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纺织强国织梦者
2015-01-07郭春花欧阳潇牛婵
本刊记者_郭春花 欧阳潇 牛婵
技能人才:纺织强国织梦者
本刊记者_郭春花 欧阳潇 牛婵
“五一”国际劳动节特别报道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也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受到举国上下极大关注。而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核心和关键在于人才,特别是在操作层面具有高文化素质、技术精湛的优秀工程师和技能人才。
当前我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一直处于短缺状态,尤其是一线技术工人无法全面满足生产需求,不仅束缚了企业生产力提升,限制了行业发展速度,更制约了我国纺织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的步伐。
同时,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纺织工业对技能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行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应如何培养?这些问题都成为目前行业极为关注的焦点。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个属于广大劳动者的节日里,让我们细数平凡岗位上的英雄,看看行业技能人才如何编织纺织强国之梦。
在默默钻研中绽放人生价值
纺织技能人才是纺织行业强国建设的践行者,是推动行业不断发展的原动力,但优秀技能人才的短缺,一直困扰着行业企业的发展。未来,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来临,纺织行业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如何培养并留住优秀技能人才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技能人才短缺是行业“心病”
在谈到纺织行业技能人才的情况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纪委书记、人事部主任王久新向《纺织服装周刊》记者讲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一位在前几年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纺织女工,为了追随男朋友,毅然放弃了这个荣誉称号和多年的积累,改行重新开始。
另一件事,一些企业不敢让员工与其他行业的员工接触,“怕被其他企业挖走。”
王久新分析到,纺织行业技能人才确实一直处于短缺状态,尤其是一线技术工人,多年来很多企业存在着技术工人难招、难留的问题,“技工荒”已成为行业、企业多年来的心病。
面对变化多端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越来越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然而,在今天,很多年轻的80后、90后认为纺织行业属于传统产业,没有高精尖产业的光环,再加上高工作强度及相对艰苦的工作环境,都使他们不愿从事纺织行业的工作。
王久新认为,要想吸引更多的技能人才留下,关键在于提升行业企业自身各方面的优势,只有自身竞争力提高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从事这个行业。
当前,纺织企业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因此,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对提升行业竞争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中小企业要重视人才、重视创新,只有人人创新、处处创新,才能实现行业的大创新。
技能竞赛贯通人才成长通道
通过技能竞赛发现人才,是行业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渠道。
目前,全国纺织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是行业规格最高的一个技能大赛,该大赛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等单位共同主办,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等专业协会分别承办。
2014年,全国纺织行业穿经工、染化料配制工和纬编工三个职业的技能竞赛都被列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 国家级二类竞赛中。今年,全国纺织行业横机工职业技能竞赛也被列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2015年中国技能大赛”国家级二类竞赛中。
“现在纺织行业组织的各种大赛已经进入了正常运行轨道,除了全纺职业技能竞赛,各专业协会或各省市协会每年也都会组织企业开展各类竞赛,每年都为行业培养出大量的技能人才,而这些人才同时也带动了其他人才的成长。”王久新介绍。
在印染行业,除了染化料配置工职业技能竞赛,中国印染行业协会还与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举办全国印染行业技能减排达标竞赛活动,培养出众多优秀技能人才。针织行业更是举办了多类职业技能竞赛,今年还将新增服装制版师(电脑横机)职业技能竞赛。棉纺行业近几年也举办了细纱工、粗纱工、织布工等职业的竞赛技能,涌现出了王晓菲、孙金艳、杨普等多位技能“明星”。
此外,企业内部也自发举办各类技能竞赛,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2010年举行职业技能竞赛以来,已从一线生产岗位中选拔培养出了600多名岗位技术能手和优秀技术标兵。截至目前,集团操作技能人才已达到2500人。
在培养和挖掘技能人才方面,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也起着巨大的作用。“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早在1997年就成立了,目前每年通过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鉴定的技术工人约有1万名。”王久新表示。
山东模式值得行业借鉴推广
地方政府和一些优秀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措施也非常值得行业借鉴。2014年全国纺织行业穿经工、染化料配制工和纬编工三个职业技能竞赛的前三名均来自山东省,从竞赛的承办方、裁判员和各省参赛选手的反映看,都感觉山东选手的整体技能水平比较高。
“这与当地的企业文化有很大关系,山东企业很多是从国企转制而来,有着经常开展技术比武的优良传统,对技能人才也非常重视,在留住技能人才方面更是相当下工夫,为留住人才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有的企业高薪聘请,有的企业给予股份等政策。相对来说,其他地区的纺织企业与山东省还有一定差距。”王久新分析。
据了解,山东很多优势企业特别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山东宏城集团有限公司设立了首席工程师、技术拔尖人才和技术职称的企业内部聘任制度,对管理人员实行年终考评制度。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自聘12名技师,给高薪给股份,获高级技师后,享受中层正职待遇,收入翻一番。
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制定高薪聘任、住房奖励、学费返还、人才补贴等政策,吸引了大批人才来厂工作。同时,借助外部资源联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设立劳模工作室、技师工作站以及技术比武等多种途径,培养、留住一线操作技能人才。
智能化时代来临未来纺织技工门槛提高
在德国工业4.0概念在全球迅速走红的同时,“中国制造2025”则成为我国工业未来发展的最高纲领。实现“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最重要的是人才,这一规划的出台也将使技术人才加速成长。
纺织行业也一样。当前,智能化、数字化装备将成为趋势,而这种新常态也必将对工人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工人在智能制造过程中的角色将由服务者、操作者转变为规划者、协调者、评估者、决策者,这不仅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承担起智能设备的设计、安装、改装、保养工作,还需要对相关系统、新型网络组件进行维护。
“智能化、数字化装备逐渐普遍应用后,我们需要的是人机合一的工人,工人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对智能设备相当了解,要能把智能设备的功效全部发挥出来。”王久新认为,要想成为这样的人才,必须要有钻研精神,在钻研中实现人生价值。
举例说,江苏黑牡丹的邓建军和天津天纺的刘生友是行业知名技能人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他们的创新和钻研能力都非常强。他们凭借一股钻劲和刻苦的韧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设备难关,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随着一大批90后步入社会,如何管理新生代员工也将是企业着重考虑的问题。“现在年轻人思维活跃,需求也不尽相同,企业要与时俱进,形成一套适合新人才的培养机制。”王久新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