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实务的分析与研究
2015-01-07刘楚
刘楚
摘 要:当前,物流金融业务在具体运作方式上已经有多种创新模式,这得益于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但是对其相关的理论研究还是不能紧跟时代脚步。所以在探讨了物流金融的含义与发展背景后,简要的分析了当前中国以及欧美发达国家的物流金融现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探究了物流金融领域的风险以及管理。
关键词:物流;金融实务;分析研究
物流金融业务即是物流企业开展的一项增值服务,也可以使供应链上的企业成为伙伴,从而使社会信用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及时控制和改善了供应链中的企业的成本与风险,同时也保障了供应链的资金能够有效、安全的实现运转。物流企业通过物流金融为其降低成本且增加收益,应对相关风险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同时也是物流企业获取新竞争优势的战略方针。
目前,在与客户谈判过程中,物流企业往往被迫接受某些拥有有利地位的大客户某些苛刻的垫付成本的条款,有的物流商甚至删掉了各种运输所适用法律的全部正常豁免条款。物流企业由于金融环节的不畅通、信用体制问题承担着越来越大的风险。有的时候客户会提出许多不合理的结算费用方式,物流企业为了能够在货源方面多多争取,一般情况下会选择默默的接受,从而使物流企业遭受到很大的资金风险。国内的物流企业在中海——健力宝事件发生后面临着更加紧迫的物流金融。健力宝和中海物流集团的费用纠纷产生于2004年的11月份,产生纠纷的费用金额大于5000多万元,从而在资金周转方面给中海物流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甚至差点造成财务危机。深入分析研究其原因,健力宝集团的资金链问题是首要的,从而使得长期拖欠经销商货物以及供应商货款的一些问题产生,这最终导致了健力宝巨额费用的拖欠问题产生,进而使得供应链上的众多企业都承担了非常大的风险。
1.物流金融的发展背景
在金融规范体系方面,世界各地都有所不同,像加拿大、美国和菲律宾这些国家具有最为规范和全面的物流金融体系。在美国的物流金融最主要的模式之一是针对于农产品的仓单质押。仓单具有多种多样的作用,比如:作为一种支付手段在贸易流通中或者作为一种抵押向银行贷款。美国仓库存C法案颁布的时间是1916年,它在仓单质押的相关规定方面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解释,从而使得物流金融的规范体系得到了相应的改变。家庭式的农场融资方面,物流金融成为了最主要的渠道:一方面将农业销售系统中效率最大化的提高,另一方面将运作中的成本降到最低。
2.国内外物流金融实务的现状分析
2.1 国外物流金融实务状况
我们国家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物流金融业务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还算是比较晚的,不仅仅如此,我国的物流金融业务在制度方面也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许多的国外企业比较欣赏非洲的贸易自由化,它们中的一些企业以审查的身份去往非洲实地考察。此类前去考察的公司由三部分主体构成,包括借款人、银行以及质押经理。审查公司在这三方质押管理协议中扮演的是质押经理和储藏运营商,借款人要想获得融资的机会,就需要通过获得银行方面的一定信用。借款人没有开这种仓单的权利,这种仓单是开给资金供给银行的,所以不能转移这种仓单。
2.2 国内的物流金融实况
我国的某些企业对于物流金融方面的某些理论已经能够得心应手的运用了,在实践中得出相关的经验,在物流金融的业务管理方面成效卓著。2006年,中國建设银行和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开始了贸易贷押的合作业务,这次业务合作双方是非常成功的,国际的商品融资业务和国际物流金融业务将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改变,并且将会突飞猛进。中国建设银行在货押授信业务也开始了尝试,并逐步推出了一系列贸易类融资产品,例如大家所熟悉的: “海路仓”、“现货仓”以及“保税仓”,以上这些产品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当2005年物流企业发生了相关变化,他们把自身的特长,比如:货物运输、仓储等和资金流封闭运作优势结合了起来,各类企业的物流金融服务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3.物流金融的实务操作
3.1 物流结算模式
一是代收款业务。在物流金融的初级阶段采用的就是代收款业务,它不仅仅能够为消费者和厂家带来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务,还能够给物流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
二是货款的垫付业务。所谓货款的垫付,亦可将其称为银行的质押贷款。银行掌握着且接收着发货人的货物转移权,在结合当下市场的具体情况后选择给予发货人相当的融资比例。在此类模式中,物流企业的角色无形中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物流企业的地位由主角变成了配角。物流企业原先在商业信用中承担着主体地位,而当前只是简单的给银行提供货物的信息等,承担了相关货物责任。
3.2 物流的仓单模式
仓单金融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是——融通仓融资,它的主要原理为:生产经营性企业优先将生产完工的产品或者采购回来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作质押,然后再后期销售过程里分阶段进行还款,由此获得协作银行的贷款。原材料、产成品等是银行不太愿意的动产,所以融通仓融资的实质则为将银行原先不大看好的动产变成银行喜闻乐见的动产质押品,而后进行信贷融资。盈利方面,银行会增加更多信贷业务,这样一来的话,就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由于信贷差产生的相关费用,同时也可以增加相关利息收入的。一些供方企业为寻求自身的发展,采用原材料生产成品等来实现融资。
