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高校设计艺术实践课程研究
2015-01-07杨晓董阮建
杨晓 董阮建
摘 要: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更加明显,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设计艺术学学科改革迫在眉睫。对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高校设计艺术实践课来说是个挑战。在新的历史形势下,通过分析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设计艺术学学科前沿动态,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进而为应用技术型设计类人才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人才培养;设计艺术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物联网与互联网技术已全面融入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家用电脑、平板电脑、云端、智能手机、宽带技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数据来源及数据承载方式的高速发展,全球的信息数据量出现了飞跃式增长,信息大爆炸成了时代的特征,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不仅仅是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的一次革命,更是全世界的政府、组织、企业和个人用来优化管理、引领创新的利器。新建本科的高校还是以传统的教师满堂说教为主,与市场所需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联系不紧密。无法适应新时期社会需求。如何将互动式、项目式、体验式教学方式方法与社会实践结合,使学生在实践项目中不断提高与完善,是高校设计艺术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1 设计艺术学学科现状
(一) 2015年藝术类大学生就业分析
随着二十一世纪前十五年的数字信息技术的迅猛高速发展,全球数字信息化浪潮已狂卷而来。目前,为了能考高分并上理想的大学及专业,学生仍然陷于书山题海之中,严重限制了素质教育的开展,甚至影响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积极性。艺术设计的内容由自然学科、人文学科、哲学等多学科方向共同构成的,目的在培养学生通过学习有效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整个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角度看,设计艺术必须与生产生活相结合,在实践中启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动手能力。设计艺术的实际操作性强,需要在实操中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潜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注重实践教学研究,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行之路。
在市场供需方面得不到有效调和的情况下,催生了供求矛盾。根据社会上总体形势而言,艺术类大学生就业不容乐观,就业市场处于转型发展期。据相关数据资料显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接受毕业生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营销等专业,在总人数中,该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超过60% ,相对文言文、史、哲类、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其就业难度比较大。另外,在性别方面,就业市场上大学生同样遭遇尴尬,在土木类招聘现场,都会出现只限男生或男士优先的海报。从学历上研究得出: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较低。
(二)、 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原则
1 构建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其中实践体系必须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准绳。从教育教学规律出发,结合本专业的自身特点,有意识训练学生的基本表现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围绕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
2 遵循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实践规律。艺术类专业学生需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更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将理论进一步深入,学会融会贯通,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的创造力、表现力得到跨越式的提升。
3 以学生为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主体。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是设计者,除了专业技能的掌握,好需要满足社会对设计者、设计作品的需求。为此,在艺术设计学实践教育中应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位置,充分了解当代95后大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掌握学生缺少的是什么,需要引导教育学生什么,又需要提高学生什么能力。需要培养学生从事艺术设计的工作能力,与教师有效、必要的指导相结合,完成教学的全过程。
(三)、对策与建议
1 鼓励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与专业学习习惯。大学时期是毕业起跑的助跑期和预热准备期,职业生涯教育应从大一养成教育开始,由传统的毕业前指导向入学起——即开始的职业发展规划指导转变,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引导。艺术类大学生自我认知表面化、片面化,对自己的优势、劣势及自我发展潜力的了解不全面,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容易理想化,这要求高校应从大一开始就应有目的地引导教育学生主动了解自己的能力素质与未来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明确在校期间努力的方向,从而把在校专业学习和将来的艺术创作、设计、管理、营销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职业指导融入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之中。
2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要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休闲生活,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人际关系、情绪和压力等。大学生处在职业探索阶段,一方面需要确立长期的职业目标,实现人生的价值,另一方面大学生将要告别相对单纯的学校生活,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现实及就业后的职业适应。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需要以市场为中心,将竞争机制引进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促使学校调整专业设置,同时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
4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科学地分类整理以及应用网络就业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判断和选择.可以收集每个学生在求职意向、专业评测、个性分析、岗位薪酬等方面的需求信息,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社会上分散、复杂、海量的就业求职需求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对应匹配,帮助学生认清和解答“哪些城市适合我发展。
2 总结
对于高校来说,其培养的人才是否被社会认可和接受,一般情况下,通过往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来体现,毕业生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地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校要巩固和强化毕业生的竞争力,需要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对课程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加强艺术设计类科学建设、改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肖利哲,王雪原,武建龙,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陈冲.大学生就业难背景下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Z1).
[3]吴伟,邹晓东,陈汉聪. 德国创业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慕尼黑工业大学为例[J]. 高教探索. 2011(01)
[4] 董阮建. 信息化背景下广西高校设计专业基础实践课教学的课程研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