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液中25—羟基维生素D3含量测定及临床研究进展
2015-01-06孙帮燕何文姬杨晓红张桢
孙帮燕 何文姬 杨晓红 张桢
【摘 要】 维生素D是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25-羟基维生素D3是它的代谢物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在儿童保健和多种儿童疾病的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其含量测定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3;含量测定;临床研究;儿童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5-0037-02
The progress for the determination and clinical study of 25-Hydroxyvitamin D3 in childrens serum
SUN Bang-yan1 HE Wen-ji2 YANG Xiao-hong2 ZHANG Zhen2
(1.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postgraduate department,Kunming 650500,China;
2.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Children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8, China
Abstract:Vitamin D is a group of fat-soluble steroid derivatives which have biological activity.25-(OH)-D3 is the relatively important one of the VitDs metabolism substance, playing an critical rol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diseases and healthy. This article is a review centering on the progress of determination and clinical study.
Keywords:25-Hydroxyvitamin D3; determina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children
维生素D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之一,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1],维生素D除具有传统的调节钙磷代谢和骨骼健康等作用外,还具调节免疫、抗肿瘤、防治代谢综合征等骨外生物效应。有研究表明[2],维生素D还具有抗炎、减少气道重塑等能力。对于儿童,合理的维生素D浓度对预防儿童佝偻病、肿瘤、1型糖尿病、心脏疾病和骨质疏松的发生有较大作用[3]。因此,实时对体内的维生素D进行含量检测,并适时补充维生素D对儿童的健康尤为重要。
维生素D包括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和维生素D3(胆骨化醇)两者。前者存在于植物中,后者系由人体或动物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的光化学作用转变而成。维生素D在体内必须经过两次羟基化作用后才能发挥生物效应。首先,经肝细胞发生第一次羟基化,生成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然后循环中的25-(OH)D3 与α-球蛋白结合被运载到肾脏,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中的1-α羟化酶的作用下再次羟化,生成有很强生物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即1,25-(OH)2D3[2]。虽然其代谢物中1,25-(OH)2D3的生物活性是最强的,但25-(OH)D3是循环中维生素D的主要形式,其含量在血液中相对较高,半衰期也较长,因此一般认为临床上可以通过测定血中25-(OH)D3的含量来了解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3,4]。
目前,国内外对25-(OH)D3的含量监测和临床研究越来越多,但由于试剂盒之间的差异和方法不同,实验室之间结果也有一定的差异。本文就其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1 含量测定
25-(OH)D3的经典测定法是竞争性蛋白结合测定法和放免法[5]。目前,国内外测定25-(OH)D3的方法主要分两类:酶联免疫法和色谱法。酶联免疫法有竞争性蛋白结合测定法和放免法,色谱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法。酶联免疫法的样品处理过程较简单,耗时少,但具有严重的交叉反应现象,因此国内外已使用较少。色谱法样品处理过程相对复杂,但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的优点,是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方法[5,6,7,8]。其中,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法的检测时间最短,但成本高;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时间相对较长,成本较前两者均低;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成本和检测速度均介于两者之间,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 临床应用
2.1 与儿童佝偻病的关系 第七版的《儿科学》中明确提出维生素D的含量检测和骨骼X线的检查为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金标准,其中血清25-(OH)D3水平为最可靠的诊断标准[2]。王晓燕等[9]的研究中佝偻病患儿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低于非佝偻病小儿,证实了它对儿童健康的重要性。
2.2 与儿童肥胖的关系 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儿童肥胖与体内缺乏25-羟基维生素有关,尤其是腹部脂肪积聚。分析其原因,一是肥胖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少,皮肤暴露于紫外线中的时间亦少,其体内合成的25-(OH)D3相应减少;二是维生素D作为一种脂溶性分子,它在脂肪中的溶解和储存也可能影响了循环水平,从而导致儿童体重增加。但目前对于补充维生素D是否改善肥胖及其合理剂量尚无定论,肥胖与维生素D的关系及前瞻性研究值得进一步探讨[10,11]。
2.3 与儿童免疫性疾病的关系 研究证实,25-(OH)D3可影响多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剂,是类固醇激素超家族中的一员。研究发现维生素D受体的多样性与T辅助淋巴细胞的发育失衡有关,从而引起免疫系统代谢性疾病,如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如支气管炎[12],支气管哮喘[15,17]和肺炎[16])、Ⅰ型糖尿病[13]、白癜风[18]等。
2.3.1 与儿童Ⅰ型糖尿病的关系 王凌飞等[13]的研究表明,Ⅰ型糖尿病(T1dM)患儿体内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健康儿童。基于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对T1dM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T1dM的发生、发展与Th1/Th2平衡状态密切相关,而25-羟基维生素D可以纠正T1dM的这种免疫失衡状态。这些研究预示,维生素D可能成为T1dM早期预防、干预的新手段[13,14]。
2.3.2 与人博卡病毒感染肺炎的关系 万国凤等[16]的研究表明,人博卡病毒感染肺炎患儿体内的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健康儿童。25-(OH)D3对免疫系统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机制是维生素D的受体在体内分布较广,免疫细胞中均有表达,它作为一种调节剂,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及刺激抗微生物多肽的产生,从而发挥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
2.3.3 与儿童患白癜风的关系 杨苏等[18]的研究结果表明,白癜风患儿体内的25-(OH)D3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健康儿童。由于维生素D影响新陈代谢,尤其对免疫系统具有广泛作用,且参与黑素合成,而白癜风的发病与自身免疫及黑素细胞破坏有关,因此推测儿童白癜风的发病可能与维生素D含量低有关,维生素D缺乏可能参与了白癜风发病的某个环节,如免疫功能失调,黑色素合成障碍。但该研究样本数尚小,有待于扩大样本数进一步研究,对维生素D与疾病的严重性、活动性的关系以及补充维生素D是否有助于白癜风临床改善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2.4 与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关系 缺铁性贫血为儿童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尤其是婴幼儿期。黄梅等[19]的研究表明缺铁也可能削弱肠道对维生素D的吸收而导致维生素D的缺乏。补充铁剂能促进维生素D在肠道的吸收,提高血清维生素 D水平,改善维生素D缺乏状况。
3 25-羟基维生素D3的正常值范围
到目前为止,国内关于25-(OH)D3的正常值范围暂无统一标准,表1为部分文献中25-羟基维生素D3的正常值范围。究其原因,儿童体内25-(OH)D3的值与年龄、居住环境、喂养方式、饮食习惯、户外活动、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且个体差异较大[20,21,22,23]。如年龄越小越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紫外线较强的地区维生素D吸收较多,夏秋季节25-(OH)D3含量的均值高于春冬。
综上所述,25-(OH)D3的含量检测及临床研究对儿童的健康有重要意义,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以便在临床上为患儿的诊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海燕, 陈梦莹, 彭璐婷, 等. 肥胖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3, 3(21) :247-250.
