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育电视媒体的体制转型
2015-01-07宋歌
摘 要:本文首先对教育电视媒体的性质进行了辨析,接着分析了作为事业单位的教育电视媒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转企改制的必要性。
关键词:教育电视媒体;体制;转型
体制是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这种制度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制度所在主体运行的成败。教育电视媒体所走过的路程,特别是1980年我国第一家教育电视台新疆教育电视台建立以来的35年中,教育电视媒体在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艰难的探索,至今形成了多种体制形式并存,各具特色的局面。在现阶段,教育电视台体制的多样性符合我國国情,教育电视台的体制建立应当与各自实际生存环境相适应,同时要不断优化,转型升级,向着现代传媒集团的目标迈进。
1 教育电视台性质辨析
对于大多数教育电视台来说,都是源于电教馆。最早成立的电教馆是中央电化教育馆。该馆是教育部直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教育技术事业单位,于1978年经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成立。中央电化教育馆於1979年底被确定为中国的教科文组织电影片的收藏单位﹐负责保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赠送中国的影片并提供有关单位使用。2004年,教育部成立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与中央电化教育馆合署办公,主要承担的工作任务包括开发多种媒体教材,重点是与中小学文字教材配套的音像电子教材,开展多种媒体教材的研究、交流和服务工作,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建立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等。与中央电教馆相适应,全国省市县基本上都成立了电教馆,基本上都是国家政府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而随之成立的省级以下的教育电视台大都与电教馆合署办公,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国务院及所属部委等的事业单位包括十八大类。其中教育事业单位包括高等教育事业单位、中等教育事业单位、基础教育事业单位、成人教育事业单位、特殊教育事业单位、其他教育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包括演出事业单位、艺术创作事业单位、图书文献事业单位、文物事业单位、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等。参照国务院及部委确定的事业单位类别,显然电教馆、教育电视台都是名正言顺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其他费用自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又称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完全靠自己创收。
教育电视台成立时各级政府对其进行事业单位管理,基本上都是全额拨款或差额拨款。当然也有自收自支的。但是不少地方政府对其拨款越来越少,远远满足不了教育电视台发展的需要。估计为何拨款越来越少甚至停止拨款,主要是认为教育电视台具有自收自支的能力。
2 作为事业单位的教育电视媒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育电视媒体尤其是教育电视台从一出生就印有事业单位的标记,有的甚至还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这种事业单位又具有很强的甚至是垄断性质的经营能力,最主要的就是广告经营。按理说,这种即是事业单位而又有经营能力理应经营不凡,但在一些教育电视媒体则恰恰相反,问题甚多。
1.体制上缺乏活力。
教育电视台虽然具有经营能力,但是并没有按照企业的规矩进行运作,往往把管理事业单位的通常做法,特别是管理事业单位的理念贯穿于日常的管理之中,造成了管理机制僵化,经营活力缺乏,经营管理缺失,经济效益低下,生存和发展困难重重。大部分教育电视媒体都仿照党政机关的套级别、待遇,以及仿照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充满了行政机关的味道,更显现出了机制的僵化和活力明显不足。
2.人员上缺乏动力。作为事业单位在工资改革方面难以有大动作,激励作用弱化,一些员工抱着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事业”单位思维定势,大锅饭思想根深蒂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和不干所得收入差距不大,没有危机感,不愿改变现有的组织模式,对聘用制改革的热情普遍不高,虽然有的教育电视媒体实行了聘用制,但实际上与党政机关一样,仍然没有解决“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这一关键问题。一些单位奖金、福利几乎没有,导致大部分人员思想不稳,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3.发展上缺乏财力。据了解,许多地方政府对教育电视媒体的财政拨款逐年减少,希望具有经营创收能力的教育电视媒体能够自收自支,发展壮大。因其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的捆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不能得以发挥,资产闲置和人才浪费惊人,不能发挥人才和资产创造价值的作用。
4.整体上缺乏合力。
这种事业不事业,企业不企业的怪胎,不仅影响着经营性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壮大,同时与社会的整体联系上不仅缺乏合力,反而却存在着破坏作用,亦政亦企的特殊地位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和市场竞争规则、削弱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具有经营能力的教育电视媒体受体制限制不能为国家创造财富,却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削弱了公共财政的效用。
3 教育电视媒体转企改制的必要性
教育电视台大都脱胎于电教馆,主管单位为教育行政部门,单位性质为事业单位,但大部分实施企业化管理。教育科技频道则隶属于综合电视台,大都是企业化运作。有些教育电视媒体在企业化道路上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如贵州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湖南教育电视台等。但相当数量的教育电视媒体的企业化进程迟缓,隔岸观火、迟疑观望已成常态。
1.教育电视媒体转企改制是顾全国家大局的需要。
我国事业单位总体数量过多,规模过大。曾几何时我国大致存在130多万个事业单位,其中独立核算事业单位95.2万个,纳入政府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近3000万,各项事业经费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30%以上,不仅给政府带来了相当大的财政压力,同时也浪费了人力财力资源。国家广电总局2003年12月30日颁布的《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对于产业经营前景比较好、具备企业化运作条件的如体育、交通、影视、综艺、音乐、生活、财经、科教等频道频率,在确保频道频率作为国家专有资源不得出售、确保节目终审权和播出权牢牢掌握在电台、电视台手中的前提下,经批准可以组建公司进行频道频率的企业化经营。”教育电视台及教育科技频道就是上述中所指的“科教频道”,进行转企改制正是落实该文件精神,服从国家大局的具体行动。
2.教育电视媒体转企改制是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
教育电视媒体尤其是教育电视台长期以来事业体制色彩较为浓厚,缺乏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有的虽然已改制为企业,但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或者仍处在传统行政事业体制的管理模式下,难以激活现有人才,吸引优秀人才更难,人才队伍的竞争活力无法释放,生产力低下。面对这种窘境,必须加大力度,尽快完成完善公司化改制、建立法人治理机构,理顺产权关系,通过战略合作、融资、收购、兼并等方式实现新业务、新领域、新渠道的迅速扩张。2004年7月1日,由贵州电视台出资注册成立了“贵州科健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对科教健康频道实行全新的频道公司制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规范运行,频道管理从事业型向企业型转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皆获丰收,摸索出一套科教类专业化频道的管理模式,并走出一条“机制新、队伍精、创品牌、出效益”的改革发展之路。
3.教育电视媒体转企改制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
教育电视媒体的从业人群通常具有文化程度高、专业能力强、社会交往广、综合素质好等优势。但是因受到事业单位体制的束缚,好多人才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不仅不能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也限制了个人的发展,人生价值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个人的理想梦想能以实现。光线传媒公司董事长王长田1988大学毕业,先后任职《中华工商时报》,北京电视台等。1998年,他毅然决然地建立中国第一家专业电视策划与制作机构“北京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2003年广告收入超过2.5亿元,播出范围覆盖全国300多家电视台。2011年高调上市,董事长王长田身价由创业时的10万元起家暴涨至逾40亿元。光线传媒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传媒娱乐集团。光线传媒的发展魄力及路径很值得教育电视媒体学习借鉴。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教育电视媒体走进市场,解除事业单位的束缚,一些能人必定会闯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窦胜功,王君,刘莹莹《关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思考》,《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第6 卷第6 期2004 年11 月
[2]宋歌:中国传媒大学在读博士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