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说新语的语言艺术

2015-01-07李根

卷宗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文学语言

李根

摘 要:《世说新语》是一部杰出著作,其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历来被众多学者所称道。如宋人刘英登曾用“轻微简远、居然玄胜”评价该部作品。其中作品中的语言艺术更是吸引古今中外学者研究。诚然研究成果众多,但仍然具备进一步探讨的空间。本文将从形成世说新语语言艺术的主要原因入手,深入分析语言艺术特点具体表现,最后探讨书中语言艺术的对比性特点,从而充分了解和掌握世说新语语言艺术风格。

关键词:世说新语;语言艺术

《世说新语》作为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具有“名士底教科书”的称号。就本质而言,其并非一部笔记小说,更多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凭借自身独特的成就吸引了大批学者的目光。特别是作品的语言艺术,将魏晋时期的文学、艺术等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愧为《世说新语》研究的最佳切入点。而文学语言作为重要载体,是文学传承和发展的关键之所在,也是衡量作家作品的主要标准。因此选择该课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该部作品的语言艺术具有积极意义。

1 影响《世说新语》语言艺术风格发展的原因

1.1 动荡的社会

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一个社会背景的具体表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期,几乎没有太平祥和的时期。回顾历史,人们生活苦难、社会动荡不安。因此东晋时期的《世说新语》,势必会存在不同时代的艺术风貌,或出现深沉感喟,或出现任诞兴会,语言表现中也透漏着浓浓的悲伤之情。魏晋学士在此社会背景下,寻求自己的归宿、难以施展抱负等都成为书中的一部分,也正是因为社会背景在其中的渗透,丰富了文章内容真情实感。因此《世说新语》语言文字能够真实地彰显人物性格。

1.2 审美观念的形成

文化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贯穿于整个时代发展全过程。而文学各类体裁、特点等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学者审美观念的初步形成,促使其在创作文章时,能够更由目的、意识追求自己与他人的不同[1]。《世说新语》中收录的人物,无不覆盖着作者的审美观念,促使其在微言片语之中,彰显人性百态,逐渐形成语言艺术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1.3 前代文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学语言发展自有其规律,并非空谈。《世说新语》语言的艺术特点是在前代文学基础上发展而来。而这种汲取体现在源头方面。《论语》是儒家的代表著作,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其中蕴含了大量简短篇幅下的深刻含义。如《论语》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等都在《世说新语》中有所体现。

1.4 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就是自然地理环境,如高山湖泊、绿洲荒漠等。人与自然同处于共同环境中,自然环境参与者人类气质性格的塑造,继而对文化风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参与也是形成不同文学风格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我国南方气候温暖,植物茂盛,加之政治环境稳定,促使东晋学士随之南迁。在此过程中,学士看到了千山万壑,给作者以无限启迪,令人回味无穷,真实地反映在《世说新语》文学语言上,以呈现典雅、清简之美。除此之外,绘画、清谈等方面的发展也同样产生了巨大影响。可见,《世说新语》语言艺术的形成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2 《世说新语》的基本语言艺术表现

2.1 语言具有独特性,个性特点所处可见

该部作品囊括了魏晋时期的风流故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故事人物涉及上千人。作者并未注重对故事本身的描述,更多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纵使文章涉及千百人,却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对人物表现形式的描写,充分展示了作者语言艺术的独特性,彰显个人性格。如在《雅量》第二十八则中“谢太傅潘恒东山时...足以镇安朝野。”这一段主要讲述了谢安等一行人出海游玩的故事。文中对人们见到风起浪涌时的表情的描写,将谢安的大气、雅量展现出来,以突出人物个性特点。又如《德性》第十三则中,讲述了华歆与王朗以其乘船避难的故事,当遇到突发状况时,二人的不同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特别是对华歆缜密、坚定性格的描写成为全文中的最大看点。

第二,人物性格特点的个性化。作者在《俭吝》第二则中写道“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开门见山的阐述了王戎的性格,并通过简单的事例充分证明该人物吝啬程度之深。然而作者深知人的具有多样性,在《雅量》第四则中讲述了王戎“见李子不拾”的故事,以展现其聪慧的一面,带领读者对于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朝着纵向深入挖掘,最终实现运用最简单的故事反映最恰当的道理。

第三,人物口语个性化。作者对于人物细节的把握出神入化,具体表现在人物口语个性化方面。在《赏誉》第五十九则中,讲述了何充到王导的住处,王导“以麈尾指座”,同时说“来,来,此是君坐”,以此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喜爱。或者在《简傲》第三则中,嵇康“旁若无人”等表现以展现出嵇康耿直、褒贬分明的个性[2]。

2.2 语言蕴含丰富情感,突出语言深情

该部作品创作之时,人们正处于战火纷纷、灾难重重的年代,很多魏晋名士内心挣扎,苦不堪言。在此背景下,作者承受著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的折磨,对其作品语言产生了深刻影响。具体来说,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物情。文中采取清淡疏落的语言,展现人物对事物浓浓的情感。在《任诞》第四十六则中“王啸咏指着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王子猷已经将竹子视作自己的朋友,需要每日相伴,与此同时,王子猷对竹子的喜爱也充分展示了其与竹子一样,具备高尚的人格精神。而在通篇第三则中也讲述了刘伶爱酒的故事,“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受到当时社会情况的影响,很多人将自己的情感寄存于事物上,以排解自己的苦恼。

