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文化创新——突破办学发展惯性的力量

2015-01-06王学金

中国教师 2014年24期
关键词:办学儿童学校

王学金

在一所学校发展的历程中,往往会这样一种现象:学校在创办初期或新校长就任的前几年里,通常在一种创业精神的引领下,不断奋斗与进取,催发教师的智慧与激情,促进学校不断取得成绩。但是数年后,会出现学校的发展迟缓绵力、领导班子无为而治,学校精神面貌暗淡的现象,办学也呈现出一种惯性发展,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自我的得失,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会忽略甚至丧失追求教育梦想的激情与热忱。

如何打碎这一层日积月累的寒冰,彰显突破发展的力量?原因和策略有很多,笔者认为最核心的是学校文化的创新。

一、承继历史传统,架构学校文化体系与行动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它是一种长期以来的传承与积累,但更应该不断变革、丰富和创新。只有不断实现自我创新的学校文化,才能贴近学校的实际发展愿景来引领和驱动学校的发展,

我校一直着力打造“优势教育”的品牌,10余年的实践成绩斐然,但长时间的惯性发展已经不能带给学校和教师更多新的发展动力。笔者就任新一届校长后,决心从重新架构学校文化入手,在继承优势教育的大背景下,着眼于学校富有历史的校名“第一中心小学”,创新凝练出以“壹”为核心元素的学校文化,树立学校的校训精神与办学理念内核。校训精神的确立对学校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它就像航标与灯塔,是设计与建构一切办学行动的指引。

当“壹”的概念被提出后,获得其他校领导和教师的一致认同与肯定,就像心灵的共鸣——这个概念的校本价值与教育指向正是我们所期望的。自50年代学校被命名为“第一中心小学”以后,“壹”一直嵌刻在校名中,伴随着学校60多年的风雨兼程,已经成为学校的文化基因,成为学校教育的人文背景。更重要的是,它有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它代表了一个整体,代表了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代表了学校教育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儿童教育;它代表了学校教育中的每一个,代表了第一步、第一次,代表了开始;它代表了第一,引导学生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它代表了本原、原点、根本,启示教育者要尊重儿童,了解儿童,关怀儿童……“壹”虽然简单,但却无比丰满,带给教育者无数的告诫与启迪。

为了使校训更加标志化、形象化,具有解读性,能够对全体师生形成熏陶和引领,我们设计打造了“立壹”主题雕塑。雕塑由23根弧形立柱“1”组成,造型像勤奋学习的笔尖,像奋勇前行的船头,像振羽飞翔的翅膀,像茁壮成长的树林……充满了对儿童成长的美好寓意。我们还选取了23个包含“一”的词语进行更为具体的解读,如道生一、一元复始、一箪食一瓢饮、一诺千金、知行合一等,体现传统文化的意蕴、现代教育的精神和儿童成长的细节。它们是儿童教育的核心引领与价值追求,构成了学校主题文化墙的基础元素,并使“壹”的内涵进一步丰满、生动。同时学校利用读书节,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征文活动,为每一个词语选配一个对应的小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谋划教师发展,培育学校文化的基因与特质

教师是推动和实现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校文化的基因和特质,也是学校文化的呈现者与执行者。只有每位教师都能看见未来更好的自己,明白自己作为教师的具体追求与期待,才能形成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学校一直把教师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从教师完整的教育生活构建和专业发展着眼,进行特色化和绩效化的设计与落实,期望教师成为“幸福的教育智者、从容的教育行者”。

1.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全面规划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将教师专业化发展活动进行常态规划,同时筹划成立特级教师工作室,面向全市聘请多位不同学科的特级教师,通过积极的引智引力,高品位高起点地为教师成长提供助力。

2.举办“立壹大讲堂”,搭建品质化的成长平台

思考是教育的生命力和温度,我们的教师应该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为此,学校策划成立了每周三下午的“立壹大讲堂”,讲堂力求提供广阔、争鸣的教育视野,同时也期望呈现微距、细节、真实的教育观察,让教师感受教育的魅力,用自己的思考把每一天的工作变得积极而有目标。大讲堂活动开展两年来,有南京师范大学杨启亮、谭顶良教授的讲学,有《江苏教育》编辑部张俊平、姚亮等专家的指点,也有宋运来、仲广群等特级教师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评点。“立壹大讲堂”最大的亮点是“我的教学主张”活动,每期都有一位教师交流自己的点滴工作、细述自己的教学思考、分享管理的成功喜悦、讲述生动的教育故事、展现实践的教学主张、张扬自己的教育梦想。

3.开展“教学红黑辩”,打造校本化的研训活动

为了让学科的教研形成真正的研讨与交流,我们策划了名为“交锋·课堂教学红黑辩”的辩论会,这是一种以立场相左、针锋相对的辩论为基础的教研形式,通过红、黑两个阵营对具体的一节课进行辩论,质疑设计思想、激辩教学主张、促进教学反思。

两年来,我们以语数两大学科为基础,组织了10余次教学辩论活动。我们并不刻意追求辩论中教学的创意与思想的深度,更看重的是教师从中收获的思考的方法与习惯。

4.打造品牌教师团队,形成特色化的发展机制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自我追求,需要名师的引领,也需要团队的支持与合作。因此,学校组织开展特色品牌教师团队活动,成立了教师自愿参加、自主选择、自由组合的以特色主题为品牌的小型教师团队。通过几年的探索,我校逐渐形成了10个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团队。这些团队中有的是同一教研组的教师,有的则是跨学科教师组合;有的是研究项目组,有的是专题工作组;有的侧重于课程开发,有的致力于学校品牌打造。

三、着眼儿童成长,实现学校文化的诉求与理想

学校文化是基于具体一所学校的教育文化,其核心和归宿是儿童,是儿童在学校教育中的成长,这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终极价值。因此,所有的办学行为都要聚焦和关注“儿童真正的成长”,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品行养成和全面发展。

四、专注课程建设,打造学校文化的品质与品位

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从顶层设计到终端呈现的灵魂与主旨,最终要落实在课程建设的品质与成效上。而课程的价值设计与框架设计要落实在学校文化的精神指向上,才能具有校本化、特色化的表征,也才能具有持续的生命力。

学校文化不仅是学校的形象与名片,也实实在在地关系和影响着学校的办学,影响着学校的成长与发展。只有对学校文化有了清晰的架构和理解,才能准确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突破办学的惯性,凝聚人心,实现大跨步的焕然一新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史雅宁)endprint

猜你喜欢

办学儿童学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留守儿童
学校推介
六一儿童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