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型河道的整治建设
2015-01-07于永臣
于永臣
摘 要:主要阐述了什么是生态型河道整治建设,以及河道的生态内涵。总结了部分河道的生态工程使用的技术,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生态型河道整治建设提出了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型河道;整治建设;生态工程
河道整治工程主要有堤防工程、护岸工程、丁坝等。河道整治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泄洪能力、保持合理的深度、对不平衡的河道进行整治以及防止河床、河岸收到冲刷侵蚀等。为实现这些目标,当前我国河道整治工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将曲线形的天然河道改造成直线型河道或者实现渠道化;二是河道两岸或河床的硬化,比如使用混凝土进行硬化。河道整治工程的开展必将切断陆地和水域这两大类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对自然河流的生态功能和生态过程产生影响,造成生长于河岸的植物消失殆尽、河流自身净化能力的降低以及部分鱼类和一些水生生物栖息地消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当前,部分相关学者针对我国目前河道的现状,提出生态型河道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对被改造的河道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这一问题。而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对河道的生态系统应该怎样进行修复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逐步涌现出一些生态型河道建设的应用实例。
1 什么是生态型河道建设
生态型河道建设是将生态学原理与传统的河道建设和整治相结合,根据河道的具体状况和功能,对工程进行生态设计,构建符合河流所流经地域生态特征的河道内部生态系统和流域生态系统,营造适合水中生物生存的生态环境,构建物种丰富,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河道生态系统,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于河道生态涵义,一是河床内水体生态。河床生态包括河床内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河床内生物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类。消费者主要有各种浮游动物、软体动物和鱼类、蛙类、水鸟等依水而生的动物。分解者主要以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为主,它们能将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并将其还原到自然界中。二是河岸生态。河岸把水体与陆地阻隔开来,扮演着过渡地带的角色,由河岸连接水体和陆地,保持河道水体的正常流动,维护河道的稳定。河岸这一地带生长着各种植物和动物、微生物等。生长于河岸的植物可以有效减少河水对河岸的侵蚀,植物根系还可以坚固河岸表层,保持河岸的稳定。河岸的土壤可以对进入河道的含有污染物的地表径流进行过滤、吸收、阻滞、沉积等作用,从而使污染程度得到有效降低。三是河道的生态工程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人工修复河流措施有:恢复缓冲带、重建植被、修建人工湿地、降低河道边坡、重塑弯曲河谷、修复浅滩和深塘、修复水边湿地、沼泽地森林、修复池塘等比较成熟、有效的措施。河道的生态工程技术一般以三个手段来实施:1、修复河道形态;2、修复河床断面;3、修复受破坏的的河岸生态系统。天然河流存在着大量的浅滩和深潭。河流中浅滩和深潭是水生动植物重要的生存环境,如果河道实现直线化或渠道化,往往会严重破坏这些地带的原貌。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弯曲、不规则的河流较直线化的河流具有更高的生态效益,能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增加生物多样性。因此,要在人工改造的河流的时候,尽量保留河道的自然弯曲形态,使河流既有浅滩,又有深潭,造就水体流动多样性,让水流尽可能地接近自然状态,这样有利于水生动植物的多样性。修复河床断面主要是改造流经城市的、被混凝土硬化覆盖的河床,恢复河床的高低起伏、多孔化,同时建设生态型河堤,为水生动植物重新营造生长繁殖环境,使流经城市的河流集多功能于一体,实现自然景观功能,为城市里的居民创造一个优美的水域空间。目前,常用的措施主要有:植物护坡、三维植被网护坡和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
2 修复河岸生态系统
河岸是最典型的生态过渡带,具备湿地几乎所有的功能。如湿地的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保持地下水资源平衡等功能。河岸带的生物种类十分丰富,但河岸带也最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这在我国尤其严重。而河岸带一旦退化,则极易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和小范围的环境恶化,如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对一定区域内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将退化的河岸带重新恢复,已成为当今生态型河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河岸的生态重建技术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为河岸植被重建技术,主要包括植被品种的选育技术、培植技术、保护技术、种群调控技术、种群行为控制技术、群落结构优化配置与组建技术等。第二类为河岸缓冲带生态环境重建技术。包括河岸坡面植被养护技术、土壤恢复技术以及河岸水土流失控制技术等。
3 生态型河道建设需注意的问题
生态型河道建设,维持河道良好的生态系统,必须同时从河床、河岸生态层次考虑,通过生态河床和生态护岸的物理构建,达到生态意义上的良性健康状态。在生态河道建设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的问题。 一是保证河道安全。生态型河道的建设首先必须考虑河道的安全性。河道的安全性是保障其生态系统健康和正常功能的基础。河道的安全主要包括河道结构上的稳定,对洪涝灾害的正常对抗以及提供人畜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吸收污染物和维持生态环境的安全。二是实时掌握河道水文资料,发挥好河道的功能作用。不同的河道类型和水文情况所采用的治理方法是截然不同的,要对症下药。河道的功能可能会多种多样,如供水、生态、航运、景观等。因此只有掌握河道水文资料、发挥好河道的功能作用,才能更好地建设生态型河道。三是要明确综合整治和流域整治的目标。河流水生态系统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河流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绝对不能忽视对河流的研究而单独对陆地生态系统进行整治。因此,要将河流和它所流經的地域视为一个整体,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河流生态整治,在指导思想上要确立综合治理和流域整治的大局观,河道的疏浚,陆上部分的绿化,水体的净化,污染源的截流、处理等,一定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进行综合审视,建设出集生态修复、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工程,既要发挥河道防洪排涝的效用,又要改善生态环境,美化人居环境,实现生态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