另一方面,人情。相比较物情,作者对人情的描写可谓是强烈的、慷慨的,与前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多数情况下,作者在对人情进行描写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也渗透其中[3]。如在《伤逝》中,全篇描写战争过后,人们对死者的哀悼。又如《简傲》第四则中的嵇康与吕安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曾经“每一相思”便会“千里骑驾”;又或者在《任诞》第九则中,描述阮籍失去了母亲,直言一无所有,并口吐鲜血“废顿良久”。正如李泽厚在《华夏美学》中所言魏晋时期作者对“情”的描述,已经从生死上升到哲理层面,更是一种对宇宙、对人身的泛化深沉感悟。

2.3 重视对美景的描述,赋予语言生命力

不可否认,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居无定所。但是无论世事变迁,自然景色魅力始终存在。而作者在生活中捕捉到了很多美好的景象,并将其写入到作品当中。作者运用潇洒、灵动的语言描写大自然的景色,赋予文章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在《言语》第九十一则中的“山川自相映发”,体现出自然界万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在第七十一则中的“俄尔雪骤”四个字将大雪纷飞的景象描写的淋漓尽致。

特别是第八十八则中顾长康从会稽回来后,人们问他路上景色如何,其回答“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将景色描绘的栩栩如生。且从竞秀到千岩,将景色与语言有机整合,将景色更为形象、具体的呈现出来。不但如此,还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神奇的力量,给人们更多鼓舞,促使当时的人们在阅读后,能够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除了上述动态景色的描写,作品中还包含着很多静态景色[4]。如“清风月朗”、“风恬月朗”、“天月明净”等,优美含蓄将夜景呈现出来。

2.4 语言幽默诙谐,展现人们智慧

细细品味《世说新语》,我们不难发现书中很多人物充满着智慧。很多学者对该部作品的幽默都予以肯定。如日本学者井波津子说过“世说新语是语言感觉机智表现的宝库”。书中幽默的语言艺术渗透至各个角落,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普遍百姓,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幽默方式。如在《贤媛》第二十四则中,恒冲喜欢穿新衣服,但是沐浴之后见到妻子送来的新衣并未生气而是穿上新衣服。主要原因在于妻子一句“衣不经新,何由而故?”,通过幽默的语言,让丈夫穿上新衣服。

多数情况下,书中很多人物能够运用机智、巧妙的语言化解尴尬,同时反将他人置于不利处境当中,以此来展现人物的智慧之美。在《言语》第十七则中袁奉高与边让的对话能够展现出来[5]。

3 《世说新语》语言艺术的对比性

书中语言呈现对比性,或典雅与俗白、或清简与华美。作者对语言对比的巧妙处理,成就了不同的语言艺术表现形式,也正因如此,形成了《世说新语》独具一格的语言艺术特点。

3.1 雅与俗的对比

书中描写人物多维魏晋名士,智慧超群,且风度翩翩。而这些都能够从文中语言体现出来。其中作为突出的表现是作者对“雅”字的使用,如雅致、温雅、雅人等。其次是语言的典雅,作者运用大量修辞手法,将资料、典故等引入文中,增添了书中语言的典雅气质。好比范子烨曾说过《世说新语》的用典艺术,可以用“旁征博引华古通今”这八个字高度概括[6]。而作者在用典过程中,其语言表述或赞美、或嘲讽,不尽相同,给人不同的体验。如在《赏誉》第二十则中,蔡洪运用《诗经·小雅·鹤鸣》中的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以此来深化语言表现力。

书中语言的典雅还表现在人物语言方面,如在《言语》第六十一则中东晋简文帝,是一位著名的清谈家,其在进入到园林中后,引入《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的故事来说明自己对自然的喜爱。

除了典雅艺术之外,还表现在俗白的美感。所谓俗白并不是粗俗、苍白,而是语言的通俗流畅性。俗白语言的运用能够拉近作品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体现亲民性。如上文提到的何充与王导二人见面的对话,运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对客人的喜爱,以消除客人的拘束感。或者在《任诞》第十七则中,刘道真谢绝他人答谢的话语“去,去!无可复用相报。”此句语言通俗流畅,能够让人们真实地感受到主人公急切的拒绝之情[7]。同时语言俗白还体现在俚语的使用方面。俚语一般是指在民间流行的非正式语言。相比较普通语言,俚语更具生活气息。如在《文学》第二十二则当中,桓温用“生母狗”讥笑王濛与王述;《简傲》第十五则中,郗愔将做事前后不一的人形容为“鼠辈”。

