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
2015-01-07宋威威
宋威威
摘 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哥特传统的发展与起源,分析了哥特小说的特点,概括了哥特小说的一般性特征,最后从民族主义的角度探讨了英文文化中哥特文化。哥特小说常常通过废墟、古堡和荒野做背景,情節恐怖,将暴力、乱伦、鬼神等情节融入到故事中。
关键词:暴力;哥特文化;民族主义
欧美文化中普遍存在着广泛且持续的哥特传统。18世纪的中叶英国最先出现了哥特小说,不少通俗作家也多次进行哥特小说的创作或者将哥特性质融入其创作中。哥特小说在文学的发展之后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艺术化的手法在文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早期哥特小说主要探讨的是传统和理性,在近期的发展中黑暗、恐怖以及神秘逐步成为哥特传统的代名词。
哥特小说可以称为黑色的浪漫主义,其基础审美特征是壮美,心理基础源于人的内心恐惧。哥特小说的优秀不少在于揭露社会与人性的黑暗,并且进行相关道德探索。哥特小说的产生同发展与英美几百年的文化、宗教以及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英美文化中的哥特创作对于几百年来的世界文化与学术思潮而言影响较为深远。欧美文学中的哥特文化一方面提升了文学价值,另一方面丰富了思想层面,近些年来英美文学创作又再次围绕着哥特传统来展开。
1.哥特传统的起源
哥特这一词最早源自某一个北欧的部落,这个部落是条顿民族内部一个分支。条顿人在几千年之前开始南迁到欧洲,在条顿人与罗马人的斗争中,哥特人以其骁勇善战的性格成了战争中的主力军。在公元5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覆灭,哥特人也在世界各地分散开来。哥特人重新建立了不少王国,比如意大利、西班牙等等。在文明不断演变、不断迁移中,哥特人的民族性逐步淹没在历史尘埃中。公元七世纪后,哥特民族完全消失了。不过幸运的是,哥特民族的好斗性仍旧在历史中保留了一定的地位。
文艺复兴中,一个意大利人把大家都不赞同的建筑风格称作哥特,后来哥特风格被运用到城堡同教堂中。在十二世纪至十六世纪哥特建筑非常流行,哥特建筑以尖顶、阴郁的风格、彩色的玻璃、幽暗的内部环境、阴森的走廊过道著称。其中比较著名哥特建筑有俄罗斯的圣母大教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
2.哥特传统的发展
在十八世纪的末期,哥特小说逐步演变为一种小说的形式,其中此类型小说的代表作品是华尔浦尔的《奥特朗图堡》,此本小说将哥特文化在英国推行起来,而后的小说家多以《奥特朗图堡》为创作基础,写出了很多不同风格的小说。小说主要以废墟和破旧的建筑为背景,弥漫着恐怖与暴力,同样不乏浪漫的基调,促进艺术同社会的发展。哥特类的作品逐步探究社会同人性,实现了创作的发展,以恐怖氛围与阴暗气息的塑造融入其中,深刻揭露人性的邪恶面与社会的黑暗面。在哥特文学中,文学创作中常常伴随着精灵、妖怪、魔鬼,在此类因素的出现下,整个小说通常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带有黑暗与恐怖的氛围。《奥特朗图堡》通过家族兴衰的描写,以诡异恐怖的细节将新型的文学性质描写的生动、鲜明,作品奠基了现代哥特风格。
在《奥特朗图堡》的流行后,愈来愈多的作家创作了很多作品对哥特风格进行模仿,比如《克拉丽莎》《庇护所》《茱莉亚》这些具有哥特风格的小说在英国成为畅销作品。后来在美国以及德国等很多国家也投入到创作哥特小说中,著名的作家狄更斯、雪莱加入了哥特小说的创作行列中。他们的加入使得小说的流派有了质的升华,形式演变为文学形式,亦逐步成为当代主流。哥特传统创作拥有一定层面上的广度与深度,能够研究与推动未来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在英美文学中哥特文化的传统意义不容忽视,哥特传统逐步探掘到人性的虚假面与黑暗面。
在1820年左右,对于哥特传统研究的影响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全新高度,英美时期的社会呈现全面繁荣盛况。现实主义中英美文学的哥特创作的风格形成于1870年,地理位置上也不是特别占据优势。所幸的是,英美的浪漫色彩在文学中一直占据着瞩目的位置。著名小说家詹姆斯曾说“大量的社会和文化沃土才能哺育出一支文学之花”。哥特小说在英国的文学创作中有着丰厚的历史根源,在哥特民族的迁徙中征服了不少民族,在北欧的严苛自然条件中各种丰富多彩的小说应运而生。在十九世纪末德国哥特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一度达到空前鼎盛时期。
3.哥特传统在英美文化中的表现
3.1 紧凑的故事结构
哥特小说的描写中,作者常常会用到极端的情节与场面吸引阅读者。在阅读哥特类型的小说时,读者会被情节与场面震撼到,而后受到巨大的心灵刺激。在作品《弗兰肯斯坦》中,主人公是一名从事研究的科学家,他日夜劳作期待运用科学的手段创造生命。在科学家孜孜不倦的努力下一个丑陋的怪物诞生了。刚开始,这个怪物虽然非常丑陋但是它有个善良的心,他对人非常友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怪物希望它的创造者能够给它带来相应的人格特权,比如弗兰肯斯坦能为它创造一个新娘。而创造者却嫌弃它丑陋的外貌,鄙视它并不相信它,其他人类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意接受它,这让怪物非常难过、非常伤心。最后怪物想报复世界毁灭一切。怪物把创造者的弟弟威廉,创造者的未婚妻残忍杀害了。创造者怀着悲愤的心情想和怪物决一死战,在双方的搏斗中,创造者不幸去世,最后怪物非常后悔跳海而死,整个作品流露着恐怖阴森的感觉,情节起伏不断。
