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家话语权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影响
2015-01-07周木
周木
摘 要: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可以看到充满了矛盾与斗争。中国古代的文学传承与争论,基本都围绕着话语权展开,话语权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最基本的重要维度。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话语权,自汉代以后影响着中国古代文学两千多年,这恰恰说明了儒家话语权霸权地位的兴衰影响着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是古代文学史的核心组成要素。梁启超认为《毛诗序》造就了“千余年神圣不可侵犯之宝典”,而这正是话语权的制霸,这一造就过程就是话语权的争夺过程,确定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学话语权中的霸权地位。本文将针对儒家话语权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影响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儒家文化;话语权;中国;古代文学史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就是一幅话语权斗争史,把文学斗争还原为了政治斗争,所以话语权是研究中国文学史演进的关键所在。由于话语权广泛存在于人们生活与思想中,影响着人们思维,对任何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不可回避的影响,文学发展亦是如此,毫无疑问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严重受话语权影响。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政治与道德伦理批评无疑不在中国文学史中表现着,且这些社会要素往往受话语权左右。从中国文学发展来看,儒家话语权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毋庸置疑,就算现代文学中依然可以看到儒家思想的身影。研究儒家话语权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影响对于促进我国文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话语权的概念
话语权简单来说就是说话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利,通常情况下话语权掌握在谁手中,谁就能够决定社会舆论走向[1]。从现代社会发展来看,通常情况下话语权掌握在媒体控制者手中、掌握在有用经济权的人手中,他们控制着媒体和经济实体,而他们想说的通常和自己有关,这是一种利用信息传播的潜在现实影响力,影响着社会舆论及社会行为,代表着高层言论。我国古代话语研究主要集中于诗学和修辞学、文学艺术。思想是话语的创新者,拥有话语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有实力。没有实力就没有话语权,例如鴉片战争时期,中国应落后被西方列强欺压,被戏称为“东亚病夫”,这样甚至可以说毫无尊严,更不要说话语权。但现如今中国经济腾飞,武力发展迅速,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自然具有话语权,可以在国际上发声。往往国家实力越强,越容易拥有话语权[2]。第二,要有团队。一个人通常难以得到话语权,只有在团队力量下,把话语权转化为团队意识,才能产生巨大影响力。第三,要有平台。想要使信息发挥作用,引导社会舆论,使话语权职能得到发挥,必须要有发声的平台,例如报纸、书籍、电台、电视、网络等等,只有通过传播平台才能扩大话语权辐射范围。
2 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
儒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的学说在先秦时期并没有受到认同,孔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学说和思想却没有被采用,并且在秦始皇时期因“焚书坑儒”受到重创。但在汉武帝时期为了维护专政统治,出于政治目的,实施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得儒家再次兴起。儒家思想与文化受周礼影响,表现的是华夏固有的价值系统,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派。中国人几千年来,人们思想和行为多受到《四书》、《五经》的影响。例如,中国的传统思想中的忠孝思想、节制思想、责任思想都来自儒家。儒家思想的特征是以孔子为师,以《四书》、《五经》等书为经典,追求仁与礼,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讲求互敬互信、仁而有序、微言大义、重义轻利。
3 浅析儒家话语权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影响
通过前文对儒家思想基本特征的分析,不难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实际上,儒家思想提出的背景就是希望能够用于治国,所以儒家思想带有明显政治色彩,儒家思想中的忠君思想,绝对服从君主就是封建专制的一种体现。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诸子百家文学经典与学说都是希望应于治国,例如法家的依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等,这自然会产生话语权的争夺,谁拥有了话语权就可以引导舆论,实践自己的治国思想,所以说中国古代文学史就是一部话语权的争夺史。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思想的提出,明确了儒家话语权地位,增强了儒家话语权权威性,使得儒家话语在汉朝时期居于统治地位,自然具备发声条件,能够拥有话语权。古代文学承担着政治教化功能,这是古今中外的文化通则,也是文学的基本使命。统治者很明白,想要维护统治,必须统一国民思想,而思想的统一就需要通过教育。秦始皇“焚书坑儒”就是因为他明白儒家文化影响着人们思想和行为,如果不消除儒家,难以实现思想的统一,思想不统一就难以保证国家的统一,因此他才会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但这也恰恰说明了儒家所产生的话语权影响力。从儒家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其基本属性并不是简单的审美,而是政治教化和借文言志,正统儒家文学就是在维护儒家话语权的权威性。由于儒家文化和思想被后世所传承,影响后世文人,所以儒家话语权才能得到维护。司马迁就具有坚定不移的儒家立场,《史记》就是在儒家话语体系指导下撰写的,所以司马迁反对墨家思想,主张儒家思想,维护儒家文化。并且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朝廷官员基本都是儒生,政治主流思想就是儒家思想,自然儒家话语权占主导地位[3]。而墨家思想倾向于平民,将触犯贵族利益,自然会受到攻击,司马迁受儒学教育倾向于儒家思想。毫无疑问,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承,就是一种话语权的传承,而儒家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所以受到推崇,这也反映出古代文学的政治性,儒家话语权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影响毋庸置疑。
4 结束语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史就是一部话语权争夺史。儒家话语权之所以具备权威性,能够得到传承和古代文学的教化功能及政治性是分不可的。很显然,儒家话语权,深深的影响着,古代文学发展,更影响着现代人思想与行为。
参考文献
[1]马兆杰. 中国文学研究问题争鸣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D].复旦大学, 2011,15(26):198-201
[2]曾诣,曹顺庆. 文言话语霸权遮蔽下的中国古代白话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反思[J]. 江汉论坛,2015,01:80-85.
[3]栗永清. 学科·教育·学术:学科史视野中的中国文学学科[D].复旦大学,2010,13(01):11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