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教风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2015-01-07王双见

卷宗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教风学风课堂教学

王双见

摘 要:地方性本科院校发展相对滞后,部分教师角色定位不够清晰,学生生源整体质量相对较弱,教风学风建设面临较大压力。本文结合长期探索实践,分析教风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力图解决。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教风;学风

教风指的是社会群体在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作风、一种习惯性的态度和行为,是教师的文化素养、思想素质和人格素养的综合表现。学风是学生认识活动的一种表征,是思想作风和道德情操在学习上的具体表现,是治学精神、态度方法、氛围和育人环境的综合体现,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良好学习风貌。

教风与学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风体现了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职业道德、学识水平和教学组织管理的能力,它对优良学风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风反作用于教风,学风的好坏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把握教学规律和增强教学能力等方面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风学风共同创建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 地方本科院校教风学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地方性本科院校发展相对滞后,部分教师角色定位不够清晰,学生生源整体质量相对较弱,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等,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教风建设机制不够健全,监管乏力

制度建设是优良教风形成的基本保障。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管理过多是沿用以前的制度,缺乏创新机制。部分教师课堂组织不力,对学生的违纪行为不管不问,没有履行课堂教学中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部分教师随意调课、因私调课现象普遍存在,影响教学在学生心中的中心地位。同时,针对这些问题,存在缺乏监管,或者监管不力。

2、教师重知识传授,忽视思想教育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不仅担负传授知识的任务,还肩负着学生成长成才发展的培养。然而,部分专业课教师只顾埋头授课,未能结合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忘记自己在授“课”之外还有传“道”的职责。

3、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与学生需求脱节

课堂教学是学生成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方法老套,缺乏教学改革创新精神,学生缺乏兴趣。有些老师使用的教学教案陈旧,未能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有些老师照搬教程,仅读课件内容,与学生需求脱节;有些老师课前准备不足,讲授生疏,学生反映意见较大。

4、社会经济思潮影响教师工作热情

经济社会环境下,部分老师缺乏工作热情和事业心,热衷于追求经济利益,炒股、做生意、兼职等行为多有发生,淡化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不够强,献身教育事业的意志不够坚定。个别教师讲究享乐,不思进取,打牌之风盛行,严重影响了工作热情。

5、學生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不强

对于地方院校学生,由于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学习目标不明,组织纪律观念缺乏,学生经常出现违纪、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严重破坏了学习风气。

同时,学生自我管理能不足造成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现象;有的学生在课上玩手机、听音乐、看杂志、睡觉等,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有的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经常出现抄袭现象,考试时抱有侥幸心理;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通宵上网,严重影响第二天的上课质量。

2 地方本科院校教风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教风学风建设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它是形成良好校风院风的基础和前提,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长期探索实践,努力构建教风学风联动机制。

1、完善制度建设,形成体系

制度是人类追求秩序化的一种方式。作为大学理念承载的、在师生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并为人们所公认的科学、有效、切实的制度,能够规范师生的教学行为,引导教风和学风从规范向习惯方向发展。

健全教学制度并严格执行,是保证教学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激发师生潜能、维护教学秩序的重要手段。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健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树立学习榜样,为从严管理,抓好学风提供有利保障。

为此,怀化学院机械与光电物理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教风学风形成的各项规章制定,比如《机械与光电物理学院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规定》、《机械与光电物理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和《机械与光电物理学院学风建设实施方案》等。对于教师和学生不认真履行相关规定,应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和通报,并与教师的年终考评和绩效分配挂钩,与学生综合评比挂钩。

3、严格各项管理,落实责任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导向性的作用,良好的教风是促进和影响良好学风形成的重要因素。机械与光电物理学院严格日常教学管理,强化教师的责任和岗位意识,严格执行校院相关课堂教学管理规定,履行请假制度。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不断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课上课下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以高尚的品格、良好的形象、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艺感染和吸引学生。教师要严格课堂教学管理,实施教师点名制度,掌握学生出勤情况,推行课堂行为规范,维护好课堂教学秩序,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院对学生强化日常管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严肃考风考纪,加大对学生上课、早读、晚自习出勤的检查力度。建全教室、实验室、宿舍管理制度和学生考勤制度。辅导员要加强对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检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使学生从被动的“规范”,转变为自觉的“习惯”。

2、注重教育引导,谋求发展

育人过程常常是通过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其效果直接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因此,对于教师,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增强为教育事业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利用空余时间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增强理论水平。加大教师业务知识的培养力度,每年选派人才外出学习交流等。

加强学生目标教育,开展分类指导。在新生入校二个月内对新生开展分专业的学业指导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实施“学长导航”工程,促使新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帮助新生实现从高中被动式学习方式向大学自主式学习方式转变。通过诚信教育、考风考纪座谈会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和考风考纪教育,以考风正学风。班主任、辅导员老师不定期和学业存在困难学生进行谈话交流,对的“重点人”经常性的面谈。高年级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带动学风建设。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示范带动作用,在学生党员、干部中推行“成长计划”,组织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开展学习方法、学习经验交流会。把学习成绩作为发展学生党员、选拔学生干部时的重要标准。加强学生党员、干部管理,对违反学习纪律、一学年内考试有2科及以上不及格的学生干部给予退职;对违反学习纪律、一学年内考试有1科及以上不及格的学生正式党员给予党内通报批评。

4、开拓创新活动,形成特色

积极营造学习氛围,推行本科生项目导师制,开展以“小项目、小论文、小专利、小产品”四小科技创新活动。

本科生项目导师制自学生进校开始全程实施,采用“全员参与,承包到人,分而治之”的学习模式,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导师的责任不同。对一年级学生,导师责任主要以解疑答惑、培养兴趣、引导学习为主。对于二年级学生,导师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为主,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对于三年级学生,则以培养创新意识、综合设计能力、系统设计能力为主,进行科研基本訓练。四年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项目的研究和论文撰写。

以“一院一品”为导向,形成机械与光电物理学院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推动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形成。学生自主选择科技活动项目,通过查找资料文献进行自主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动手完成作品设计或项目报告。

3 结束语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教风学风不断改善,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冲击,应更加努力探索教风学风建设的新途径,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贵.高校教风与学风建设联动机制构建的理念向度及着力点.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第10卷第5期。

2.魏伟.民族地区高校教风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吉首大学为例.科技资讯.2014.NO.17。

猜你喜欢

教风学风课堂教学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高校教师教风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分析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我省不断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改变“重科研、轻教学”才能改变教风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