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疲劳征肾上腺素说了算

2015-01-06武秀琴

中国自行车·骑行风尚 2014年6期
关键词:爱好者激素人体

武秀琴

寻求刺激是人的天性,而当你真正体验极端刺激的感觉时,其实是人体因应激反应而分泌大量肾上腺素的时候。同时,肾上腺素对于运动能力和人体的疲劳也有很大的影响,人体可以通过训练来改善自身内分泌水平,从而达到缓解疲劳和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

在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除了肾上腺素,还有两个重要的名词要了解一下,那就是去甲肾上腺素和应激反应。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和神经传送体,由肾上腺分泌,能使心脏收缩力上升,并使心脏、肝的血管扩张,皮肤、黏膜的血管收缩,让人呼吸加快,吸入大量氧,同时心跳和血液加速流动,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让人体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迅速的反应。

去甲肾上腺素:它既是一种神经递质,也是一种激素,作为激素的存在,是由肾上腺髓质合成和分泌。在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的比例约为1:4,二者统称为儿茶酚胺。

应激反应:是指人体在受到刺激,如创伤、疼痛、惊恐或者剧烈运动等不同的刺激时,马上作出的反应,以便适应这个刺激变化的环境。这时候的状态,叫“应激状态”。特点是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大量增加,情绪紧张,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应激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应激反应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紧张状态,运动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儿茶酚胺是由肾上腺髓质所分泌,肾上腺髓质的活动,受交感神经的支配。在运动状态下,交感神经系统被高度激活,所以儿茶酚胺也会随之升高,身体各个系统开始加速运转,心率加快,皮肤、胃肠血管收缩,冠状动脉和骨骼肌血管舒张,代谢速度加快,加速氧和糖原消耗,提供大量能量供给机体,以保持运动状态。

但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当肾上腺素大量分泌,让我们及时反应的同时,也会抑制淋巴细胞,这时候做血生化检查,能看到中性粒细胞增多而嗜酸性粒细胞下降,这代表机体的免疫能力正在发生着变化。

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人,患胃病的很常见,这是因为肾上腺素在血液中的大量增加,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同时抑制胃黏液的分泌,加速胃上皮细胞脱落,这会诱发或加重胃溃疡。

此外,肾上腺素的分泌,提高了血管的紧张性,并促使血压升高,也就是说,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需要考虑血压异常的风险。并且,肾上腺素的分泌,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短时间内可以带来快感,但长期的应激状态,会使人的思维不能集中,情绪烦躁以及失眠。

内分泌如何影响运动状态?

人体在运动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被激活,儿茶酚胺必然升高。而儿茶酚胺水平的升高程度,与运动强度密切相关,运动强度越高儿茶酚胺升高的幅度也就越大。运动医学的研究证实,当人体的运动强度大于75%最大心率时,儿茶酚胺的分泌被激活,开始启动对急性改变的应答反应,随着运动时间的持续,儿茶酚胺的分泌也持续升高,直到进入运动疲劳。当运动者进入运动疲劳状态时,体内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就会降低。

对于有较为固定运动习惯的爱好者来说,体内儿茶酚胺的水平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同类运动及同等强度的前提下,儿茶酚胺的升高幅度会越来越小。经过一段时间运动训练后,完成同等运动负荷时,儿茶酚胺的反应降低,表明运动能力得到改善。这个过程,也代表着人体对训练的适应过程,以及表示运动能力的提高。

因此,在长期的运动训练后,人体内激素水平因某种程度的“代偿机制”而达到新的平衡,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更加精确,身体各项技能,更为协调,不同激素的变化,会促使运动效率更高。

激素分泌与运动疲劳

无论是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运动疲劳都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当训练和比赛的运动负荷超过机体的承受能力,并产生暂时性的生理机能减退,就是运动性疲劳。在运动中产生疲劳是训练的正常反应,可能会表现为肌肉疲劳、内脏疲劳以及神经疲劳。运动者可以通过自身的自我感觉和外部表现来判断。