[2]王剑, 朱玮琪, 沈立松, 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3 [J].检验医学, 2008, 4(23):380-383.
[3]沈晓明, 王卫华.儿科学[M] .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5-70.
[4]Paul Glendenning , Gerard T,Chew , Hannah M,et al.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levels in vitamin D-insuf?cient hip fracture patients after supplementation with ergocalciferol and cholecalciferol[J].bone, 2009,45:870-875.
[5]Amy K, Saenger, PhD, Thomas J,et al.Quantification of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2 and D3 Using HPLC-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and Examination of Reference Intervals for Diagnosi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J].Clinical Chemistry,2006,125:914-920.
[6]F. Ortiz Boyer,J.M. Ferna′ndez Romero,M.D. Luque de Castro,et al.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D3 hydroxymetabolites in plasma at the sub-part per trillion levels using on-line cleanuppreconcentration and HPLC-?uorimetric post-column derivatisation[J]. Talanta,1999,50:57-66.
[7]徐军, 张慧芬, 王珏, 等. HPLC法测定血中25-羟基维生素D3的含量[J]. 儿科药学杂志, 2001, 1(7):11-13.
[8]张荣, 顾景凯, 尹磊, 等.HPLC-MS/MS法检测吉林省427例儿童血浆25(OH)D的水平[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320-322.
[9]王晓燕, 金春华, 吴建新, 等. 血清25-羟维生素D在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2, 10(12): 767-770.
[10]肖玉联, 都萍, 谭美珍, 等.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检测及干预效果观察[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2, 3(30):270-271.
[11]王欲琦,王云双,靳艳茹,等.学龄前儿童身体质量指数和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6(23):709-834.
[12]江志贵,吴洁,刘玲,等.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25-(OH)D3与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8(14):578-580.
[13]王凌飞, 罗淑颖, 陈永兴, 等. 1型糖尿病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变化[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4(8):60.
[14]高真.25-羟维生素D与儿童1型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2, 5(29):466-468.
[15]赵雪琴, 吴震, 张娴, 等. 哮喘患儿25-羟基维生素D3与部分Th1/Th2因子相关性探讨[J]. 安徽医学, 2013, 2(34):154-156.
[16]万凤国, 邵雪军, 季正华, 等. 人博卡病毒感染肺炎患儿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及免疫功能变化[J].实用医学杂志, 2013,13(29):2160-2162.
[17]王焱.维生素D缺乏与婴幼儿哮喘发病的关系[J].贵阳医学院学 报,2012,5(37):523-525.
[18]杨苏, 杨潇, 李敏, 等.儿童白癜风患者血清中25-羟维生素D水平的检测[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10(32):1436-1438.
[19]黄梅,钱幼琼.缺铁性贫血患儿血清25-羟胆骨化醇浓度变化[J].中华儿科杂志,1995,6(33):355-357.
[20]Alexandra Jungert, Monika Neuh?user-Berthold.Dietary vitamin D intake is not associated with 25-hydroxyvitamin D3 or parathyroid hormone in elderly subjects, whereas the calcium-to-phosphate ratio affects parathyroid hormone[J].Nutrition research,2013,33:661-667.
[21]陈志兴,胡国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免疫球蛋白的关系[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8(20):27-28.
[22]盛晓阳.中国儿童维生素D、钙营养的流行病学资料[J].Chinese Joumal of Practical Pediatrics Mar,2012,3(27):180-182.
[23]于艳.周口市240名0~3岁儿童佝偻病患病情况调查及血25(OH)D3水平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 28:2756-2758.
[24]莫丽亚,黄彩芝,邓永超,等. 湖南地区少年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4926-4928.
[25]侯雅萍,陈劲,俞菁,等. 上海长宁区15306例0~2岁儿童25羟基维生素D检测值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7(34):814-815.
(收稿日期:201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