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山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5-01-06余立华

绿色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黄山市发展对策

余立华

摘要:指出了油茶是黄山市主要的油料经济树种,从黄山市油茶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油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油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从宣传引导、政策支持、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发展、科技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黄山市;油茶产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4-0189-04

1、引言

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山茶科山茶属树种,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广泛分布我国南方各省市,耐干旱,耐贫瘠,适应性强,不与粮棉争地,是植物中著称于世的“铁杆庄稼”,一次种植,多年受益。油茶主要产品茶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极易被人体吸收消化,并能有效降低胆固醇,抑制和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被誉为“东方橄榄油”,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为黄山市重点推广的经济树种“一竹四果”之一。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于我国实现林业“双增”目标、推进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加快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做大做强林业产业、改善人民饮食习惯、促进林农增收致富、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油茶产业现状

2.1 油茶林资源迅速壮大

黄山市油茶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三区四县均有栽培,以祁门县、休宁县、歙县和徽州区最为集中。受政策、价格、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油茶生产有过较大的起伏波动。20世纪70年代是油茶生产发展的兴盛时期,1972年油茶林面积达到17300hm2,1979年油茶籽产量最高达到3757t。80年代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油菜、大豆等高产良种,草本油料产量大幅提高。加上当时茶油加工技术落后,初制毛油口感不好以及种植油茶效益不高等因素,林农放松了油茶林管理,导致大量林分荒芜,面积锐减。至20世纪末,全市油茶林面积保持在4000 hm2左右。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以“健康、绿色、生命”为主题的消费需求日趋强烈,油茶对人体健康特有的卓越功效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各级政府、林业部门到油茶产区的林农都十分重视油茶生产,油茶产业有了恢复性发展,近5年全市新发展油茶林11000 hm2,到目前全市油茶林已发展到16700 hm2

2.2 油茶加工企业提档升级

黄山市油茶加工在20世纪80年代前多为乡村榨油作坊,加工技术落后,以木榨为主,茶油质量差,多为林农自产自销。80年代至20世纪末,随着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乡镇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机械加工油厂,加工技术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对精制包装茶油的旺盛需求和价格大幅上升,油茶加工企业有了跨越式发展。到2012年,全市有油茶加工企业67家,年加工能力1.62万t(油),从业人员672人,年创利税3030万元,创外汇238万美元。其中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黄山市徽山食用油有限公司),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家(歙县建新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歙县健华农林科技有限公司、黄山富溪源茶油开发有限公司),市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黄山明园油业有限公司)。规模最大的是2006年6月被国家林业局列入“全国40个经济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黄山市徽山食用油有限公司,其生产的精制茶油已在我国东部、北部大中城市上市,还远销到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等国家,产品供不应求。2012年产值达12353万元,实现利税1138万元,创外汇238万美元。

2.3 油茶种质资源支撑有力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黄山市林科所等单位开展了油茶良种选育工作,从资源和品种类型调查着手,进行农家品种和优良单株选择。通过子代测定和无性系繁育,建立良种采种园和采穗圃,选育出的“徽州大红”作为全国重点推广的优良农家品种,已向全国各地提供良种10万kg。由黄山市林科所主持的《油茶优良农家品种及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项目,1988年获林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自2008年以来,黄山市选育出的黄山1~5号、皖徽1~3号、皖祁1~4号共12个油茶良种通过省级良种审(认)定,适宜在皖南山区使用推广。黄山市林科所、黄山三友农林发展有限公司、黄山绿源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歙县建新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祁门县三新油茶良种繁育中心5个单位被安徽省林业厅确定为油茶种苗定点繁育单位(安徽省仅12家),年产优质油茶种苗1000多万株,除本市油茶造林用苗300万株,调剂外卖500万株。

2.4 油茶经济效益快速提升

由于茶油的优质、生态、保健及产品的多用途性,近年来,茶油和茶油副产品的价值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看好。国内初制茶油已由10年前的10元/kg上升到现在的40~50元/kg,茶花蜜、茶枯饼等产品已成为市场抢手货。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将茶油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国际市场近年来茶油的需求量一路攀升,价格已经上升到6000美元/t以上,精致茶油甚至高达1.2万美元/t。目前全市油茶林挂果面积5900 hrn2,2012年油茶籽产量5489t(全省6.7万t,占8.1%),产茶油6048t(全省2.8万t,占21.6%)。2012年油茶产业综合产值5.27亿元(全省40亿元,占13.1%),其中加工产值3.17亿元。