在运动过程中,最大运动能力或者最大摄氧量的减少是运动超量的典型表现。自行车爱好者在最大强度运动之后,进入运动疲劳期时,血液中乳酸浓度从最大值开始下降,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下降,运动能力受到抑制。在一些耐力训练或者力量型竞技项目中,运动员进入运动疲劳后,会出现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及皮质醇水平的下降。

作为一种应激,儿茶酚胺和多巴胺都会随着应激强度的提高和应激量的增加而升高,激素分泌,协调人体各大系统,维持人体运动状态。疲劳状态时,这些激素的浓度下降,人体不能维持原有运动状态,这就是“运动即运动疲劳”的生理过程。

对于运动爱好者来说,寻找运动中激素分泌的规律,通过科学合理的日常训练和补充营养素,可以实现提升运动竞技能力的目标。

找到激素分泌平衡点,提升运动能力

1.科学合理的有氧运动习惯

关于有氧健身运动与心理应激和紧张的研究显示,长期而有序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应激反应。内分泌的规律,调整人体运动效率,而内分泌的规律,可以通过运动来调节。因此,爱好者们养成正确的运动习惯,既在大脑中形成惯性,也会将内分泌的水平从应激调整到正常,减轻机体的生理负担,不仅有利于运动训练成绩的提高,同时有利于疲劳的消除。

尤其对于中长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爱好者来说,科学地安排大小训练周期,负荷的变化,广泛地运用各种训练手段、训练条件、器材和场地。建立正确的生活节奏和训练节奏,合理安排完整的生活制度,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方法。

2.补充合理的营养素

有研究显示,作为儿茶酚胺前体物质,酪氨酸可促进儿茶酚胺合成,提高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因此,运动爱好者们合理补充酪氨酸是有利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研究成果显示,补充酪氨酸,对人体耐力能力没有显著影响。

合理补充营养,则是消除运动疲劳或提高抗疲劳能力的重要手段。当出现运动疲劳时,应注意补充能量和维生素,尤其是糖、维生素C及B1。不同性质的运动项目,应选择不同的营养,比方说,竞技自行车比赛,营养补充应以易吸收的糖、维生素B1和维生素C,并需要有较多的蛋白质。而耐力型的山地、沙地或者长途骑行,则需要增加糖、维生素B1、维生素C和磷。如果是力量型的项目,则需要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B2。既能提高身体的抗疲劳能力,又能帮助运动疲劳的消除。

3.改善睡眠

睡眠是最好的休息,对于运动来说也一样,运动到疲劳状态后,一定时间的睡眠是消除疲劳必不可少的,而且必须是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足够的睡眠深度。处于提升运动能力训练期间的爱好者们,睡眠的时间必须达到每天约8个半小时的睡眠,比赛期间则还要延长。

4.物理疗法

可以是针刺或者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代谢,加速疲劳消除速度,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日常训练后可以选择自我按摩。负担量最大的部位,应是按摩的重点。按摩时应从大肌肉群到小肌肉群,提高肌肉韧带的工作能力,排除导致肌肉僵硬紧缩和酸胀痛的代谢产物,并改善血液循环和心脏收缩功能。

针灸可以调节神经递质,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达到缓解疲劳的效果。隔姜灸、和穴位敷贴等方法有同样的效果。

温水浴作为一种理疗的方法,是比较常用的消除疲劳的方式,但需要注意,水温应保持在40~42°C,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长时间温水浴,反而会加重疲劳。

5.锻炼可选择“温和运动”

缺乏长期运动习惯的人,耐力和力量相对欠缺。应从“温和运动”开始,逐渐增加体内血红蛋白的数量,改善激素内分泌状况,达到增强运动能力的目标。日常“温和运动”的方式,可以是快走、慢跑、健身操、游泳、骑自行车、爬山、扭秧歌、跳舞、打高尔夫球等,可以选择2~3种交替进行,以每次运动后不感疲劳为宜。

猜你喜欢

爱好者激素人体
人体冷知识(一)
谈激素色变?没必要!
激素怎么用才安全
蝴蝶爱好者
人体可笑堂
人体可笑堂
激素草莓能吃吗
直播答题爱好者
肉食爱好者福音 黑蒜露笋煎焗鸡脯
好中医也会用激素