此外,还有大量方言的使用。如在《排调》第十三则中,王导将凉字视作渹等,还有“将无”、“得无”、“溪狗”等方言词汇。

3.2 清与华的对比

书中应用“清”字次数很多,如清远、清风等。清在语言艺术中能够给人留下清新的感受,与枝干上的墨梅相似,如果花团锦簇,难以表现出清新之美,也正是清丽脱俗的语言,形成了一种自然纯净之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任诞》第四十七则中,作者用“皎然”展示夜雪的清洁美好,呈现出一片洁白的世界,静谧的环境中只有王子猷与雪为伴,令人神往。

六朝时期,文学作品更多偏向于华美,无论是诗文、句法,还是声韵都要尽量做到华美之势。受到当时文学发展趋势的影响,《世说新语》的语言也不乏华美特色。辞藻的华美随处可见,如《言语》第九十六则中的“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通过一一对比,给人们视觉、音韵等方面的美感[8]。同时语言的华美还表现在修辞手法反面,如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在书中的应用,从广度与深度两个方向丰富文章内涵,从而提高作品美学价值。如在《赏誉》第二十则中“圣王之老成、明时之俊义...”运用排比句式表达所要表达的内涵,达到行文流畅目的。

3.3 象与玄的对比

文学之所以与哲学不同,是因为前者更加形象,而后者更加抽象。《世說新语》中的语言具有形象性特点,体现在叙述、人物对话等多个方面,能够将读者置于书中,并与读者内心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创作目的。如修辞手法的应用,在《文学》第二十五则中,将“学问渊博”比喻成为“如显出视月”,以此来彰显北人的学识渊博,但却不够精深,就好像在广阔的地方看月亮一样。运用比喻手法将本来严肃的话题比作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能够更加贴近读者生活。语言艺术的形象特点还表现在叠词的使用,据统计分析,能够发现书中应用叠词高达85次,使用叠词能够增强读者视觉与听觉美,促使整个意境更具美感,如“落落穆穆”、“岩岩清峙”等。或者描写人物神情:王戎眼神“烂烂如岩下电”光彩闪烁;自然景色:江水的浩瀚无边“见此茫茫”。

魏晋之时,玄学盛行,对人们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书中很多地方都能够看到玄学的影子,给作品染上了一层玄妙的面纱。作者在参与名教与自然、形神之辩等玄学讨论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渗透至作品中[9]。《世说新语》的语言便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典范。在《文学》第四十六则中,刘惔以“譬如写水著地...”回答“何以正善人少、恶人多”的论题等,字里行间都能够感受到作品语言玄妙艺术之所在。

3.4 含蓄与峻拔

所谓含蓄是指表达的委婉、耐人寻味,将所要表达的情感隐藏于字面后面。在书中,语言艺术的含蓄之美能够充分体现出作者的文学底蕴,且语言的含蓄能够让人们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思考。首先,书中语言的含蓄表现在欲说还休、具有暗示含义。如在《言语》第八则中孔融给出暗示“祢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最后帮助祢衡逃过一劫。或者在《黜免》第八则中,殷仲文对着槐树感叹“槐树婆娑,无复生意”,体现自己心灰意冷。

《世说新语》语言艺术的峻拔之美也是其特色之一,特别是针锋相对与语意的挺拔超脱上,能够给人们凌厉之美的感受。如在《排调》第六十一则中涉及很多危语“百岁老翁攀枯枝”等,不仅能够击中殷仲堪缺憾,还能够充分表达真峰之意[10]。另外在语意方面,如《品藻》第六十八则中将“凛懊恒如有生气”与“厌厌如九泉下人”进行鲜明的对比,能够拉开二者之间的距离,更好地表现语意。

结论:根据上文所述,我们能够切实感受到《世说新语》中语言艺术风格,体会书中语言多样性、多维性等特点。无论是语言艺术内涵、还是语言艺术的对比性,形成独具一格的语言艺术风格。因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要深入到书中丰富的语言当中,揣摩和分析其中蕴含的含义,不断挖掘书中的本质与内涵,更好地传承优秀的文化。

参考文献

[1]马晓娟,杨巍.《世说新语》的重言词及其修辞艺术[J].学习月刊,2012,(02):49-51.

[2]李杰.灵魂在孤独中的自由飞翔——浅析《世说新语·子猷访戴》之艺术美[J].甘肃高师学报,2012,(01):29-31.

[3]汪郑珠,周晓琳.略论《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从与《晋书》比较谈起[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31-33.

[4]高海兰.《世说新语》中比喻的妙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8):135.

[5]董晔.审美:《世说新语》的文本意图[J].山东社会科学,2015,(08):99-105.

[6]景遐东,罗严珍.《世说新语》的分门特征与学术价值[J].鄂州大学学报,2010,(06):52-54.

[7]张洛.论《世說新语》的叙事技巧[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39-42.

[8]马培洁.雅俗文化的两相对照——《世说新语》与《启颜录》[J]. 民族文学研究,2011,(06):42-48.

[9]董晔.史与诗的完美结合:《世说新语》文体考辨[J].中国文学研究,2013,(02):21-25.

[10]张泽鸿.从《世说新语》旷观魏晋士人的生活美学[J].文艺评论,2014,(02):81-84.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文学语言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