2.5 油茶政策扶持逐渐加大

2007年、2008年相继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国发(2008336号),均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明确提出要重点扶持发展油茶等木本植物食用油;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条则进一步指出,重点支持适宜地区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我国从2010年开始实行良种补贴,并确定了首批100个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黄山市歙县名列其中。endprint

安徽省委、省政府对全省油茶产业发展十分重视,省林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安徽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皖政办[2009]125号),建立油茶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油茶示范基地和种苗基地建设;统筹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农业产业化、以工代赈、移民专项、水土保持等项目资金,支持油茶产业发展;对油茶龙头企业林业和金融部门优先安排林业贴息贷款。

黄山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黄政办[2010]27号),安排油茶产业发展奖励资金,对发展油茶产业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以奖代补,并统筹涉农项目资金,建立项目扶持机制。各油茶区县均安排专项资金,鼓励扶持本地油茶产业发展。

3、油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发展空间相对有限

黄山市森林覆盖率已达77.4%,油茶造林的空间相对有限。

3.2 林分质量效益低下

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部分新造油茶林抚育管理不到位,林分质量不高。同时很大一部分油茶林是20世纪70年代栽植的,后期整形修枝、垦复施肥等抚育管理跟不上,大部分油茶林效益低下。据调查,现有林中管理好的林分仅占30%,管理一般的占40%,还有30%尚处于自然生长状态,效益相对低下,每hm3产值不足12000元。

3.3 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目前,黄山市大部分茶油加工还处于粗加工阶段,精深加工企业不多,多数企业只停留在茶油加工,没有延伸到精加工领域,综合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低。一方面,茶籽壳在农村多当柴烧,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另一方面粗加工能力过盛,原材料供应不足。

3.4 建设资金紧缺

根据油茶栽植成本核算,黄山市每hm2新造油茶林前4年共需投入资金约25000元,低产林改造每hm2投入需9000元。我国对油茶产业的投资不断扩大,由于财力有限,政府的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基地建设、土地平整、灌排、技术推广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没有扶持加工生产的专项资金,整体上看,油茶产业发展资金仍然相当紧缺。

4、发展优势和潜力

4.1 政策支持有保障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皖政办20093125号)精神,促进黄山市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黄山市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组,科学制定出台油茶产业发展意见,从创新油茶产业发展模式、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增强科技对油茶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加强对油茶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指导和服务等方面提出要求。对油茶造林实行“六鼓励”:鼓励各种市场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参与油茶林基地建设,鼓励规模经营油茶林基地,鼓励低产低效林改造成油茶林,鼓励主伐迹地更新造油茶林,鼓励利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补植补造任务进行结构调整成油茶林,鼓励利用零星地造油茶林。

4.2 发展目标已明确

在开展油茶调研、分析研讨基础上,黄山市认真组织修编了《黄山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到2015年全市油茶林发展到17333 hm2,其中盛果期油茶每hm2均年产籽量1500kg以上;建成优质油茶苗木基地3~5个,省级油茶龙头企业2~3家,创建油茶知名品牌3~5个。年产茶油1万t以上(包括到外地收购原料),年综合产值达到8亿元。至2020年全市油茶林总面积达到30000 hm2,其中盛果期油茶每hm2均年产籽量2100kg以上的油茶林面积达17000 hm2,初步实现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产业发展规模化,培植一批油茶精加工企业,年产茶油2万t以上,产品精加工率达80%以上,油茶产业年产值达到20亿元。

4.3 加工企业有一定基础

油茶所含的山茶甙、山茶皂甙、茶多酚、黄酮类等多种活性物质,在开发新药物、新化妆品方面蕴藏着极大的潜力。近几年,随着茶油市场看好,茶油加工企业发展较快。全市现有大小茶油加工企业67家,其中采用精炼设备,年加工能力在15t以上的有9家,精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开发能力有所提升。黄山市休宁县徽山食用油业公司加大科技投入,正在进行油茶综合开发的全新尝试,对油茶包括茶皂素及其它油茶副产品开发利用已有突破,企业已添置设备投入生产,其副产品收入可占企业总收入的30%~40%。

4.4 油茶良种苗木供应充足

茶油市场的看好,调动了发展油茶生产的积极性。发展油茶,苗木先行,各地对良种苗木需求大增,也激发了对良种选育和推广的力度。目前,黄山市林科所、黄山三友农林发展有限公司、黄山绿源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歙县建新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祁门县三新油茶良种繁育中心5个单位年培育经省级审认定的黄山1~5号、皖徽1~3号、皖祁1~4号等油茶优质良种苗木数量,远远超过该市油茶产业的发展需求。

