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前行的学习者
2015-01-07王恩泽
王恩泽
三尺讲台,三年轮回,生活就在这样的不经意中悄然变化着,这一切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最寻常不过的,而路依然在脚下延伸,我们的工作依然需要我们满怀激情的面对。这就需要我们找准方向,为明天的前行积蓄更多的力量。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自觉在教书育人方面承担着更重要的责任,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学习者、研究者和践行者,使自己在从教这条路上走的更远更好,这就需要对自己的前进和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师生共同筑建人文精神,共同提升人生境界。
初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初中教育的共同价值,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初中语文课程,应坚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探究,成为终身学习者,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包括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而这也恰恰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也是这个学科培养的基本素养。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立身、树德、善其身,提升个人修养与品行。君子从来不是以他的职业素质谋求一个社会职位为目的的,却一定是以修身为起点的,要从内心的完善做起。因此,语文并不是一节节的语文课,而是要高瞻远瞩持续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着眼于语文教材本身的文化属性,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涵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提升思想境界,追求自由的人文精神,共同传承中华文明。
1 自我分析
二十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能够胜任初中各阶段的教学工作。热爱教育事业,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进取心;热爱阅读,乐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但一直以来对教学工作缺乏一定的规划,缺乏个性的目的性和研究性,在科研的路上步子迈的比较慢。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促进教师发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立足于此,语文教师立志于全面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使自己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做“学习型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思考,检查,评价,反馈的能力,不断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做:“反思性教师”;在校本研究中,结伴互助,促进集体成长,借助课题研究形成科研能力,做“研究型教师”。青年教师在三年内达到“三格”成长目标:即“入格”,“合格”,“风格”。
2 目标规划
2.1 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给予学生最真诚的关爱,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善于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有认同感价值感,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习做人,学习求知,学习做事。
2.2 勤于学习,丰富自己的价值和追求
“学不可以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不但能让我们看到更精彩更广袤的世界,还能够不断的认识自己,对照反思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多渠道的学习,在书本上学习,更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更要广泛的学习,广泛的阅读,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技能,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懂构建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本职工作中,积极参与教学教研教改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科研的有效性,进一步教研与教改的结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革新教学方法,改善教育環境,尊重个性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的一生都有精彩的故事。
勤于研究,勇于实践,多学别人之长;多读书,做一个快乐的阅读者,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让语文既有工具性又闪耀人文的光辉。
2.3 多读书-----我和学生一起成长
读书的过程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书籍是一个人成长的精神花园。爱读书,从书籍中汲取力量,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首先,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涉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与教育理论书籍,了解最前沿的语文教学理论,使自己时刻保持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其次,读其他各个方面的书籍,开拓视野,实现知识积累,实现大语文观。再次,和学生一起读他们喜欢的书,一起探讨书中的人物、情境,和学生一起成长。
2.4 及时反思反省,使自己更成熟
充分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世界,听取他们对语文教学中的认识,听他们对文化,及时总结自己教学中的点滴,归纳成与败的原因,并做好详细的教学记录,坚持写教学反思,避免一曝十寒,养成习惯,对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加以反思。经常与同事交流,查阅资料,在反思反省中成长。转变教学观念,强化语文功能。语文素质在人的全部素质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教师要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作用,自觉地承担起语文素质的培养功能(包括学习素质,品德素质,审美素质,思维素质,交际素质的培养功能),使学生会学习。会做人,会审美,会思考,会交际。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以导学为主,以实践为主的思想。牢固树立“大语文”观念,切实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摆脱“教本主义”的樊笼,开辟“学本主义”的天地。语文教师既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愉悦,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充实。
学习教学大纲,了解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任课教师要强化大纲意识,确立整体观念,立足本学年,瞻顾全学段。不仅自己要熟知本年段教学目标,弄清教材的知识点和能力标高,贯穿于教学实践中,而且要使学生明白《大纲》的要求,使其在语文学习自觉朝着《大纲》规定的目标奋进。要坚决消除教学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减少无效劳动,以保证高效益地完成教学,训练任务,切实 提高读写基本能力,发展学生智能。教师要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和学校。
3、强化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编制教案、学案,做到:①教育目标和能力目标明确;②知识、能力及语文实践活动内容具体落实;③教法安排和学法指导实在可行;④重点难点清楚、教学过程明晰;⑤版书设计实用。教师要改进教法、讲究效果,尽可能增大课堂容量和信息密度,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和条件,要努力帮助学生克服“不愿学、不勤学、不会学”的现象,力求在45分钟内给学生具体、实惠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
4、加强集体研究,开展教学竞赛。既要强调整体效应,又要发挥教师个人才智。各备课组每周至少集中研究一次,每个教学单元至少两次集中备课(一次为单元教学目标、内容、重难点、教法学法及训练等的备课,一次为训练检测后评讲的备课),在集体备课时要尽量发掘知识以外的文化因素,去发掘每篇文章里所隐含的文化因素。备课组每学期至少要有一个研究课题,组织一次教研课,要求每个教师一周听同组教师一节课,做到相互切磋;各备课组长应设计集中研究和集中备课的会议纪要表,作好记载。
新课程要求语文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逐渐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语文作业的设计既要符合语文教改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心理特征。
2、指导学生做好作业和批改好学生 的作业,既可以检测学生课堂听讲能力和知识巩固、消化的反馈能力,也可以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架构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作业,使学生和老师在作业中获 得心灵的沟通,促使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小到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题,大到作文题,在选取语言材料时都有很浓烈的生活气息。这些材料有利于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开阔知识面,提高文化素质。鉴于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作业的设计也应面向高考,面向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自己在教学中的认识,更要在实践中应用、检验,并在实践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积极改进,使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中更上一个新高度,有更多的精彩解毒,在超越自我的同时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