3.2 人物形象描写复杂
在各式各样的情节同氛围的设定中,人物的内心探究亦是哥特小说的着重点。小说除了对外部环境的渲染,也刻画恐怖范围,还以人物的心理刻画与描绘突出由内及外的恐怖感。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作品通过吉普赛姑娘梅拉达、副主教克洛德、敲钟人卡西莫多的描写,讲述了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在人物之间的对比、环境之间的对比、人和环境的对比彰显故事的情节,其中不乏大量的心理描绘。雨果通过刻画几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借此表达了自己对贫困阶级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报以同情,同时控诉了黑暗、无情的社会。但是对于革命,雨果还是持乐观的态度。在雨果的小说中通过大量心理描写、动作神态的刻画、兴趣爱好等表现了内部的强烈愿望。类似这样的哥特类型的小说还是很多,比如安妮莱斯的《吸血鬼纪事》,比如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等等。
3.3 荒诞怪异的气氛
在情节的构思上,哥特小说将生死、人鬼对比结合创作,以怪异想象中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进行对比,并结合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分析。在哥特小说中,作家常常以进行恐怖氛围的营造称道,这也是哥特小说独特的创作手法。在创作中,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塑造了一系列的怪异形象,用变形的手法夸张残忍的把人物内心的极端与丑陋刻画出来,展现出人物的邪恶。读者在阅读时很容易就会记住这样的形象。
作品《修道士》是刘易斯于青年时期创作出的,这也是作者本人的处女作。作品具有浓郁的哥特风格,背景设于西班牙的修道院。男主人公是年高德劭的修道院长,女主人公是个年轻貌美的妙龄女子,在院长见到了这个美丽女孩后居然忘记了自己的职责,转而对女孩产生了邪恶的想法并进行了疯狂的追求。后来女主人公的母亲发现了院长的真面目,但母亲也不幸惨死。为了得到女主人公,院长让其假死,并把尸体埋于修道院中,被发现后院长又将自己的灵魂卖给了魔鬼。此书塑造了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女主人公的善良和院长的邪恶形成强烈的对比。
4.民族主义的超越
哥特文学常常被划分到通俗主义的范畴,在学术研究的大门中很少问津,而现在创造哥特小说是一种流行。哥特小说在美国的繁荣期是独立战争到内战的这50年,在这期间民族主义的构建是困惑、是渴望的,而19世紀二三十年代高涨的爱国主义和内战的四分五裂,不稳定的民族身份让它们反映了纷繁的社会现状,探讨了当前的社会突出问题,表达了对于长久统一民族身份的渴望。
在创作《莱昂内尔.林肯》时,新的社会模式尚未形成,当前的发展与人们认识的大相径庭。混乱的政局导致了社会的动荡,作者以敏锐的眼光抓获到了繁重背后的危机,小说中重现了道德困惑与社会困惑,重建主人公的身份背景,赋予小说更多的历史意义。库伯设计拥有双重身份的年轻军官,设置了两种既矛盾又相似的文化背景,作者逐步认识到文化的差异反映的是世界的差异,对自己有了新认识。新旧世界关系让他心灵煎熬,无法隔断任何联系,身份难确定。
内战之前的哥特小说以独有的文学形式将当前的社会现状以及人物的内心纠葛全部展现出来,探讨与突出了当下的社会焦点与政治问题。内战之前的哥特小说经历了本土化的复杂过程,增加融合了美国元素,但是仍然重视人物的内心焦虑与恐惧。在哥特小说的参与中一方面加入了政治,另一方面将政治因素参与到小说的创作模式中,分析了重要的民族精神,易变与不确定的民族身份表达了稳固的民族身份以及未来国家的担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哥特的传统以恐怖、诡异、紧张的特色为主同时以夸张、怪异的写作手法,着重彰显了社会黑暗、人性腐朽。在哥特文化中存在着依赖,哥特的传统一直是分辨善恶,探索道德。哥特传统是英美文化的重要流派,对世界的发展影响重要。作者奥康纳说在作品中大量运用哥特文化能够借助小说中的震撼力,认识世界的危险同罪恶。在哥特文化的发展中,很多读者被其魅力所吸引使得他们在阅读中不断思考人性。在当前飞速发展的时代,哥特的传统影响会愈来愈远。
参考文献
[1]郑永梅.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初探[J].前沿,2012,(17):199-200.
[2]肖书珍.浅析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4):36-37.
[3]康健.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之我见[J].科教导刊,2015,(8):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