4.5 社会办基地正在兴起

油茶产业的潜力也吸引了社会有识之士的投入。在林权改革以后,黄山市油茶加工企业投资,发展油茶林基地,油茶生产经营模式已由原来农户家庭经营向“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转变,使企业与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为油茶产业发展注入了资金。如黄山茶花生态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林权流转扩建新油茶林200hm2,歙县建新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发展油茶基地150 hm2。黄山市济楚林业有限公司流转山场建设油茶林340 hm2。2012年全市新建油茶林2360 hm2,其中百亩以上油茶基地91块,面积145 hm2。endprint

4.6 区位优势日趋明显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南端,东邻浙江省,南与江西省毗连,西北与池州市交界,北和宣城市接壤,群众有种植油茶传统习惯和栽培经验,自然条件优越,适宜油茶生长。随着高铁高速的建成,全市高速路网骨架搭建完成,黄山机场顺利升级为国际机场,黄山市将形成快捷、通畅、立体的综合交通网络,将进入长三角2h经济圈,确立皖浙赣三省交界区域交通枢纽地位,黄山市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油茶产业发展拥有优越的地区优势。

5、发展对策

5.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小平同志“发展经济林”指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从黄山市林区现状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油茶林基地建设,增强油茶产业发展后劲,实现山区经济持续发展、林农稳定增收、林业经济持续发展、生态更加优美的宏伟目标,确保黄山市民生林业生态林业实现双丰收。

5.2 发展措施

5.2.1 加强宣传引导,做好油茶产业发展保障

一是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科普基地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普及茶油营养、保健知识,引导科学健康饮食习惯和合理消费,为油茶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二是大力地宣传发展油茶产业的重要意义和国家鼓励发展油茶产业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宣传油茶基地建设好的机制做法、油茶新技术、产业发展典型等,增强油茶产业发展合力。三是继续健全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巩固完善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油茶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强化油茶产业发展保障。

5.2.2 加大政策支持,夯实油茶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和项目的支持,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重点林业工程等涉农投资项目资金向发展油茶产业倾斜,加大油茶林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二是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油茶产业的发展,努力吸引外商和本地社会资金投资油茶产业。三是重点扶持发展农村油茶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更好地实现带动广大林农增收的目标。四是加快加大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力度,拓展包括林权抵押贷款在内的符合油茶产业特点的多种信贷业务。五是落实中央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5.2.3 大力推进基地建设,提高规模化水平

坚持新造和低改相结合的原则,创新发展机制,迅速打造一批油茶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提高规模化水平,辐射带动全市油茶产业快速发展。一是按照油茶产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要求,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快速扩展基地。二是对现有油茶成林,采取适当技术措施进行更新抚育。对品种较好林相较整齐的成林,采用加强垦复、施肥、病虫防治工作,使其尽快得到恢复,达到高产高效;对品种低劣,林相不整齐,品种混杂的成林,采用去劣留优,垦复施肥、高接换优、补植补造、更新重造等技术措施,逐步改造低产林。三是以现有茶园为基础,因地制宜,发展油茶一茶叶立体混交经济,拓展油茶产业发展空间。四是创新发展机制,继续深化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谁造谁有”林业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油茶产业。鼓励和扶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造林、大户承包造林、企业租地造林、企业合作造林等不同的造林模式,加快推进基地规模化进程。

5.2.4 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提高产业化水平

培育油茶精加工的龙头企业,是发展壮大油茶产业,提高产业化水平的关键。一是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实行品种化栽培、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二是引导一些较大规模加工企业与相关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开展高品质茶油生产质量控制、标准制定与精加工技术研究。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增设综合加工利用生产线,增强精制加工和综合开发能力,研制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化水平,提高加工企业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三是加强油茶品牌的培育,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发质量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培育打造一批能叫得响的品牌,确保年综合产值达到亿元的油茶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5.2.5 加强科技服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

一是依托黄山市林科所为主体的现有人才优势,建立健全油茶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科技支撑,积极把良种繁育、造林整地、品种配置、合理施肥、去杂除灌、垦复深挖、成林修剪、密林疏伐、防病治虫等实用技术,传授给广大农民,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切实提高油茶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努力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标准化体系建设,使油茶产业发展全过程都做到有标准可用、按标准实施、照标准验收,做到标准化管理,逐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提高油茶栽培机械化程度。endprint

猜你喜欢

黄山市发展对策
黄山市各区县农民的幸福感现状调查、对比分析与策略研究
安徽省黄山市:油菜花开景如画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
提升黄山市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