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服装城三十年成长启示录
2015-01-07
常熟服装城三十年成长启示录
服装城无疑是常熟一块“金字招牌”。经过近30年的开发、建设,服装城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专业市场。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也是常熟人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过程,不仅成功打造了一座国际化的现代服装城,而且带动并影响着全市的经济发展,其中许多成功做法值得认真思考和借鉴,为打造服装强市提供了宝贵经验。
以服装城引领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产业的前景关系到城市的未来。纺织服装产业是常熟重点扶持的三大千亿级产业之一,现有生产企业3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生产企业550家,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700亿元。常熟羽绒服和男装产量均排位全国第一,其中羽绒服占全国产量的40%以上,男装占全国产量的20%以上,拥有13000多个品牌,其中驰名商标11个,省级以上著名商标35个,品牌直营占比达70%。
但是,常熟服装行业仍面临着产品档次和质量偏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意识薄弱、价格体系混乱等问题,产品规模虽大,但缺少话语权。服装城是从“前店后厂”模式发展起来的,服装产业与服装城具有融合互补优势,以服装城为载体和前缀的活动越来越多。
实践证明,打造服装强市,必须充分发挥服装城“风向标”和“晴雨表”的作用,坚持走市场带动产业、产业提升市场之路,带动和促进整个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使产业层次更趋高档、产业集群更趋规模、产品附加值得到进一步提高。特别要发挥中国常熟男装指数发布的平台作用,促进常熟服装产业的发展模式由数量增长和价格竞争向研发设计、品牌创新转变,促使服装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提升常熟男装产品的价值空间和竞争力,获得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打响“中国男装在常熟”的品牌。
以市场化改革为服装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常熟服装城伴随“碧溪之路”应运而生,是顺应农民搞流通、办市场的伟大创举。没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就没有服装城今天的繁荣兴旺,就没有服装城今天的发展成就。可以说,改革创新的力度直接决定着服装城发展的速度。
实践证明,推进服装城提升发展,必须继续高举改革创新旗帜,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借鉴先进地区市场建设经验,结合服装城实际,进一步明确总体发展思路和定位:发展目标,打造世界服装名城;市场定位,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经营档次,品牌化、大众化;品种定位,专业化、系列化;交易方式,巩固实体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发展中应遵循五条原则,即“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优化平台、改革创新、完善配套”。
要根据总体发展思路和定位,加快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细化落实具体措施,努力使服装城更加繁荣发达,富民成效更加显著。
推进商城发展与产业支撑、市场建设与服装文化深度融合。
常熟服装城由农村而成为市场,由市场而成为城市,发展的成绩引人瞩目。在农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相随而起,如车辆堵塞,人流拥挤;区域景观不协调,商城地区私搭乱建、违法占地等现象时有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服装城建设过程中,存在对产城融合认识的高度不足和自身体制机制的缺失。
实践证明,推进服装城转型升级,打造服装强市,必须抓住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契机,进一步优化商城规划,优化交通布局,有效整合资源,克服市场开发建设的随意性和妥协性,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资源配置作用,促进服装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营造购物环境,建设文化商城,打造以服装文化为主体、以现代商旅为支撑、以创意设计为主题的产业品牌,把服装城建设成为文化底蕴厚重、时尚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进一步优化商城治理模式,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商城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升“时尚之都、购物天堂”的美誉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