物理知识储备”、“选择恰当的物理模型”和“列方程解答”等活动过程,训练了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物理建模能力,加深了对加速度、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的理解。
2.2 案例二:“棒棒军”所用绳索拉力估算
问题展示:2014年4月27日,在万州港码头,李克强对“棒棒”们深情地说:“你们很了不起!每一分钱都是流汗挣来的,是中国人民勤劳的象征。”他说,中国发展有潜力、有韧性,最重要的是人民勤劳。推动中国发展需要负重前行、爬坡越坎、敢于担当、不负重托的“棒棒精神”(如图3所示)。“棒棒”最常使用的搬运工具就是扁担和绳索,请你根据“棒棒”搬运东西的实际需要,估算其使用的绳索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多少?
评析 此原始问题极具地方特色,所述情景学生熟悉亲切,能够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学生解决此问题,首先需要在脑海里面搜寻昔日“棒棒”担货的情境,然后抽象出与问题有关的物理模型,接着寻找该问题与物理模型在物理知识上的关联,最后列方程求解。经历这样一系列过程,学生得到了情境再现、物理建模等思维能力的训练,进一步加深了对受力分析等物理知识的理解。
2.3 案例3:扶梯上乘客的受力分析
问题展示:由于重庆山多,公路交通不便,扶梯成了重庆人上下山的重要交通工具。重庆皇冠大扶梯(见图5),连接了两路口和菜园坝火车站,是亚洲第二长的一级提升坡地大扶梯。假如你现在正乘坐该大扶梯从菜园坝火车站至两路口,请分析大扶梯对你的作用力。
解析 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明确人和扶梯的运动状态。扶梯正常运营时,人和大扶梯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人所受的合力为零。对站在扶梯上的人做受力分析(如图6所示):人受到重力G,扶梯对他的支持力FN,以及可能存在的扶梯对它的水平方向的摩擦力f。又由于人所受合力为零,因此扶梯对它的摩擦力f也为零。综上所述,扶梯上的人受到了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扶梯对他的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N。若设人的质量m=50kg,则有FN=G=mg=50kg×10N/kg=500N。
评析 学生在平日里坐地铁、逛商场都要乘坐扶梯,因此对题目所述的情景并不陌生。解答此题,学生需要掌握解决力学问题的常规思路:首先,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扶梯和人做匀速运动;其次,构建模型做受力分析,对实际场景中的人的质量做估测;最后,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列出方程解答。通过对这样的一道原始问题的处理,能够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力学问题的解题步骤。
3 总 结
上述三个案例所展示的是从重庆地方课程资源中开发出来的物理原始问题。通过案例问题、解析、评析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原始问题的训练对于达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第一,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理解。由于原始问题都基于真实的物理情境,学生解决问题时需要将平时所学的物理知识、技能与目标问题建立联接,灵活处理所遇的每个难点。通过一番努力后所得到的解题结果具有实际意义。第二,更加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方法。从原始问题到问题的答案,中间需要学生自己还原物理情境、建构物理模型、设置估算数据、建立方程求解。相比起常规的抽象问题解答过程,原始问题的解答明显地增加了学生对于解题过程、解题方法的训练。第三,更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基于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物理原始问题由于其“地方性”特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一方面加深了对家乡特色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切身感受到知识对于解决我们身边实际问题的用处,激发了物理学习兴趣。这将促使学生在对家乡、对物理知识热枕的“爱”中持续地学习好物理知识。
实际上,基于地方课程资源所能开发的物理原始问题远不止上述几个。笔者希望通过本文案例的展示,能够对广大物理教育同仁在地方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原始问题的开发等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希望和广大物理教育同行一道,为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做出更多的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封小超,王力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张飞,曹会.挖掘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教学从原始问题出发[J].物理教师,2013,(8):42.(栏目编辑 邓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