3.3 物流授信模式
金融机构目前授予物流企业信用额度高低主要是考核以下相关指标:物流企业规模的大小、经营现状、销售业绩、纳税金额、会计中的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专业数据,同时包含信用程度。在研究和分析上述数据后,授予物流企业一部分的信用额度,将这种形式称作物流授信模式。这种模式使物流企业能够向特定企业提供相关有针对性的质押贷款,相关企业同时能够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该模式不仅有效简化了原先质押贷款中繁琐的环节,使企业更加及时地获得了相应的融资。
就大方向而言,仓单模式同授信模式的收益与盈利大同小异,但是两者在授信模式中的表现却是完全不同的。银行不参与质押贷款的项目实际运营与操作,而是由物流企业进行具体的质押贷款发放的,这使得程序在运作起来更加的简单化,在形式方面也会更加的灵活。与此同时,供货方和银行在交易费用方面会大幅度的减少。
4.物流金融面临的风险及管理
4.1 物流金融实务可能面临的风险
质押物的所有权法律风险主要包括合同的条款以及物质所有权的规定。一方面是由于物质涉及到多方的主体,主体流动时很可能产生其所有权的纠纷;另一方面,在我国的有关物流银行的法律以及担保法等相关法律还不够完善,仍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在行业性指导文件依据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因此,银行在对这类业务进行开展时在各方的权利义务方面应该加以明确,并且应该尽可能的将相关的法律合同文本进一步的完善。只有科学合理有效并且完善的法律才能够降低法律上存在的风险,最终彻底消除风险。
物流企业中经营风险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是物流企业责任缺失方面所带来的相关风险,另一方面是物流企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体制性风险的造成有多种因素,例如: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和监督体制和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以及管理层决策发生错误等,人员的素质不高会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和工作质量的降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会导致管理方面的能动性不足,而管理层决策的粗误会直接导致企业运行的方向性错误,这种错误可以说是非常致命的。与此同时,物流企业还会面临着运营方面的风险,这种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供应链中的多元化服务导致运营范围的扩大。
4.2 风险管理策略
在上述研究和分析得知,最大的影响因素是质押物本身,所以管理质押货物风险是进行风险防范的首要任务。因此在选择质押物时,所选质押物最好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第一个特点是价值透明比较好把握,且质押物的市场需求量大,质量好比较容易储藏以及保管,较易流动与变现。其次,可以进一步避免货物的价值波动风险,其方法包括约束贷款期限、质押款比例,风险保证金的设立制度。再次,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尽可能的提高对质押物价值评估的准确性,例如通过搜集市场信息、了解市场容量等方法。
所谓物流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指的是根据企业整体风险状况的管理,牢牢把握货物每日的送达数量、库存量、销售量等相关专业的行业交易信息,从而可以更好的掌握掌握企業的规模和从业年限。
物流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衡量:对存货人的历史业务熟悉、信用状态的了解,全面综合的判断客户的资信状况,以更好地评估企业的经营能力和信用状况。具体来说:首先调查偿还债务的历史状况,其次是对客户的能力进行相应分析,这种能力是指客户在之前所表现出来的履约能力。对于长期合作的客户来说,对货物合法性的鉴别对避免风险相对更为重要。在融资企业提供相关性的货物单据后可以进行货物合法性的鉴别,通过对相关单据等的检查来对货物的合法性加以确定。
5.结语
物流金融是一种依据物流供应链而进行的金融活动,金融机构在降低风险和交易成本时往往会利用第三方的物流监管和物流信息。广义上的物流金融就是物流企业为了是物流产生价值增值的融资而在供应链业务中运用金融工具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的行为。在狭义上来讲,物流金融是为客户来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再提供时往往会利用承兑汇票和贷款等各种工具,从而达到资金流在整个供应链中快速有效运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左涛.物流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理论分析[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
[2]刘晓春,彭志忠.物流与金融协同发展应用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 2009,(4):23-25.
[3]李学伟,曾建平,卢勃.中国物流交易模式理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 通大学出版社,2004
[4]罗齐,朱道立,陈伯铭.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融通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中国流通经济[J]. 2002(2)
[5]德勤,卢娅,张雷.UPS快速成长史资源整合的过程[N].中国经營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