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汉九江郡政区沿革简述

2015-01-07郑威

卷宗 2015年12期
关键词:西汉

郑威

摘 要:西汉九江郡始置于秦朝,汉初曾两度划归淮南国,在王国属地和中央辖境间反复,政区随之变动。武帝元狩元年终为汉郡,二年分九江郡五县置六安国。整个西汉时期,九江郡一直存在。

关键词:西汉;九江郡;政区沿革

西汉九江郡始设置于秦时,其时治所在今寿春,领有汉初庐江、豫章之地,西汉时因淮南王国的三次废立,九江郡的身份随之发生变化,先后在王国属地和中央辖境之间转换,最终在汉武帝元狩元年,归属西汉中央管辖,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其境域内部分地区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史记》对于九江郡的境域变化有零星记载,散见各章节;《汉书·地理志》(下文简称《汉志》)记载了成帝元延绥和年间的政区,只是并没有记载之前的政区沿革状况;《水经注》《太平寰宇记》对于郡内各县地望亦有相关记载。前辈学者对于秦汉政区地理已有诸多研究成果,辛德勇先生的《秦汉政区与边界地理研究》,论述了秦时九江郡的沿革;周振鹤先生的《西汉政区地理》,备述西汉前期九江郡的境域变迁;马孟龙先生的《西汉侯国地理》,重点梳理了九江郡境域变迁中出现的侯国,同时多采用周说。这其中对于九江郡的政区沿革,可谓是前人之述备矣。在此不揣冒昧,希冀其中尚有可以完善之处。

1 郡地及侯国变迁

(一)秦至高帝时九江郡变迁

九江郡始置于秦时,至高帝十一年时,曾先后成为英布、刘长的王国封地。因此这里需要首先梳理一下九江作为秦郡时的境域变迁。

对于秦郡的考证,清代学者曾有过长期的研究,辛德勇先生在其论著《秦汉政区与边界地理研究》的第一章《秦始皇三十六郡新考》中有详尽的综述。清人各家观点不尽相同,主要争论的焦点在于三个郡的具体郡目,而多数人认同的三十三个郡中,九江郡正在其中。據辛德勇先生的观点,秦始并天下时设有四十二郡;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在这次调整中,有二十七郡沿用旧名且境域基本未发生变化,其中包括九江郡。则可以认为,至少在秦始并天下(前221年)时,九江郡即已存在。[1]69—71值得注意的是,各家关于秦三十六郡的观点中均未涉及庐江、衡山、豫章三郡。

而在辛德勇先生的论述中,涉及到了这一问题。其论著中认为秦始皇三十三年时,对原有秦郡做出调整,变三十六郡为四十八郡。其中从九江郡分出衡山与庐江二郡,另外辛德勇先生认为豫章郡亦可能在秦时已从庐江郡中析出,唯其时间和境域所辖县不详。即庐江、衡山、豫章三郡皆是从九江郡中析出,秦始皇三十三年时,原有的九江郡分为九江、庐江、衡山、豫章四郡。对比汉高帝六年英布受封淮南国时领有四郡,此观点似可成立。

据《史记秦汉之际月表》记载:秦二世三年十月,高祖至灞上,称元年。十二月,分楚为四。按索隐为西楚、衡山、临江、九江也。项籍自立为西楚霸王,即楚国;另立项国,分为衡山、临江、九江,衡山封番君吴芮。高祖五年,分临江为长沙国,吴芮徙王长沙,衡山、九江属淮南国[2]775—797。庐江郡依《太平寰宇记》记载为秦置,[3]2249由此可见衡山、九江、庐江确为秦郡无疑。

对于豫章郡,辛德勇先生在论述时,认为庐江郡秦时南部都尉治所在南昌,位于庐江郡中部偏北,去庐江郡南界较为辽远,似乎不十分合理,因而推断秦时在庐江郡南部既已设置豫章郡。[1]86—88而在其给出的秦四十八郡郡目中,豫章郡并不包含在内,似有遗漏。豫章郡按《汉志》为高帝置。[4]1593对于辛德勇先生观点中的“南部都尉治所在南昌”,《元和郡县图志》:“南昌县,望。郭下。汉高帝六年置。”[5]《太平寰宇记》:“南昌县……按《豫章记》云:‘汉高帝六年,大将军灌婴所筑。”[3]2101皆可说明南昌县置于汉时。若秦时即有治所,则汉初可不必再筑城置县。抑或灌婴是在旧城基础上改建新城,亦未可知。按传世文献记载,此处认为南昌县与豫章郡皆置于汉时。因此可以认为,九江郡在秦三十三年后,分为九江、庐江、衡山三郡。汉高帝时,于庐江郡境内析置豫章郡。高帝六年英布受封淮南王时所辖四郡,即是这四郡秦汉之际的范围。后文讨论的九江郡,即是在秦时分置后的九江郡境域。

(二)文帝时期所封侯国及郡地变迁

淮南厉王子侯国。孝文帝分封淮南厉王四子为侯国。《汉书·王子候表》:“(右高后)阜陵侯安,淮南厉王子,八年五月丙午封,八年,为淮南王。安阳侯勃,淮南厉王子,八年五月丙午封,八年,为衡山王。阳周侯赐,淮南厉王子,八年五月丙午封,八年,为庐江王。东城哀侯良,淮南厉王子,八年五月丙午封,七年薨,无后。”[4]422—433《汉志》阜陵、东城属九江郡,安阳属汝南郡,阳周属上郡。

