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音乐康复疗法
2015-01-06郑晓燕
郑晓燕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中医康复之核心理念——心身康复和中医音乐治疗的原理——辨证施乐的探讨,论述了中医音乐康复疗法的原理和核心,认为中医音乐康复疗法融合了中医音乐疗法与心身康复的核心思想,分别从“情绪-认知-意志”三部分来进行辨证施乐,运用心身康复中的“觉醒-重组-创造”三个阶段达到自身整体和谐的状态,其核心是中和之道,强调心身健康,心身和谐。
【关键词】 音乐康复疗法;心身康复;中和之道
【中图分类号】R247.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5-0025-02
音乐康复疗法是指运用音乐以及相关手段针对康复功能障碍者进行心身调节,促进功能恢复,回归家庭和社会,提高生存质量的一种疗法,是心身康复的具体体现[1]。心身康复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根据人体心身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特点及其规律,指导临床功能康复,促进功能恢复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它以心身一元的整体观为指导思想,重视自我心身调控,围绕人体内在生命力之核心,养护生命力,提升自我康复能力。
1 中医康复之核心理念——心身康复
中医以及中医康复的核心就是如何通过自我康复能力的提升来达到防治疾病和克服功能障碍的目的。中医康复的主要指导思想为心身一元论基础上的形气神整体观。
中医学基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精神心理因素所发挥的核心作用。中医整体观之“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宗旨与传统音乐调“和”之道本质相通。 古语云:“乐者天地之和也,和生万物,和者医之本,乐药同源也”。对人体心神的关注,贯穿整个中医的诊治以及调理康复过程。从诊断开始提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治疗中提出“凡治之法,必先本于神,养生康复中强调 “形神合一”,无不渗透着这种核心理念。《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内经》对最佳健康状态的描述是“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安从来。”这些论述,非常简洁地阐明了形、气、神三者的关系。养生保健,强调心身健康,心身和谐,就是强调人体自我生命力的提升和锻炼。通过对“神”的调节,保持心理的健康。
余瑾等[2]学者认为心身康复既是中医整体康复中的特色,也是未来整体康复的必经之路,符合世界康复医学的主流。中医是重视状态的医学,调整好状态,激活潜能能更好地促进功能的恢复。大量临床康复实践发现[2],心身状态比较好的患者,即便功能出现障碍,但是逐渐会好转;而功能状况良好,而心身状态不好的患者,功能会逐渐降低,甚至出现疾病复发或再发的情况。所以,状态与功能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但状态是前提,是决定性的因素。
2 中医音乐治疗之原理——辨证施乐
《黄帝内经》记载: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宫、商、角、徵、羽主要描述的是一种意境和意象,与人体的状态相感应。
中国音乐学院编制的中国天韵五行音乐结合不同病人的体质来进行分类,将五行音乐每行分阴阳二韵,可用于辨证施治。根据受治者的体质和病情特性,来选配合适的曲目,进行调节。中华医学会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传统五行音乐,治疗时可遵循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因季因时因人辨证选乐。中医五行理论,在中医基础理论整体观和辨证观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意境特点,五音应五脏辨证配乐。宫、商、角、徵、羽对应数字1、2、3、5、6。
由整体思维观和辨证思维观指导下心身康复的实践体系。即根据受治者的体质、情志和病情特性,来选配合适的曲目,进行调节。中医音乐康复疗法,结合中医心理治疗学的模式,分别从“情绪-认知-意志”三部分来进行人体身心调节。如宫调式乐曲,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有如“土”般宽厚结实,可入脾;配合六字诀导引“呼”字诀。如: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选用阳韵调式的《黄庭骄阳》,其曲有骄阳似火,湿气尽消的意境,有温中健脾,升阳益胃的功效,适用于食少腹胀,神疲忧郁、腹泻、脏器下垂等症。
3 中医音乐康复治疗——中和之道
中医音乐康复治疗以康复者为中心,使其能够自由表达,实现自我回归、重组心身,创造灵性。中医音乐治疗的心身调节,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和层次:觉醒、重组、创造[2]。中医音乐康复治疗强调心身健康,心身和谐。
3.1 觉醒阶段——放松身心,回归自我 通常聆听音乐,抚慰精神,放松身心,使患者回归自我。常常采用哼鸣或者吟唱的手段来完成,配合导引,在发出内心最深层声音的同时,调整自我状态,进入当下,或者用音乐配合穴位按压法,调节身心。通过聆听音乐,选取合适的同质和异质音乐进行连接,使人体进入身心放松状态。在音乐的调节下,结合形体穴位的有效刺激达到安神的作用。
3.2 重组阶段——审观内在,调节各种负能量,疏导解化,重组身心 随着自我内在探索的深入,会唤想每个人心中的各种负面情绪,在音乐的引导下,逐渐觉知,疏导解化,重组整理,培养正面情绪和认知,神气相合,阴阳调和,此阶段是身心融入内在的自然循环之中,无有滞碍。
中庸思维恰可通过对自我和外在情境的省察,对他人行为的感受,对自身行为的把握,因而促进个人的适应能力,达到一种人自身整体和谐的状态。
3.3 创造阶段——内在形神合一,开启身心,创造新的灵性生命 当内在调和,融入循环无尽的自然和谐状态之时,人体自我康复能力充分调动,全面调理、克服各种功能障碍,康复心身。人与环境本是一个整体,内在的和谐状态,是一种人自身整体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关系,在此种和谐自然状态中,获得幸福,实现人生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4 总结
综上所述,中医音乐康复疗法分别从“情绪-认知-意志”三部分来进行辨证施乐,运用心身康复中的“觉醒-重组-创造”三个阶段达到自身整体和谐的状态。笔者认为,中医五行音乐治疗的理论观点应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厚重的根基之上,寻找适宜于中国人自身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内涵的临床疗法。故音乐治疗的本质更应倾向于由整体思维观和辨证思维观指导下心身康复的实践体系。
《乐记·乐论篇》认为:“乐为天地之和”,中国传统音乐是表达“中和之道”的艺术,强调“中和之美”,和谐、自然,不追求强烈,非常宜于治疗,平衡身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的本质,不是混合,而是和而不同,强调动静结合,在宁静中致远等,与中医学理论中强调“阴阳平衡,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思想本质是一致的,可见,中医音乐康复治疗的本质为“中和之道”。
参考文献
[1]黄国志.音乐治疗与心身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6,4(2):48-50.
[2]余瑾,曹喜俊,邵瑛,等.中国原创医学思维指导下的心身康复·音乐治疗实践之汶川行[C].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音乐治疗学会,2011:6.
(收稿日期:201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