徐厉松兹侯国。高后四年四月(前184年)置。《史记·吕太后本纪》:“吕忿为吕城侯,及诸侯丞相五人。《集解》徐广曰:“中邑侯朱通、山都侯王恬开、松兹侯徐厉、滕侯吕更始、醴陵侯越。””[2]402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废。《史记·惠景贤候者年表》:“高祖四年四月丙申,夷候徐厉元年。……建元六年,候偃有罪,国除。”[2]988另有《集解》作祝兹,汉表作祝县,属庐江。《索隐》汉书作琅玡,《考证》祝兹即东海即丘县。[6]1426—1430此处在庐江郡,则应是松兹。

汉文帝十六年时,刘安以故淮南国之九江郡受封为淮南王。淮南故地所辖四郡,分别归属淮南、庐江、衡山三国。周振鹤先生认为,文帝十六年至元朔五年,淮南国国界为北临淮水,南濒大江,西南为衡山国,以弋阳、潜县、天柱山、居巢一线为界,东南临长江,东北为临淮郡。[7]52

(三)武帝元朔年间郡地变迁

汉武帝元朔五年,淮南王刘安因罪受罚削两县。《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元朔五年……请废勿王,上不许。请削五县,可二县。”《史记》《汉书》未有明确说明所削县为何处。周振鹤先生认为,削县之时,淮南东邻江都国,西界衡山国,南濒庐江郡,北临汝南、沛郡。按两县不能削入其他王国,当归属汉郡中央辖境,而汝南郡原属淮阳国,居淮水之北,不会有淮南地。然而《汉书·地理志》所载汝南郡却有淮水以南之弋阳、期思二县,是该县必为淮南国所削无疑。元朔六年,衡山赐王子终弋候刘广别属汝南,[2]1107元鼎五年免侯后,恐即并入弋阳县。[6]51则至少说明元朔五年,淮南王刘安所削两县为弋阳、期思二县。

(四)武帝元狩年间侯国

汉武帝元狩元年,刘安谋反事泄,国除,为九江郡。《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淮南王安自刭杀。……国除为九江郡。”[2]3094九江郡归入汉中央辖境。

六安侯国。据《汉志》记载:“六安国,故楚,高帝元年别为衡山国,五年属淮南,文帝十六年复为衡山,武帝元狩二年别为六安国。”[4]1638漢武帝元狩二年, 分九江郡封胶东康王少子为六安王,辖五县。《汉书·武帝纪》:“三年春……立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封故相国萧何曾孙庆为列侯。”[4]177《汉书·地理志》:“六安国,故楚,高帝元年别为衡山国,五年属淮南,文帝十六年复为衡山,武帝元狩二年别为六安国。莽曰安风,县五。六,故国,皋繇后,偃姓,为楚所灭。”蓼,故国,皋繇后,为楚所灭。安丰,《禹贡》大别山在西南,莽曰美丰。安风,莽曰安风亭。阳泉。”[4]1638周振鹤先生认为,六安国所辖五县,全部在弋阳、期思县以东,说明六安国辖境为九江郡分置。其地故属刘安之淮南国。《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未至,淮南王安自刭杀。……国除为九江郡。《集解》徐广曰:“又为六安国,以陈县为都。”[2]3094同时在集解注文中也提及又为六安国,也可说明六安国分自九江,为刘安淮南国故地。[7]52《汉书·地理志》认为“六安国,故楚,高帝元年别为衡山国,五年属淮南,文帝十六年复为衡山,武帝元狩二年别为六安国”,[4]1638周振鹤认为有误,本文赞同周说,采用《史记》的观点。

东城侯国。文帝时封淮南厉王子良为东城侯,薨,无后。元朔二年,封赵敬肃王子遗为东城侯,元鼎元年,为孺子所杀。[4]445

当涂侯国。征和三年,封魏不害为当涂侯。《史记·建元以来候者年表》:“当涂《索隐》表在九江,魏不害,以圉守尉捕淮阳反者公孙勇等侯。”[4]3094该表中并未说明魏不害受封时间,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征和三年春正月,行幸雍,至安定、北地……九月,反者公孙勇、胡倩发觉,皆伏辜”,[4]210则当涂侯赐封时间当在征和三年。

《汉志》九江郡各县沿革及地望表

按《汉志》,九江郡辖有十五县,后分置六安国。各县置县前沿革、置县时间及其地望见下表1。

参考文献

[1]辛德勇.《秦汉政区与边界地理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3]乐史.《太平寰宇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4]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5]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670

[6]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年.

[7]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8]傅嘉仪.《秦封泥杂考》[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9]后晓荣.《战国政区地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年.

[10]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3485。

猜你喜欢

西汉
西汉国家权力对蛮人族群的渗透——基于走马楼西汉简所见无阳蛮人的探讨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长沙国职官建置论考
一幅西汉伏羲女娲图像
西汉
西汉云中郡属县治城位置新考
西汉道义观的学理形成
长沙发现西汉贵族墓
魏源对西汉四家诗的评说
西汉名将周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